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63講

「時維摩詰問眾菩薩。諸仁者。誰能致彼佛飯。以文殊師利威神力故。咸皆默然。維摩詰言。仁此大眾。無乃可恥。文殊師利曰。如佛所言。勿輕未學。」

修行人應心量廣大  常讚佛供佛

<蓮慈金剛上師2005年4月9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63講講經開示>

 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,頂禮藥師佛及壇城諸尊。各位法師,各位同門師兄姐,大家好。

  今天我們繼續講《維摩詰所說經》,我們上一堂談到106、107頁。因為舍利弗在聽法半途的時候已經肚子餓了,想到吃飯的問題。維摩詰居士當即以神通大示現,示現了眾香佛國土的景象給大家看。大家好像是親眼目睹那個佛國的佛土,佛跟菩薩祂們正在吃飯的情景。

  「時維摩詰問眾菩薩。諸仁者。誰能致彼佛飯。」接下來維摩詰居士就徵召發心的人說,有沒有人義務到那個眾香佛國去跟佛問訊,然後跟祂請一碗香飯回來,給我們大家吃呢?

  「以文殊師利威神力故。咸皆默然。維摩詰言。仁此大眾。無乃可恥。文殊師利曰。如佛所言。勿輕未學。」

  舍利弗在聽法的時候想到肚子餓了,維摩詰居士知道了以後,就要藉機示現神通,來度化這些大菩薩跟這些聲聞大弟子。祂就問誰願意去?在場連文殊師利菩薩跟一班人眾都低頭了,沒有人呼應。維摩詰居士說,你們這些人啊!真可恥!文殊師利回說,佛陀說過,不可以輕視沒學好佛法的人啊!

  「於是維摩詰不起於座。居眾會前。化作菩薩。相好光明。威德殊勝。蔽於眾會。而告之曰。汝往上方界分。度如四十二恆河沙佛土。有國名眾香。佛號香積。與諸菩薩方共坐食。」

  維摩詰居士就當下變化出一尊,威德殊勝相好光明的「化菩薩」,請祂當使者,去拜訪眾香國的香積佛。

  「汝往到彼。如我詞曰。維摩詰稽首世尊足下。致敬無量。聞訊起居。少病少惱。氣力安不。願得世尊所食之餘。當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。令此樂小法者。得弘大道。亦使如來名聲普聞。時化菩薩。即於會前昇於上方。舉眾皆見其去。到眾香界。禮彼佛足。又聞其言。」

  維摩詰居士還教祂怎麼樣去,怎麼樣講話,先頂禮問安,然後再請求布施,表明此去的目的。維摩詰居士旁邊的所有大眾,統統看到這位代表去到眾香國那邊的情景,歷歷如親身與會。大眾看到祂現下已經去了眾香佛國,看到祂頂禮佛足,然後看到祂問候佛的身體,然後請求香積佛給祂香飯,用來在娑婆世界作佛事,以便讓這些還沒有發大乘菩提心的行者,樂小法的人能夠轉向佛道,仰慕佛的功德,奉養如來,以使如來名聲遠揚。

  「彼諸大士。見化菩薩。歎未曾有。今此上人。從何所來。娑婆世界。為在何許。雲何名為樂小法者。即以問佛。」

  當化菩薩跟眾香國的大眾講完了以後,那一國的大菩薩看到這位是化的菩薩,祂們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化人,不是真的人。祂們說,哎呀!這位化菩薩怎麼可以這樣子?不知道從那裡來的,智慧這麼高,威儀這麼好。祂們非常讚嘆,就問祂們的香積佛說,佛啊!這一位大菩薩是從哪裡來的?祂口中所說的娑婆世界,又是在哪裡呢?因為佛還沒有教過祂們有世界叫作娑婆世界,而且祂們也沒有看過娑婆世界的菩薩是怎麼樣子的。祂們又問,祂所講的樂小法的人,什麼叫作樂小法的人呢?祂們當下就轉頭問祂們的佛了。

  香積佛告訴祂們說:「佛告之曰。下方度如四十二恆河沙佛土,有世界名娑婆,佛號釋迦牟尼。」

  佛就很慈悲地開示給祂的菩薩們聽。祂說,從我們這裡往下去,差不多要過去四十二恆河沙數佛土,在這麼多、這麼長、這麼遠的地方有一個佛土。四十二恆河沙數的佛土之外有一個佛土,這個佛土的世界就叫作娑婆世界。主理娑婆世界的佛就叫作釋迦牟尼佛。

  香積佛在介紹娑婆佛土。佛是知道佛的世界的事情,而菩薩是不知道佛的事情的。師尊講因為是境界不同,菩薩最高只能看到菩薩彼此之間的境界,不理解其他佛的境界。只有佛能夠探測到。

  「今現在於五濁惡世。為樂小法眾生。敷演道教。」香積佛就應機而教,開示給祂的菩薩們聽。祂說,現下住於五濁惡世,有一尊佛,號釋迦牟尼佛,現下當值,坐鎮在這個五濁惡世。

  所謂「娑婆」不是很好的意思,娑婆是朦朦朧朧的,講不清楚,看不清楚的,不是很清明的,娑婆世界就是有很多障礙的世界。「娑婆」在此是梵文的音譯,意思是「堪忍」、「能忍」,就是說這個世界的人都是要能忍耐的、堪忍的,要修忍耐力的。每天都要咬緊牙根,忍著苦難過日子的。

  所謂「五濁」是娑婆世界專門的稱號,因為它有五種很污濁的不好的環境。五濁就是「劫濁」,所住的這一劫是污濁的;「見濁」就是眼睛所看到的盡是污濁;「煩惱濁」,這裡的眾生煩惱很重,有很濁重的煩惱;還有「眾生濁」,娑婆世界的眾生很污濁,很髒的意思;「命濁」,他們的命很濁。這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,就叫作五濁俱全,五濁惡世,就是我們當今所在的世界。

  「劫濁」、「見濁」、「煩惱濁」、「眾生濁」、「命濁」。其中「見濁」還分「五利使」,「煩惱濁」有「五鈍使」,這些統統都是眾生的業力所現。所以香積佛說,這裡的眾生是這樣可憐,過的是污濁的生活,不能出離,很痛苦的。釋迦牟尼佛現下就是在那個世界度化眾生。

  「為樂小法眾生敷演道教。」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五濁的惡世,正為喜歡小乘佛法的眾生,開演佛道的教化,度化娑婆世界的眾生。一些想脫離五濁痛苦的眾生,喜歡修出世法、修小法。小法就是小乘的意思,就是只修自己,修到自己清淨,這叫作樂小法。他們的智慧是不管其他,只是修自己而已,沒有更大的智慧。

  底下繼續說下去,「彼有菩薩名維摩詰。住不可思議解脫。為諸菩薩說法。故遣化來。稱揚我名。並讚此土。令彼菩薩增益功德。」

  香積佛說,娑婆世間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,那裡有一位大菩薩,名字叫作維摩詰。祂也知道這位出名的大菩薩。「住在不可思議解脫的境界」,就是說祂安住的境界,是沒有辦法描寫出來的,高深的,微妙解脫的,清淨的,祂是安住在已經大解脫的境界。祂正在那邊教導眾菩薩,為眾菩薩說法。

  所以祂是特意派化人?酖?酖幻化的菩薩,來「稱揚我名」,讚揚我們佛土的威名,讚嘆我們這個佛土。為什麼祂要讚嘆呢?祂要讓祂那邊的菩薩,增廣祂們的見聞,增益祂們的功德,發起大乘菩提心。所以祂來這裡稱揚讚嘆我們,是一種教化。

  維摩詰居士的這種教法是很好的。就像我們師尊講,我們真佛宗不應該像外面那樣,你鬥我,我鬥你。這樣不是開悟的人。維摩詰居士跟香積佛這樣互相派使者去頂禮,去讚嘆,去拜訪。這樣很有禮貌地讚嘆彼此,是一種很好的身教、言教,很好的教化,會讓眾人心裡的岐見、見濁、煩惱障礙、偏見消除。眼睛看見的都不分彼此的,這就是佛菩薩的境界。眾生的境界愈低,就互相攻擊得愈厲害,鬥爭性愈強,這就是眾生濁。

  修行的人應該要有廣大的心胸,互相稱揚。所以我們的師尊要退隱以前,曾經對我們上師們講過一席話,祂說,真佛宗的弘法人員應該彼此稱揚,不可以彼此攻擊。如果互相攻擊,會變成弘法人員的災禍,會釀成災禍的。

  「彼菩薩言。其人何如。仍作是化。德力無畏。神足若斯。佛言甚大。一切十方。皆遣化往。施作佛事。饒益眾生。於是香積如來。以眾香鉢盛滿香飯。與化菩薩。」眾香國的菩薩們問佛,這位大士,怎能有如此威德的神足變化呢?佛回答,祂的神通力確實廣大,十方法界,都能變化分身前往,大作佛事,利益眾生。說完,香積如來就以眾香國之鉢裝滿香飯,送給化菩薩。

  「時彼九百萬菩薩。俱發聲言。我欲詣娑婆世界。供養釋迦牟尼佛。並欲見維摩詰等。諸菩薩眾。佛言可往。」

  香積佛稱揚維摩詰居士之後,香積世界的菩薩們說,也要去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,並拜訪維摩詰居士及那裡的眾菩薩。祂們全要來回訪。這是有法味在其中的。佛答說,可以去。

  這種沒有目的的拜訪,是現下的人所不願做的,現下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。如果有那麼一天,你能夠做一些好事情,但你並沒有特別的目的,你會覺得很有法味、很舒服的、很愉快的。

  希望大家可以把世俗的五濁擺脫掉,做一些比較不俗氣的事情,樂在其中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7 + one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