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對於病的觀念:身不離病。病不離身。是病是身。非新非故。是名為慧。設身有疾。而不永滅。是名方便。

菩薩行的智慧與方便

<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8月29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七十一講講經開示>

n-9-02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八(雲在青天水在瓶)

     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師兄姐,大家晚安!

        今天我們繼續講解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的第62頁。上堂提到菩薩對於病的觀念,講的很長,祂最後講說菩薩應該:「身不離病。病不離身。是病是身。非新非故。是名為慧。設身有疾。而不永滅。是名方便。」這裡講的「慧」跟「方便」,就是大乘菩薩道。菩薩既有解脫的智慧,又能行度生的方便法,所以「智慧法門」跟「方便法門」,在菩薩自利利他的菩薩行當中是永遠並存的。菩薩因為慈悲,祂雖然沒有眾生的這個病,祂已經修出了祂的清淨,而且也不受病的污染,但是祂仍然知道,事實上只要有這個受身,就必然會有疾病。說起來,病是「無生」、「無相」、「無性」,非病也是「無生」、「無相」。所以兩者事實上是沒有分別的,這就開始講菩薩的不二法門。

  菩薩已經證得了不二法門,也就是祂知道世俗的俗諦是空,聖諦講的也是空。所以「有」也是「空」,「沒有」是「空」,沒有差別,都是「空」。這就是菩薩的智慧。菩薩祂不求沒病,因為祂知道唯有示現身體有病,才能警惕眾生這個色身的無常。有病跟沒病,統統都是空。所以菩薩即使祂身體有了病,祂也不求永滅,永滅就是永遠滅掉這個疾病,進入清淨的涅槃。

  「有疾菩薩。應如是調伏其心。不住其中。亦復不住不調伏心。」祂說有病的菩薩,要把自己的心調伏。既不讓自己在調伏心當中,也不會讓自己住在不調伏心當中。如果住在這兩邊,就落入了邊見,邊見就是邪見,就不是中道。菩薩完全處於中道當中,既調伏自己的心,也不讓自己永滅。調伏就是讓自己的心完全安定,沒有一絲一毫的煩惱,可以說這就是一種涅槃的境界,祂不讓自己永遠住在這麼安定的,一絲都不動的這種心的當中。但是祂也不能讓自己住在不調伏的心中。

n-9-01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八(雲在青天水在瓶)

  「所以者何。若住不調伏心。是愚人法。若住調伏心。是聲聞法。」如果你的心,完全沒有調伏,像猿猴一樣,很亂,是笨人,是沒有智慧的凡夫俗子!如果住在調伏的心,就是把這個心完全安住下來,一點都不會起伏,這是住在聲聞法上。聲聞就是小乘,最怕的就是煩惱,最怕的就是輪迴,所以他們一心一意要把自己的煩惱心調伏。一旦他能夠證到清淨、安住的境界,心再也沒有煩惱的時候,他就永遠在其中,不願意離開這個安靜的境界。

  我們講不調伏心,事實上每一個還沒有證道的眾生,他都是住在這個不調伏心當中的。他的心是很亂的,而在亂當中他一點都不自覺。這個亂是什麼?就是五蘊八識集結在一起的心。他看什麼?就看見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他完全住在這上頭。見相著相,見色求色,聞聲求聲,他著迷了,他的心就亂。這是因為他的心完全沒有安住,沒有調伏,所以看見什麼就亂什麼,人云亦云。這個就是眾生的心。你只要看看你周圍親戚朋友的日常生活,正常運作的時候不會顯出;不同平常的事情發生時,他們一定六神無主,不知道怎麼辦,這就是煩惱。他會煩惱很久很久的,這個就是眾生沒有智慧的證明。碰到小孩子不乖了,家裡有人忽然去世了,不知道怎麼辦,會很慌亂,這就是說你的心從來沒有調伏過。那一碰到不公平的事情,認為受人家欺負,被人陷害、被人欺騙,他就非常的憤怒,會採取一些愚蠢的方法去應對,這就是因為眾生住於生死當中。不調伏的心,就是生死。沒有辦法很有智慧地去超脫他所遇到的事情,就是愚笨的人。

  菩薩不同啊!祂有修,修出了定力,懂得如何去調心,所以碰到煩惱來,祂能夠超脫。煩惱就好像大海的波浪,一浪又一浪,永遠不會停止。修行的人能夠調伏,就是乘浪而不會掉下去,懂得調伏你的煩惱,就叫作調伏心。如果你光是知道調伏這個煩惱,調心成功啦!你最大的成就是聲聞;因為你不再被煩惱所束縛,你也不再落入煩惱的輪迴當中,你是超脫的聖者,但是你只是四聖界裡頭的小乘。所以,祂說菩薩不能這樣,即使超脫了,也不能住於超脫的心中,更不能像普通的凡夫俗子一樣,掉入不調伏的心,進入生死,被生死所淹沒。因此菩薩一定是離開這兩種,入中道,不二法門,既不住於調伏,也不住於不調伏,而是進入更高明境界,這就是菩薩行。

n-9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八(雲在青天水在瓶)

  進一步,祂更講了「在於生死不為汙行。住於涅槃不永滅度。是菩薩行。」菩薩在生死輪迴的境界當中,不做邪惡的行為,不做骯髒的惡業。因為凡夫俗子在生死輪迴的境界,也就是三界,做出來的很多事情會落入十惡業。就是我們講的身口意的造業,口業有四:「綺語、妄語、惡語、兩舌」。還有就是五戒:「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」。菩薩進入生死的三界當中,不會再造業,因為祂已經修出了解脫力。即使祂已經超脫了生死,證得了涅槃,但也不住在涅槃,所以菩薩是住生死而不是染生死。也就是說,雖然祂的心是在涅槃境,但是祂行的卻是利生的方便行,即為了度眾生,祂倒裝回來,陪著眾生住在生死的境界,這就是慈航倒駕。

  維摩詰又說,「非凡夫行。非賢聖行。是菩薩行。」是指菩薩既不是做凡夫做的事情,也不是一意做聖賢的行為,就是不落兩邊的意思。一邊是下界,一邊是上界;凡夫在下界,聖賢已經到了上界。菩薩這兩個地方都不住,祂來來去去,在生死當中來來去去,這就是不落兩邊的不二法門的菩薩行。不二,沒有兩端,沒有兩邊,沒有對比的,祂是絕對地進入中道當中,所以是一乘。菩薩是一乘,祂不是兩邊的,所以這叫「不二法門」。

  「非垢行。非淨行。是菩薩行。」至於菩薩所做的行為,既不是有污染的,也不是完全清淨的。祂做的事情,有時候看起來是污染的,但事實上祂並沒有真的受到污染。而且祂做的也不是絕對堅持要清淨的,菩薩很圓融,不執著的。你如果執著於「垢行」、「淨行」、「凡夫行」、「聖賢行」,就是有執著。菩薩已經是證果的人,這個執著已經非常的少了。我們知道,越是不執著,祂越是能度眾生。

  而越執著,因為太挑剔,度眾生就會很困難。但是祂也不能因此不執著而隨波逐流,隨眾生去做壞事,去行垢行。因為祂自己有定力。祂雖然整天到賭場去,看起來好像跟人家在賭博,但事實上,祂的心仍然是清淨的。祂是安住在祂清淨境界當中去賭場度眾生。甚至維摩詰到窯舍也是為度眾生,在這個很污染的地方,菩薩仍然會去度眾生,所以祂不執著。因為祂已經知道高尚跟污染是沒有差別的,祂已經證得了「不二法門」;已經證得了「不二法門」的菩薩,祂就可以到處行走,在這個煙花場所也不會陷下去,因為祂已經證得了「無生」,能夠運用「不二法門」。「不二法門」就是菩薩的法門:「非垢行。也非淨行。」

  「雖過魔行。而現降伏眾魔。是菩薩行。」菩薩已經超脫魔的干擾,魔拿祂再也沒有辦法。我們講這個魔有:「煩惱魔」,這煩惱魔入心,你就煩惱得不得了;還有就是「五陰魔」,「五陰魔」就是你的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這五蘊熾盛而產生的魔;再有一種就是「悲魔」,也就是「死魔」,這魔讓你有很重的死的念頭;最後是「鬼魔」及「天魔」,欲界六天當中的大魔,就是「大自在天魔」。祂說這五種魔鬼,歸根究底是由心所生,是由於你的心污染太重而產生出來的。菩薩自己修出了很清淨,心裡已經沒事,所以祂就沒有魔。祂雖然超越了魔事,因為眾生有魔事存在,所以菩薩方便、慈悲降伏魔來教化眾生。菩薩代表的就是光明,這些魔就是黑暗。我們一定要向菩薩這邊靠攏,才會去惡向善。

  「求一切智。無非時求。是菩薩行。」菩薩是非常精進的,永遠在做六度波羅蜜,六度萬行積功德證果的事情,對一切的智慧,都精進去追求。但是,「無非時求」,就是說,祂不去求小乘的智慧,非時求,就是小乘的智慧。因為智分「種智」和「道智」,一切的「種智」,「佛智」是最高的。所以祂不落入小乘的智慧當中,祂要求得最高的智慧,來行祂度生的菩薩道。

n-9-03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八(雲在青天水在瓶)

  「雖觀諸法不生。而不入正位。是菩薩行。」菩薩已經證得了法性,知道法無自性,既然法無性,那麼就不會生出來。正位,就是說祂已經證得無生法忍,但是祂不會讓自己進入這個正位當中。因為既然你已經證得無生,知道這一切都是空的,你什麼都不用做就變成「無為」啊!「無為」就是進入涅槃。意思是祂一進入正位,就是進入無生的涅槃,是什麼都不做的。所以我們常常祈求佛菩薩不入涅槃就是這個意思,因為祂一旦進入這個寂滅的涅槃當中,祂是不出來度眾生的。所以祂說菩薩已經證得「諸法不生」,已經證得了「空」,但是祂不入涅槃的正位當中,這樣的菩薩才叫作「離兩邊的菩薩」。菩薩行是菩薩既不著於世間的「虛幻諸法之相」,也不執著於「空相」,完全不墮入「空」跟「有」的兩邊。也就是在「俗諦」跟「聖諦」兩邊找到中間點,能夠很安然地出生入死度眾生,這就是菩薩的本事。

  如果凡夫這樣做事,他是絕對會受到污染的,做什麼就污染什麼。也就是說修行的人要度生是有他的危險性。自己要非常的警惕,要每天都修行的。否則,幾天不修還在度眾生,你都已經被眾生同化,卻完全不知道。因此我們常告誡法師們,你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舉止,要中規中矩,只要你出了你的房間,你就要穿喇嘛裝,讓眾人看到你的相不同,是修行的、出世的法師。講話就不能勾肩搭背,拍來拍去,而且也不能隨隨便便,嘻嘻哈哈。如果這樣,那你還沒有修出你內在的佛性,沒有修出內在的無生,沒有為了度眾生去守這個戒律,是很容易誤導眾生。而且很容易造業,造身口意業。為什麼呢?因為眾生是住於不調伏心,他的心完全沒有馴服過,他不知道為什麼他要守他的心。

  眾生講:我們要解放,我們要自由。即使在前面是搶劫,或者是欺負、惡行、暴力甚至是強暴,都沒有人敢去理的,因為暴徒是很恐怖的。這就是他的心完全沒有調伏,這是愚人的行為。世俗眾生如果沒有學過佛法,他不知道什麼是正,什麼是邪,什麼是善,什麼是惡。

  修行人自身知道這東西,如果你不去調伏自己的心,守一點戒律,你很容易讓眾生犯罪。因為你不但沒有引導他守禮、守戒,反而讓他得寸進尺,使他認為出家人跟眾生是沒有分別的,到最後,他就會用普通人的方法來款待你這個法師。所以法師本身不自重,就會惹來了干擾而受害,會受到侮辱的。因此說,戒行一定要守,要不然會有惡事發生,信徒會不尊重法師,甚至會侵犯法師。如果有邪念的,他會找機會污染法師,這就很糟糕,這都是自己行為不檢點引來的。出家人的責任,就是要引導眾生走善良之路,引導眾生知道羞恥,要讓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,讓他們能夠守禮節。那你本身一定要做得好,人家才有辦法學,法師不守戒,眾生完全不認同他有什麼不同,這樣的法師是沒有辦法度眾生。所以,你要行菩薩道,度眾生,降伏眾魔,你必須要把六度記在心上,用這六度來做。

  六度第一個就是持戒,你不持戒,絕對不會得到人家的尊敬,你不持戒,就沒有辦法教導眾生持戒。你如果不好好修行,不行正道,也是沒有護法的。道場是正的話,護法也應該是正的,但是你自己不正,這正的護法絕對不會跟在你旁邊的,祂不歸你利用的,所以不要有恃無恐。所以我一再地教導,修行人掛的名是佛教徒,你就要有佛教徒的榮譽感,揹著這個名分,就要做一個好的佛教徒,不要羞辱佛教的名。因為你是出家人,就要做一個好的出家人,戒行要不斷地修煉,不要做出家人的壞榜樣。這樣,將來才不會自取侮辱,才不會耽誤眾生,也不會犯下更多的欺騙的罪業,這個是真正要注意的。阿彌陀佛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