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瑤池金母收圓寶懺》第19講

五方以子午為功 三光以日明作主

<蓮慈金剛上師2010年11月6日《瑤池金母收圓寶懺》第19講講經開示>

I12-05r

        讓我們一起恭敬合掌頂禮壇城根本上師蓮生佛、密教歷代祖師,頂禮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、壇城三寶。各位法師、助教、同門師兄姐,大家吉祥。

  我們今天是做釋迦牟尼佛薈供。我們都知道薈供的儀式是每一節都在做供養,因為我們接下來的禮拜六,要拜釋迦牟尼佛《金剛寶懺》。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懺,是以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來拜懺。所以我們在這個大法會之前照例要做一個供養。蓮生師佛說,法會前做供養,法會之後也要對本尊做供養,這樣才叫做圓滿。所以我們道場這樣來做是非常如法的,而且也是教導大家,修法修行一定要對上師、本尊、護法做很虔誠的心的供養。

  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講《瑤池金母收圓寶懺》經。上一堂講到第四品,有經文的就翻到「修功品四」。先唸一下,「五方以子午為功。三光以日月作主。悟陰陽之妙義。修道無虧十二時。明天地之玄機。通關不過三千日。勿忘勿助。得自然而慧竅開。不偏不易。臨究竟而中庸至。莫見乎隱。莫顯乎微。於心時時慎獨。」

  祂在這一段裡頭是講到天地,還有講到時間,修行要用多少的時間,要修到多大的範圍,才能夠得道的意思。

  這裡講「五方」,這是講空間。五方當然就是東方、西方、南方、北方跟中間,東西南北中就是我們宇宙的五個方向,這五個方向就包括整個空間的代表,它是一個概括的意思。宇宙當中的五個方向是以什麼來發生它的功用呢?那是以子午為功,古代沒有時鐘,所以他們用天干地支來代表空間跟時間。子午是地支裡頭的第一支跟第七支,子代表晚上十一點到半夜一點鐘,兩小時的時間,半夜叫做子時。所以如果我們講生辰八字,也常常用這些來代表。你是什麼時間生的?他們說是子時生的,那你就一定是半夜出生的baby。

  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這是十二支,代表了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。古代用這個做記號。

  午,是中午的意思,就是中午的十一時到一時這兩個鐘頭。所以如果你是這個時間出生的。你就是午時出生的baby,你的生日就是這個時辰。

  所以金母說我們是以時間來規劃一天的功用,同時用東西南北中來分發空間的規劃,所以這是天干地支,在人間方面所通用的一個方法,功用就是方法。

  「三光以日月做主。」天地之間、宇宙當中有光的,有日、月、星三光,白天就有光,晚上是黑暗,光是以什麼來做主?祂說以日跟月做主。看到太陽你就知道是白天。看到月亮你就知道是晚上。所以日主掌白天的光,月主掌晚上的光。這樣子你看到日移動的方向,你就知道現在的時間是什麼。你看到月亮你就知道,月圓是十五,月缺你就可以判斷時間。古代沒有日曆、月曆,就完全看日月走動轉動的方向,來判定現在差不多是什麼時候。

  道家用這個三光的變化來領悟陰陽的妙義,來領悟宇宙當中陰跟陽微妙的變化相。修道呢,金母說修道的人要無虧十二時,修道的人就不要浪費、虧損十二個時辰。意思是說,十二個時辰都要修法的意思。這是祂對我們的鼓勵。不要一曝十寒,要時時的,每一個時辰都緊記修行的事,好好地去修。

  I12-02r「明天地之玄機。通關不過三千日。」如果你能夠照祂講的,每一個時辰都存道於心,那麼很快的你就能夠明白天地的玄機,玄妙的機用、奧秘。天地有什麼奧祕你都會領悟出來。這裡講的天地不止是廣大的天地,還有你本身人體的小天地、小宇宙都包括在這個天地當中。你用你人的肉身去應天地的五行跟四大,那你就能夠明白它的機妙而通關,通天地的關口。道家講的通關,可以說是等於我們密教講的中脈打通的意思。通中脈就是通我們的天地,把我們人體的天地打通。

  你能夠時時地存道於心,沒有虧損的時候,你就能夠明白大宇宙,你也能夠通你小宇宙的玄關。祂說,通關不過三千日。三千個日子,是不是很快?為什麼我們不能呢?因為我們虧了十二時。我們沒有能專注地做這件事情,我們往往還有其他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辦,這個悟道的事情,修道的事情,是不曉得排在第幾順位,所以通關就遙遙無期。

  「勿忘勿助。得自然而慧竅開。」這兩句是很重要的,你要能夠領會,你的智慧竅門才會開,也就是最後開悟的意思。怎麼樣做?悟道須勿忘勿助,你不要刻意地去把它忘掉,你也不要刻意地去幫助它,你刻意去做就違反自然,就不自然了,這是一個重點。

  「道法自然」,有沒有聽過?修道,一定要合於自然。法,就是依於自然的法則。所以祂叫你勿忘勿助,刻意地去忘、刻意地去助的時候,反而不行了,違反自然。

  所以為什麼我們這麼辛苦,這樣修也不成,那樣修也不成,就是這句話。因為從出生以來,我們所學到的統統不叫做自然。那就叫做世俗。你學到的都是世俗的東西,絕對不是自然的。有沒有道理啊?這是不是違反人類的自然。因為人類一生出來是不穿衣服的。你在衣服上研究下功夫,是很累贅的事情,就違反自然。

  自然是天然的,不自然是人工的,人為的。所以想一想你是不是把自己包裝的變成一個人工的產品?那是不是離自然之道非常非常遠?所以金母講,你要入道,要通竅開竅,打開智慧,一定要忘記這些不自然的做作。告訴你,你要很好,你就不好了。要很聰明,你就不是聰明了。要很美,你就是人工美了。是不是?

  你心中有所求,有所想,它就離開自然。你都不要去幫助它什麼,想要去忘掉什麼。你說:「我要忘掉我的煩惱。」哎呀!你的煩惱更多,是不是?「我要增長我的道業」,你反而永遠也不能開悟。因為道是自然存在的,只要你想什麼,它就跑掉了,你就看不見了。這也是一個開悟的竅門。

  今天大家開不了悟,就是想太多了。想太多了,所有想念都非正道,都落於偏,落於邪。所以道法自然,這是跟禪宗很像的。禪宗也是,你在那裡打坐,你就什麼都不要想。你想東想西都沒用的,越能夠放下,越能夠進入禪定的竅門。禪宗是大圓滿法,道教也是大圓滿。就是這樣子很快你就通關了,三千日你就得道了。

  底下祂講,「不偏不易。臨究竟而中庸至。」這個講的是中庸,那麼就是我們密教講的什麼?中觀,就是不走兩端的意思。不偏,不偏到這一邊或任何一邊,它不改變,就直接契入究竟。如果偏於兩端的時候,你就不能達到最究竟的正覺,不能悟到中觀的智慧。所以道也是講中庸的,而不是兩端的。

  這個也是佛陀講的,不走兩端。剛開始修行的人最容易走兩極端。嫉惡如仇,這就是我們的毛病。知道一點五戒十善,就可以開始找人家的毛病,你這樣錯、你那樣錯,要這樣才對。誰是對的?一定是你是最對的。因為我們一定認為自己對才去指責別人,是不是?這就已經不是中庸之道了,因為走極端了。我是對的,你是錯的。我是正的,你是偏的。這個都不能入道,因為你在走兩端。所以悟道真的是很自然的智慧,不走極端,不偏不易,不變動。只要你有變異的,就落入了生死的苦,就有大煩惱,就是輪迴。

  什麼樣你才會不動?是因為你已經看到了究竟,悟到了最究竟的智慧,那就是你開悟了。你開悟了,煩惱就沒有了。師尊現在也是講這個,禪宗也是講這個。所以最高的智慧,方法雖然不同,但是殊途同歸,道法有不同,最終的果是一樣的。

  接下來祂就要告訴你怎麼樣做。「莫見乎隱。莫顯乎微。於心時時慎獨。」「隱」就是隱藏、隱秘、隱私,很祕密的,不願意給人家知道的,你不要特意去看。

  也就是說,我們的心很坦蕩,很寬廣。不往牛角尖裡頭去鑽。因為你看得太微細了,你的心眼就非常的狹小。這跟道是完全不合的。道是天地間至廣至大的法流,是一種自然。你去挖這個隱私秘密出來看,對你是最不利的事情。我們不是要學眼不見色嗎?耳不聽聲嗎?鼻不妄嗅嗎?口不貪食嗎?這個眼耳鼻舌身意根,是要給它修到最清淨的,而你專用你的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,去觸這些東西就是污染,根本就不能修道。

  所以我們還是把心眼盡量放開,根本都沒有心眼是最好的,無心無眼是最好的。不看,看了也等於沒看,這個就是修行的大功夫。

  「莫顯乎微。」不要去顯,就是把它擴大出來,顯現出來,本來沒有顯現出的,你去把它顯現出來很微小的一些事情,這個都不好。這是有偏,你在走兩端。只要你有這個用意,就離道了,因為不自然。只要你把隱私給它挖出來,你這個人企圖心太強,就落入了眼見、耳見,鼻舌身意的障礙就出來了。你是自尋煩惱,不僅不能斷煩惱,反會增加很多很多的煩惱。

  所以祂說,「於心時時慎獨。」修道的人最重要你的心要時時,每一個鐘頭,每一分鐘,每一秒,沒有一個時間斷掉。慎獨,很謹慎的守住你的寂靜。「獨」就是「寂」、「寂靜」的意思。只有你「獨」的時候你才會「靜」。對不對?難道你自己會跟自己講話嗎?一個人單獨的時候是比較安靜的,當然不能包括你單獨的時候在看電視,當然也不包括你單獨的時候在講大哥大。「獨」的意思是說你什麼都沒有做,什麼都沒有去聽,這個時候叫做「獨」。

  所以心時時慎獨,就是心最寂靜的時候,心沒有在碎碎念。你心隨時都在念的你知道嗎?心也會講話的,它東家長西家短的,不停的抱怨。有人不如意,對著金母像抱怨,自己在家裡自言自語,我居然也會聽到。這個就不是獨,因為你頭腦很亂,在生氣在鬥爭。這個時候是不合乎道的,你是離道很遠的,雖然你對著金母,但是你是離道很遠的。因為你講的東西都是煩惱,那智慧就沒有了。

  那麼金母聽到了,祂慈悲,祂就加持你。加持你什麼?讓你煩惱少一點。這是不是她的慈悲?為了要你的道心還保存一個根,所以祂會給你加持,讓你對修道還有一點興趣,不會斷根。但是此風不可長,我們單獨的時候心是要寂靜的,而不是碎碎念。

  I12-14r        同樣一顆心,那為什麼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?我反而知道你在想什麼呢?就是這個字,「獨」。

  當你心能夠獨的時候,你的慧竅是開的,你就是自然了,你的智慧眼目是打開的。所以什麼事情都能夠覺察,因為智慧開了。你單獨的時候跟我獨的時候你就吃虧了,因為你碎碎念,你念的會跑到我的頭腦來,我就知道了,對不對?不是我去探測你的隱私,不是我去觀察你的微細,是你發表的意見太強,強到衝入了自然的境地來了,它自己流進來了,我就能夠覺察。

  還有當我「獨」的時候,心很靜的時候,不止你這個人會現出來,跟在你旁邊的統統會現出來。我會主持正義,幫你趕走那些黑暗的纏身靈,我會幫你趕走。

  有時他不願意走,即使我趕得很厲害,趕到角落去。等一下他轉一個圈,拿一把槍躲在角落對著我們。你知道嗎?是這樣拿一把槍來對著我。這個真的不是很好玩的,能夠看這麼多,真的不好玩,煩惱多多。但是有時候就是因為心很靜,宇宙的現象就現出來,所以越修神通就越多,但是這個神通不是刻意去演出來的,是自然流露的。如果刻意去求神通,那這個神通就不高明了,很可能是鬼通、動物靈通,亂七八糟的通,這個時候你的智慧反而全部黑暗掉了。

  所以不要刻意去求神通,倒不如好好地去修,修出你的獨,你的寂靜,你心最深的、最靜的那個境界。那個境界才是淨土,它是淨土的。淨土就不亂,它是很清明的,再一直修下去,就達到四聖界、佛境。

  那麼照這樣講,我們就知道了,修道的人一定要時時觀心,守住你的心,不要讓他亂動亂想亂講話。心亂,思想就亂、複雜。思想亂,你的口就亂,你的身就亂。我們都排隊向右轉,大家都可以向右轉,為什麼有人就向左轉呢?很奇怪,跟我們走相反的。我們說,「你去拿東西來,去對面拿東西」,我們講對面就是在那裡啊,你就直直去不是就好?有人就哇哇叫,「上師你叫我做什麼,我忘記了」。繞來繞去,繞到最後忘了要幹什麼。是不是心亂?我們說,買白色的,等一下買一個紅色的回來。這個是不是心亂?很小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心亂不亂。

  所以修行真的是要修心,讓它不偏不移,不動不亂。講一就是一,講二就是二,不講三你就不要講三,所以這個叫做直,你要修到很直。不偏不移就是直,對不對?直直的,不彎的。但沒有智慧的直就叫做笨,你直了以後還要開智慧竅門。

  今天說,你給我直直的,就笨到連麵包都不會買來吃,肚子餓了,不會買飯吃。上師沒有說可以吃,所以我統統不吃,不能直到這種地步,對不對?直,但是你能夠有智慧來用,這個叫做「機」跟「用」,開了大機,還要大用。這個學問很多,所以要慢慢地去參,去悟去學的。

  今天我們就講這個。修行的人不要浪費時間,「無虧十二時」,就是不要浪費分分秒秒的時間,然後你要越修越自然,而不是越修越做作。「我修得很好,我修得多好」,這個都是做作的,哪裡有好,哪裡有不好,你應該修回本來那樣的,既然你本來就是那樣的,為什麼你還需要一個稱讚?那不是無謂的做作嗎?

  所以說,有開悟等於沒有開悟,才是真正的開悟。你本來就是開的,是你把它關起來而已。每一個人都是開的,是你自己把它關起來,對不對?那既然自然開了就自然好了,你也不用再去頭上安角啊!自然是沒話講的,有話講的統統不自然了,是不是?

  所以我認為,修道的人少說話為妙,因為所有說的都非正道。「一默一聲雷」,維摩詰居士提倡的。你嘴巴閉起來,這個時候還顯得很有智慧的樣子。一開口了,就不中了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ten − 9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