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有一個典故,梁武帝問達摩祖師:「我做了那麼多佛教事業,功德大不大?」達摩祖師答:「沒有功德。」結果梁武帝很不高興,不歡而散。後人對這個公案不甚明瞭,到禪宗六祖慧能時,弟子就請教六祖慧能大師:「為什麼達摩祖師說沒有功德呢?」在「六祖壇經」裡,六祖回答:「做佈施行善,做種種對他人有利的事,得到的不是功德,是福分。」所以,福分跟功德是不同的。
那麼,怎麼樣才是功德呢?六祖慧能大師之意:修出自性清浄光明的心。也就是用心來修,達到一種心靈的清浄光明,提升心的境界,才叫做「功」;以這樣的清浄心和光明心,用自性真如的佛性去任運之後,才能夠有「德」;對外展示出來的在法界當中產生的一種力量,叫做「德」。所以,更深一層的想,你是要福分,還是要功德?這兩方面都要齊全的話,就要依照千古以來佛菩薩的本意,佛菩薩度眾生,是因為要你去修,然後去行,依照所學的智慧不斷深入,並傳播出去利益眾生,叫做「行」。所有的祖師傳法,無不是為了讓眾生能夠真正深入自己的內心當中去求。往外求,得到的是世間的福報;往內心去修,得到的才是出世解脫的功德,這也正是師尊傳真佛密法的本意。可以說是奉天呈運,承襲歷代祖師、賢劫千佛、百千萬佛的願力乘願再來,傳眾生「明心見性」的大法,而「明心見性」就是最大的功德。所以,我們發願,除了身可以做的,口可以說的,力可以行的,無論是物質、金錢,或是體力;更契合佛教徒的,尤其是發願修行成就的人,發的願更應該是修哪一個法,做多少功課,用法佈施給自己才更了不起;甚至用法來幫助佛菩薩上師三寶度眾生,這樣的願力更偉大。
但是不要發空願,譬如說要念幾部「地藏經」,結果三二天就無疾而終,這樣就是發空願,對自己沒有好處,反而犯了妄語。發願念八百萬遍師尊心咒,結果一天只念幾串珠,窮一生也無法完成八百萬遍。所以,如果所求很大,一定要用身口意,加上修法的心,才會消災解厄。
那為什麼不能達成願望?因為業障故。業障重當然可以做體力活消業障,用佈施增加善緣,但是還要修法,修懺悔法、四加行,或本尊法,用法的力量消自己的業障。普通老百姓只是一般的表相信仰,不懂修法,只知道臨急抱佛腳,去廟裡上個香,供二個糕餅,然後對著佛菩薩碎碎念,發願如果滿願,就請一臺大戲讓佛菩薩高興,這是民間老百姓的想法。但是我們今天已經是修密的大修行人,是有大智慧的人修的金剛乘,所以不能只是表相膜拜,而是要用法的佈施才最大,才是實際上幫助自己最多的。
故,用你的心護持,用你的身護持,用你的口護持,廣度眾生,延續真佛香火,延續真佛傳承跟慧命,是我們每一個真佛行者都需要發的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