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577-12-082006年2月28日,師尊蓮生活佛及師母蓮香上師佛駕台灣佛林同修會,師尊開示「心、佛、眾生,實無差別。」並解答同門的提問,同門提出的三個問題,第一個問題是「何為『不一』?」,第二個問題「應如何控制或改善『憂鬱症』或『躁鬱症』?﹔第三個問題是「有同門在修行上很精進﹐為什麼還是會入魔﹖」

「心」、「佛」、「眾生」不一不異

        今天早上出發到台北,第一站是「莊嚴雷藏寺」,抵達的時候,只有一個人。(師尊笑)(眾笑)第二站是到「大鵬同修會」,堂主的小孩在,(眾 笑)同修會負責人(堂主)後來來了,共只有三個人。後來到了「蓮聖同修會」,沒有人在。(眾笑)現在到這裡來的,可能都是聞風而來。(眾大笑)今天特別到 台北來,等一下還要換檯,(眾笑)誰叫我是「坐檯」,(眾大笑)人家說是轉檯,而我認為是「應召」(應弟子的召請)。(師尊笑)(眾大笑)其實,不管是雷 藏寺、堂、同修會,都是真佛宗的弟子,都是一樣的,講起來都是一家人。在台北有很多雷藏寺、堂、同修會,大家要互相扶持,若每個人也都能互相做著弘法的工 作,彼此就不會爭,而且會互相支持來,支持去,大家要團結,不能讓人家有個印象,認為雷藏寺不跟堂來往,而堂不跟同修會來往,同修會又不跟雷藏寺來往,如 此循環下去就不好。大家都在修行,修行的心,就叫「大心」,像這樣互不來往的狀況,若繼續循環下去的話,就是「小心」。「小心」,是交通方面要「小心」, (師尊笑)(眾大笑)所謂的「大心」,就是很寬大的心,我們修行就是要修出寬大的心,越來越寬。其實,我所領悟到,所謂的「心」啊!可以說是包容所有一切 的,沒有不包容的。

        按照佛陀的經典所講的,甚至於外道的,也都是「心」所化出來的。我所說的外道,也是「心」化出來的,修到最後,你就會知道,所謂的「貪」、 「瞋」、「痴」、「疑」、「慢」,也一樣都是「心」化出來的。我們眼睛所看到的,「眼識」,是從「心」的「本源」演化出來才有「眼識」去看到;耳朵所聽到 的,「耳識」,也是「心」的「本源」去聽到;鼻所聞到的,也是從「心」的「本源」去聞到,可以說,這「眼」、「耳」、「鼻」、「舌」、「身」、「意」、 「意根」這七個識,全是「心」流露出來的。在修行上,我現在告訴大家我所證悟到的,你只要能將「眼」、「耳」、「鼻」、「舌」、「身」、「意」、「意根」 這七個識回到、追到原來的源頭,那就是如來,也就是佛。

       大家從來不知道,所謂的「心」,我們不是講「心」、「佛」、「眾生」嗎?實無差別,沒有差別,但是呢?也有「不一」和「不異」。所謂「不 一」,是用於不同用途,而「不異」就是沒有分別,沒有差別。若「心」、「佛」、「眾生」沒有差別,那為什麼叫「眾生」呢?為什麼叫做「佛」呢?又為什麼叫 做「心」呢?這就是要你知道什麼是「不一」。因為它在用的時候叫做「不一」,譬如,你的眼睛在看東西的時候叫「不一」。但是有用到「心」,也用到「佛 心」,你真正的佛性是永遠存在的。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中都有如來的本性,但是你在用的時候,你的眼睛所看出去的,那個是「心」,也是你的一個「識」(眼 識),所謂「六根」、「六塵」、「六識」。但是你一定要回到原來的頭,也就是將你的「眼根」清淨、「耳根」清淨、鼻子的嗅覺清淨、舌的味覺清淨、身體清 淨、意念清淨,以及意根都清淨,這就是修行。但是修到最後,你會發覺到,一切清淨之後,你以原來的知覺所感覺到而去認取的,就是「佛性」,「佛性」就出來 了。「不一」,「不異」嘛!用的時候是「不一」,而回到原來的地方是「不異」。我今天講得比較深。

       我知道,佛林同修會以前是從大學開始,大家都是知識份子,文化大學嘛!你現在聽我如此講,假如追到原來的本來面目,什麼叫做「本來面目」? 就是從你所有的心開始,追到最後,就是「佛性」。修行就是如此,就是修「眼」、「耳」、「鼻」、「舌」、「身」、「意」、「意根」這七個識,但是,這不能 轉變成「佛性」,因為你用這七個識來認取「佛性」,用「知覺」來認取「佛性」,在你見到「佛性」以後,你就會知道,原來成佛就是如此。今天就講到這裡。 (眾熱烈鼓掌)

p577-12-092006年2月28日下午,師尊在台北佛林同修會,為善信弟子做「寶瓶氣」灌頂。

現在讓大家問三個問題,問完了就要轉檯。(師尊笑)

問題一:可否請師尊再多解釋「不一」?

        師尊:所謂「不一」,譬如說,你的手在動,腳在動,那麼,「心」就在動。手在動,心就在手,腳在動,心就在腳,那麼,手和腳不一樣啊!這是 「不一」,而它最後的源頭就是「佛性」。源頭是「不異」的,它用出來是「不一」的,譬如貪,貪是「佛性」,但是你用到貪念,那是「用」,那是「不一」,跟 原來的不一樣,回到源頭也就是「不異」。

問題二:社會上有很多現象,如現在的小孩,常有「憂鬱症」,以科學的角度而言,是所謂的精神分裂;「躁鬱症」也很普遍。請示師尊,應當如何將其控制或改善?

       師尊:「躁鬱症」是動個不停,而「憂鬱症」是自閉起來。按照佛所說的,所謂的躁鬱症,如佛經上常講的「掉舉」,「掉舉」,是因為精神非常亢 奮、不停,就變成躁鬱症。而憂鬱症呢?就是不適合外面環境,覺得壓力很大。其實,壓力很大,有時就會變成躁鬱症,但有時就變成憂鬱症,乾脆將自己關起來, 若能將這兩者綜合起來,就是「中道」,就是「中觀」。也就是說,假如你很躁鬱的話,就要將心靜下來;假如你太靜,變成自閉的話,就要讓自己的心活起來。所 以,在禪定的時候,假若你的心不能止,就是「躁鬱」;假若你的心因為太止,而太放鬆睡著了,就是「憂鬱」,(眾笑)所以要將這兩者綜合起來,就是「中 道」。

        就這兩方面而言,在這個社會裡,壓力太多,面對升學考試、戀愛、事業、家庭、金錢等一大堆煩惱,使人沒辦法去超越的時候,就自閉起來,變成 了「憂鬱」;若一直在奮鬥,使人不停不止,一直在亢奮狀態,就變成「躁鬱」。講實在話,衝、衝、衝也是不對的,就會變成「躁鬱」;而停下來太靜止,每天無 所事事,很散漫的過日子,昏昏沉沉的,不想做事,也不想理人,就是「憂鬱」;這樣的話,兩方面都有危險,若調和的剛剛好,就是「中道」。這個理論,大家都 已經知道,要怎麼做呢?問心理醫生。(師尊笑)(眾大笑)還有一點,若實在是太躁鬱了,也會造成精神分裂,那太憂鬱會不會造成精神分裂?也會。同樣的道 理,一個是太靜,太自閉,而另一個是太浮躁。

        現在的醫學,就是用一些藥物治療,讓躁鬱病人的腦波靜下來;自閉的病人,就引導他到社會與人接觸,利用醫學的智慧,以佛門來講,不是每一個 人都走在中間的路線上,有些人是太急躁,也有些是太散漫,所以要將心調到剛好。我認識很多學禪的人,得到「禪病」的很多,所以大家對這方面的認識,尤其是 要懂得去調治小孩子的身心。

問題三:如師尊剛剛所講的,有同門在修行上也是很精進,但為什麼會變成那樣?我們都會害怕,會不會一不小心也會變成那樣?

        師尊:是這樣子的,剛才也有說,假若修行走在中道的路上,是不會變成那樣的。因為呢?你會很平和,不會將自己逼到死胡同,對於每一件事情和 面對許多煩惱,你都懂得去看開,我不是說嗎?「抗壓」,你的「抗壓力」有多少?壓力實在太大了,你抗不過去的話,就會變成那樣了。那麼,就他本身而言,對 於任何事不要太迷,不要太執著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修行,不能太迷於靈異方面的事情。有一位同門,我第一次見到他時,我們一起吃飯,他拿著筷子這邊夾一下,那邊夾一下,或者是這邊拍一 下,那邊拍一下,我問他為什要這樣做?他說有魔來,要將魔夾(拍)掉。師尊在那裡……說有魔來,這魔是衝著他來的,是他心中有魔,我的心中沒有魔,哪裡來 的魔?(眾鼓掌)他是太迷於靈異,也太迷於神通了。

        師尊是有寫過一些有關靈異方面的書,事實上,我是在講理,在講因果,我不迷於靈異。有佛來,阿彌陀佛!有魔來,阿彌陀佛!都是一樣的,你不 用去排斥祂。有鬼?哪一家沒有鬼?你家供奉著祖先啊!祖先來,你也將他當成鬼夾出去?眾生都有佛性,「魔」、「祖先」、「鬼」也都有佛性,跟我們人一樣, 你不要跟他結仇就沒事,若只懂得「無事」、「無心」,是不會入魔的。有太多心啊!一味地執著於神通、執著於靈異、執著於魔、執著於鬼、執著於佛,有一天絕 對會支持不了。這個理,大家已經知道,都必須靜下心來想一想。

        師尊時常教導大家要去掉執著,為什麼要執著於那些呢?你是在修你的行,修你的行為。「神通」是有的,不是沒有,但皆由它來則來,去則去,不 要認為今天有神通,明天若沒有的話就追著它直到有為止。如同我們供養「大鵬金翅鳥‧曠野鬼神眾‧羅剎鬼子母‧甘露悉充滿」,我做供養時,他有來,我歡喜; 他沒有來,我也歡喜。不會因為他沒來,我就一定認為他有問題,如何又如何……不起歡喜。所以,講起來,就是歸咎於迷於神通,迷於靈異,迷於鬼神,這方面的 問題。(此時有人問:該如何解才行)一是由心理上來解,剛才也有說過。在心理上,他也許是聽不進去,因為他本身已經很執著了,他第一件事是需要看醫生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,所有的同門,大家一起在佛的面前,將所修的法,完全迴向給他。常常以這樣做迴向的工作,來感動佛菩薩、護法、空行、諸天,讓他清醒過 來,能夠聽得進你們的話,只要他覺得你是對的,能夠聽進了你的話就好。否則,他的執著若沒有去除,他就永遠執著在那裡,在他自己的陷阱(坑)裡,爬不出 來。大家就幫他做迴向,(同門說:「謝謝師尊。」)阿彌陀佛!(眾熱烈鼓掌)

文/賀蘭恭錄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