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所做的事情,表面上看來跟凡人一樣,但事實上內在是大大的不相同。祂用種種巧妙的比喻來闡明菩薩的大神通、大成就,以及祂們慈、悲、喜、捨超凡入聖的修為。
調御以一心 遊於八正路
<蓮慈金剛上師2003年 8月28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25講講經開示>
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師兄姐,大家晚安!
今天我要繼續談《維摩詰經》第91頁的「佛道品」。《維摩詰所說經》讚嘆菩薩們的成就和修為,祂用我們日常的食、衣、住、行來比喻,有它特別的意義。菩薩所做的事情,表面上看來跟凡人一樣,但事實上內在是大大的不相同。祂用種種巧妙的比喻來闡明菩薩的大神通、大成就,以及祂們慈、悲、喜、捨超凡入聖的修為。
經文提到「象馬五通馳。大乘以為車。調御以一心。遊於八正路。」象和馬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,古代沒有汽車和飛機,也沒有摩托車和三輪車,他們都是用動物來拉車,譬如大象和馬就是他們的行路工具。「五通馳」講的就是五種神通,用象和馬來比喻菩薩超凡的神通,這就是菩薩的車。我們眾生的車是羊車、鹿車,羊和鹿用來比喻一般人的成就。菩薩的車就是不一樣,它可以開得很快,通行無阻。這種飛馳的車子,也就是大乘的車子。
菩薩修的是大乘。大乘車是什麼車呢?《法華經》裡用大白牛來比喻大乘的車子。因為大乘的菩薩是要廣度眾生,所以大乘的車子馬力要很大,來乘載很多很多的人。車子的馬力等如五通,祂一定要用祂的神通才能接引很多的人。一個凡夫修行到正果,必然會產生一種神通的力量。所以,神通是修行的附帶品,只是附帶產生出來的超凡能力。修得越高,你的神通力量就越大。
小乘也有神通的,但是因為小乘不度眾生,所以他的神通是有限的。大乘的神通比較大,當然佛的神通力又超過了菩薩。所以,當年的交通工具是用來比喻小乘和大乘的區別。在這裡講的是菩薩開大車子,廣度眾生,這車子的動力就是神通。
底下一句是很重要的。車子的軸心是什麼呢?是心──調御的心。祂是用「一心」來調御、調整。你開車子,你有神通可以開得很快,但還要懂得「調御」,把這個車子掌握得很好。掌握車子是用「一心」,「一心」是向佛的心、依止佛的心,用這個佛心來開這個大馬力的大乘車子。
菩薩在遊戲神通當中有祂的依止力,而這個依止力就是佛,依於佛的教導。由於祂的車子開在八正道的路上,用神通開車,祂的心依止於佛,所以不管祂開得多快,開得多遠,祂都不會偏,這就是菩薩的堅強的力量──「八正路」。正見──祂的見解是正的;正語──祂講的話是正的;正思維能力──祂的想法也都是合乎佛法的。這就是正道。
眾生當然不一樣,大家都是很能幹的人,是開車的能手,甚至去賽車。但是他們走的都是凡夫的路,不是八正路。他不知道何去何從,不知道他的未來,也不知道他的現在,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。所以凡夫不管走在什麼路上,都是亂走亂碰運氣。靜下心來研討一下,眾生的生活確實是很悲哀的。因為忙忙碌碌,不知道在做什麼,很快的這一生就走完了。這就是眾生從投胎到死亡之間的一段生死路,而在這中間全是一種混亂失常的現象。所以,有智慧、有佛緣的人,他能夠看到聖人所講的這些道理,他也能夠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何在。
人生的意義何在,人生是什麼呢?一般人就是唸唸書、找伴侶、生兒子、買房子、買車子,人生的目標差不多就是這樣。
你被生下來啦!不想長大,卻一直長大,還要被逼著去結婚、生孩子。人生真的是很不如意啊!你不能當你自己的主宰,而完全受世間的人牽連。你說我不要和他們發生關係,我統統不要認他們。可以呀!你不認你的家人,跳出你的家庭。去到外面,你會發現你又入了另一個生活圈,一樣很難跳脫,一樣很痛苦。
菩薩的修為就是在生死路上祂完全能夠自主,心調得很正。不管祂是在哪一條大道上,在哪一個法界行走,都是合乎於中道,不會偏斜的。祂修行出來「相具以嚴容。眾好飾其姿。」相貌圓滿具足,而且是很莊嚴的。菩薩一定有莊嚴相,因為菩薩從心裡到外頭都是清淨的。所以,祂的容顏自然就非常端正莊嚴。因為祂修得好,所以祂的福分大,福分大就擁有眾人最欣賞、最尊敬的外相出來。祂的外相就是「眾好」,就是一切美好的形象,祂自然具足,不用特別去化妝,也不用整容。菩薩自然擁有別人看了心生歡喜、心生尊敬的一種圓滿的莊嚴相。
菩薩的姿態,也都是非常的合宜的,祂不用接受任何的訓練,祂的言語自然很莊嚴,祂的行動也非常的莊嚴,外表不用人工的裝飾,自然顯露出祂的相好莊嚴。
「慚愧之上服。」上服就是穿在身上的衣服。穿在身上的衣服是什麼呢?是慚愧的衣服。這話是很特別的。菩薩已經是修得很好,已經是聖人。但是祂還是覺得自己修得不夠,非常的謙虛。這不是裝的,這虛心,是要成佛的了不得的心態。
人一定要穿衣服。這裡講,菩薩穿衣服。意思是祂時時存在著慚愧的心,完全沒有自大的心。祂只會做得更好,只會去精進,所以這是很了不起的。眾生這方面確實是大大的不如啊!
眾生穿的是什麼呢?傲慢的衣服!任何時刻,穿的都是傲慢的衣服!都是我對你錯傲慢的衣服。眾生比來比去,是傲慢心作祟。菩薩就不是,祂穿的是慚愧的衣服。祂時時在改,在修正,令恒持清淨。眾生因為不知不覺,已經是多生多世跟貪、瞋、癡合在一起,所以在作貪、瞋、癡的想念的時候,完全不覺察,也不可能慚愧。
看看我們的師尊,祂已經開悟了,祂念頭一轉,可以神遊於法界當中任何一個地方,祂的境界不得了,但祂的文章裡頭還是常常透露祂的慚愧,祂是非常謙虛的。祂常常求教於佛菩薩,甚至任何的神眾。只要祂碰上,祂都會向祂們請教,這就是祂的謙虛。事實上祂的修為並不低於祂們,但卻完全沒有自大狂妄的意念出現。所以,一位菩薩為什麼會慚愧?祂有做錯事嗎?祂沒做錯事!而是因為祂們精進的心永遠沒有停止。因為「精進」,而修到非常非常的微細,不容許有任何一絲一毫的障礙存在。
這裡講到:「深心為華鬘。」菩薩的修為是往內深入的,不是表面上的。心有八識,「深心」就是超越八識田的意思。古代的人裝飾,男男女女都戴些樹葉或花,叫桂冠。菩薩的用心之深就好像永遠戴在頭上的裝飾。穿的衣服是慚愧的衣服,是永遠都在懺悔,永遠都在修正的。這一點還是跟我們眾生大大的不一樣。我們眾生穿的是表面漂亮的衣服,內在身心戴著的都是那些「貪、瞋、癡」的花冠。穿上去顯示給別人看的都是要炫耀的,都是「貪、瞋、癡、疑、慢」這五毒綜合的包裝品。如果沒有接受佛法的教育和修行,你無法去分辨你自己,因為太習慣了,完全不知道的。
當佛陀的道理、智慧運用在你身上的時候,你的智慧才會慢慢生出來,才能夠打開你無明的膿包。這個「膿包」一打開,你才會看到:哎呀!我多麼髒啊!才有慚愧心出來。所以,一個人修行沒有修出慚愧心的時候,這個人就是沒有在修。有修行的人一定是有慚愧心的,而且修得越好,慚愧的程度越厲害,甚至你會慚愧得抬不起頭。這表示什麼?你有真正的修,修到深心裡頭。
有時候信眾在皈依修了一陣子以後,會跑來跟我說:「上師!上師!怎麼辦哪,我的意念當中,有很多邪念哪!」他發現他的頭腦裡頭思想很髒,就很惶恐,有時候甚至嚴重到不能好好地睡覺。
有妄念顯出來是好事,你會想辦法去對治。有的人不懂,他就說:「哎呀!我沒有修法之前,都睡得著覺,妄念沒有那麼多。現在一修法,妄念就跑出來,還有那麼多髒的念頭。我不要修了。」其實修法就是你的鏡子,能夠看到裡頭的東西,那就要想辦法對治它。因為這些妄念太痛苦,生活很不安樂,有時候也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情緒,甚至讓你都睡不著覺。這逼你更加努力去修。
人本身是有善也有惡的,但是惡的跳出來超過你的善,你這個人的修為就退步啦!如果你的惡顯出來,你能夠精進一下,用你的善念把它消滅掉。師尊講:「我都是做我內在的戰爭。」這就是人善惡的一種戰爭。善贏了,善抬頭,將來就變成菩薩;惡贏了,惡抬頭,將來就變阿修羅或是鬼眾。所以一個修行人修得好還是壞,要看自己的定力和誓願,差別還是很大的。不是說,每一個人來修,每一個人都成菩薩,不是!
像我們在這裡修行,活在這種競爭的社會,即使是出家人也是有很多的壓力啊!度眾生是很大的擔子,同時要面對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,還有眾生的惡習惡性。真的是很忙,怎麼修呢?很好修的。你就秉持一個信念,每天告訴自己,「我絕對不會去做壞事的,我以前碰到有利害衝突的時候,可能會選擇有利的條件,但是現在我不要啦!打死我也不要做壞事啦!」所以,你一定要堅持走正道,每天這樣講。
自己做的什麼事自己一定要去回想。這樣做好不好,這樣做對不對?做的不好,以前不大會慚愧,現在會慚愧。
以前我老是想「我要怎麼樣,你們大家就照這樣去做」。現在不是,現在自己想如果這些事情諸佛菩薩來做會怎麼樣,師尊會怎麼做。我現在開始去想佛菩薩會怎麼去想,怎麼去看。祂用的是「深心」,我們用的是小人之心──「小心」。當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,我會把眼光放大,心也就大起來了。要不然,心很小,怎麼想都會很痛苦的。這是修行的小小經驗,你們可以參考參考。
「富有七財寶。教授以滋息。」佛菩薩是非常的富有,祂資糧俱足,而這個「資糧」是最上等的「法財」,不是世間的錢財。世間人講的是金銀財寶,這裡講的「七財寶」是菩薩特別有的。凡人所沒有的大財寶就是「法財」。「法財」是由戒定慧修出來的,從守戒,然後聞、思、修,多方面的去吸收智慧,捨棄不好的思想跟行為,具有慚愧心,去熏修而成的真正的「財寶」。「教授以滋息。」祂用什麼東西來教導自己,教導眾生?這個「教授」是自己也是眾生,是自度,也度他人。「息」就是息滅,滋就是生長。生出來的是菩提心,滅的是「貪、瞋、癡」三毒。
菩薩不只這樣教人家,還「如所說修行」,祂本身也依照祂所教的去修、去行、去做。祂說到做到,祂教你,祂本身也修到,也就是祂能夠完全達到「行」和「證」。不只是理論上的。一般的法師絕大部分是嘴巴會講,理論上懂,用理論來教導你。然而,一般人可以教你,但是不見得他已經做得到。
今天能教你的人,是因為他佛學理論比你研究得多,他考試可以滿分的,但是考試滿分不是說他是聖人。這個修行人他一定要先理論上了解,以他的智慧灌輸給你,讓你也開智慧。但是修行成就沒有那麼簡單,你不可以要求一個人才學佛十年、八年,就如所說做到。沒有可能的,這要有很大很大的根器。釋迦牟尼佛修那麼多年,師尊也是修這麼多年,世間這種大根器者,已經是鳳毛麟角了。
佛教導佛子要傳佛慧命,續佛慧燈的。師尊傳出來真佛密法,也是希望祂的一些比較有心的,比較精進的弟子,能夠傳祂的法燈出去。如果今天說主持法會的人都不夠格,因為他做出來沒有像聖人那樣標準,那這個法燈不就熄啦!怎麼樣去救度眾生呢?所以,比上不足比下有餘。我認為能教佛法的還是好的,總比沒有人教的好。最重要的是,你要看所說的法對不對,合不合理。
「迴向為大利。」菩薩做什麼,說什麼,一定是迴向給廣大法界的利益。讓眾生成佛,就是最大的利。迴向給眾生智慧,迴向給眾生福分,追根究底就是要以眾生成佛為目的。祂做的事情不管多小都是迴向,給大家有利益,祂絕對不把這個利益放在自己的身上,這是很不簡單的。
菩薩完全不計較自己的得失,祂只知道要去幫助眾生成佛,因為祂自己一輩子都是這麼努力走修行成佛之路,也希望所做的每一件事情,是在幫眾生的智慧超拔,讓他們得到最大的佛果。在這個迴向當中,祂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,不只是嘴巴上講講,要用行動。「如所說修行。」要按所說的去做。
今天眾生還沒有成佛的時候,依因緣,他跌倒了,你要扶他;他生病了,你要救他;他沒飯吃,你要幫他;他有災難,你要伸援手;他智慧不夠,你要教他。一切講因緣,依因緣而行。天長地久的迴向超拔。
我今天雖然不是菩薩,但是我已經在學習當菩薩。我覺得,度眾生確實是要這樣連拖帶拉抱著跑,因為菩薩開的是度生的大車。技術好的就不怕,拖得很輕鬆;技術不好的就會很痛苦,甚至灰心了,因為拖得太重,走不動。所以,菩薩為什麼讓人家尊敬,因為祂能力好,祂修為高,祂的志向高,祂的心寬廣沒有人可以比,這才是聖人。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