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54講

「寂根菩薩曰。佛法眾為二。佛即是法。法即是眾。是三寶皆無為相。與虛空等。一切法亦爾。能隨此行者。是為入不二法門。」

三寶皆無為相 等同虛空

<蓮慈金剛上師2004年11月13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54講講經開示>

 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師兄姐,大家午安!

  今天又到了講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的時間。有同門問:講經的用意何在?總括來說,是引導大家,無論是修什麼法,哪一個主尊,最終我們都是要迴向進入佛道,也就是進入成佛的大道,這是修行的根本。如果想把佛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一定要實際上去實修運用,向著這個最高的迴向,那麼不管你說什麼,做什麼,行住坐臥,或者在壇城當中也好,在持咒,在任何一個地方,都是在做佛事。

  剛剛法師談到看師尊的書,說不求成功,存著失敗的心去做每一件事情,把事情做好,最後也不存成功之想。這就是師尊在教導我們,在做事當中,如何成就佛道,也就是佛法不離世間法。為什麼剛開始要存著失敗的想法?這也是應機對眾生的教導。因為眾生心存成功的觀念根深蒂固,做什麼一定要成功,這是世間的一種準則。但對於要進入佛法的人來說,得失心太重,會產生很多執著的弊病,會出現一種邪語、邪行、邪見、邪思維、邪命、邪定、邪慧等等,甚至會引入魔道。因此,師尊教導我們不要存有得失心的意思就是如此。

  為什麼會有得失心?《維摩詰所說經》裡的大菩薩告訴我們,因為我們太執著於「有」,有成功,有失敗,都有相對的兩端,相對的觀念,不是成,就是敗,不是好,就是壞,這種觀念讓我們永遠在捕風捉影當中。就像是在是與非的影子中搖擺不定,一下非,就跳到是;一下是,又跳到非,兩邊永遠跳來跳去,永遠也沒有辦法真正徹悟。

  《維摩詰所說經》所講的不二法門,正是要破除兩端的觀念,有失就有得,有成必有敗,這種兩端的觀念必須要去除。所以師尊講不要存有成敗的心,你只要很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,這就是將佛教的不二法門,用於日常生活當中。

  如何是做好每一件事情?當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之前,有一個成敗的先決條件,就是要專心去做,心不專,事不成。我們常常看到,一邊聊天、一邊做事的人,如果是一顆鑽石交給他,他一邊聊天一邊磨鑽石,最後鑽石一定不成形。做珠寶的人一定要眼睛緊緊地盯著放大鏡,對於幾分之幾的鑽石在琢。一心不二用就是在訓練不二法門。所以師尊講,不管是小事,還是大事,你一心去做,這件事就圓滿。但是圓滿之後,還要不存著驕傲之心,如果心中一想成功,一定會高興,一高興心就會散,心散必敗,所以下一秒鐘就會失敗,因為你又有二分的觀念。做好就算了,不去想,接下來繼續保持專心。

  所以說,不要有目的去做,心存目的,心就執著。當你有目的地去做成一件事情時,充其量只是一個成功的凡夫。事實上真正的佛法不是這樣想的,不會為了有為而為,沒有任何的想法,是法爾本存,在自如自在的法界當中,隨著因緣去成辦事情。如果今天你的因緣是要出家,當因緣成熟時,你就出家;如果今天的因緣是要來佛堂參加大威德金剛的法會,你也不要想太多,你就隨此因緣來。當你在修法當中,也要用同樣的道理來相應此法,你一定要去頭去尾,只要中間那一段。中間那一段的意思,就是你要把你的心安住在這壇法的境界當中,把整個頭與尾砍掉。如何砍掉?即不要想太多,把自己的妄念砍掉,把身體上的許多障礙也砍掉,把自己一心地提昇到修法主尊的境界當中,這樣才能相應。

  譬如今天早上我來主持法會前,躺在那裡做物理治療,當身心沒有雜念的時候,大威德金剛就顯現在眼前,尖尖的牙齒,很威猛。當時我並沒有持咒,也沒有修法,只是在休息。但是當心無雜念的時候,不知不覺就會有相應的現象出現。所以說,做任何事情,心中不要存其他想法,心就會很專一地放在一個境界中,當專一到極點時,這一剎那就是當下,這就是師尊說的,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法味。如果你不去想成功與失敗,你就不會有高興與生氣,也不會只停留在一件事上,而是不停地做下去,此時,做好每件事的法味就在當下。也就是說,當下的這一剎那,就是開悟的境界。

  但是這裡所說的不要想太多,並不是不要用頭腦,什麼都不想就去做事情,走路撞柱子,不是這樣的。真正的當下,是你要收萬念為一念,一念都沒有時才叫當下。開始就蒙喳喳,四大分散不聽指揮,這叫作魂不附體,是會死人的。真正的專一是地、水、火、風全部聽你指揮,全部可以統一,然後在最集中的一點進去,這才叫作當下,也就是不二法門。

  所以師尊說,做人不能太做作。因為要假裝成紳士,就要花很多的精神,把自己扮成自己心目中,或別人心目中的一個模範。如果你每天都在想要修成一個人人尊敬的人或相,如此修出來的只是一個人皮的紳士,是在浪費時間。真正的成就,一定是眼放開,心中不存紳士淑女想,從裡頭真正的把自己統攝住,這才叫作自主。這樣的實修,才是符合八正道。而在正道當中能夠很純熟地去應用,到最後就自然進入法性當中。進入法性當中就不需要去想,只要去做,自然而然就能成辦,這就是菩薩要講的。

  「寂根菩薩曰。佛法眾為二。佛即是法。法即是眾。是三寶皆無為相。與虛空等。一切法亦爾。能隨此行者。是為入不二法門。」我們常講要皈依佛法僧,那麼就有佛法僧這回事。沒有皈依佛法僧,就落在佛法僧的範圍之外。因此就變成有佛法僧與無佛法僧之分,這就是有分別。因此菩薩講佛即是法,法即是僧,眾即是僧,一切出生緣由是因為有僧才有法,佛也是因為有法才有佛,而僧即是學佛法的人。佛是因為去研究佛法才成佛,因此佛與法與僧,都是因為要成就因緣而產生。事實上,眾生與佛的差別,只是一個未開悟、一個開悟,佛也是因緣所生,僧也是因緣所生,一切都是無自性的。所以,佛法僧由因緣而分別,事實上,佛法僧三寶是無為相的,無為即是空,與虛空相等,沒有分別,無生住滅這種相。佛即是虛空,法也是虛空,僧眾也是虛空,一切的法統統沒有生滅相。如果能如此想,你就進入了不二法門,就進入了無生法忍,就是得證。

  為何菩薩反反覆覆要破除分別?因為只要有分別相,你就不能契入正悟之途。譬如你認為自己是男性,她是女性,一但認定就會被牽綁,男的被女的綁,女的被男的綁,因為你認為只有二合一才會圓滿。有男女相的時候,你會認為自己前世有修,今生才會是男性,有很優越和驕傲的觀念存在。這就違反了師尊的教導,前後不空。揹了太重的包袱,做什麼事情,永遠都帶著這種優越感去做,有這樣的得失心,如何做得成?最終被自己的傲慢與虛榮心害死。所以這些都要去掉,去頭去尾就是此意。

  如果有人認為既然沒有分別,認為男的是空,女的也是空,只是一個因緣的軀殼而已,沒有什麼用。但是今天我們修行,最重要的是,如何在空中找到中間的這一段,把中間的這顆「當下」的珠寶找出來,後頭如何,不要去理會。所以說,修行難就難在這裡,說來容易做就難。但是我們還是要明白這個最高的理想,才不會越修越糊塗。

  有法師告訴我:「我要回家去處理我的房子的問題。」我問她:「幾年前已經讓你放棄,為什麼現在還在牽纏這件事?」她回答:「我本來是想放棄,但是我的哥哥告訴我,留下房子以備萬一,年老後有一個後備的殼。」這就是不空的例子,想太多。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安全感的問題,眾生需要安全感,但是,安全感越重就越沒有希望。因為她安排的全部是回世間的後路,這是很恐怖的事情。法師是要一心一意走回天上的路,如果你想自己萬一修不好,留一條再回世間安身的退路,這就是很危險的想法。這樣的修行是不能專心的,稍微受到一點挫折,稍不如意就要回家,這種有後路的觀念是太軟弱的表現,注定修行要失敗。即使要安排後路,也要向上安排。師尊曾說過,修行人要追求天上的資糧。只要你一心修行,佛菩薩自然會安排給你,雖然不一定給很多,但基本的東西還是會有。修行是需要吃苦的,但也不會苦到連一碗飯都沒得吃,連一個住的地方都沒有。只要修行和做事,就有功德,該來的自然而然就會來,不用行者操心。越操心越煩惱,越煩惱就越修不成,如此惡性循環,反而會失去這一世的福慧資糧,因沉迷而墮落下去,是非常可惜的。

  最後的成功者就是失敗者,這是師尊教的。最後在人間失敗的,很可能是法王。因為法王在人間等於是乞丐,一無所有,什麼也不在乎,只求真理。在別人眼裡,一個乞丐混到老,一個眷屬也沒有,一個廟也沒有,好像很落魄,但是祂卻是真正的法王。師尊告訴我們,祂就活在當下的那一刻,所以師尊才能自在,去到哪一個境界都無礙。反觀我們顧慮如此多,想要太多世間的東西,所以我們一寸也上不去。

  「心無礙菩薩曰。身。身滅為二。身即是身滅。所以者何。見身實相者。不起見身及風滅身。身與滅身。無二無分別,於其中不驚不懼者。是為入不二法門。」這裡談到心無礙菩薩就是從身體徹悟,得到無礙自在的。祂講身與身滅是二,因為身是我們的大礙,如果把身滅掉,去除身的障礙就進入涅槃,這是一種觀點。身即是業報身,是五蘊的假合。師尊說,我們生出來,是因為我們受業報產生身體,是來酬業的。可見,這一世的肉體是用來還債的,走來走去,碰到的都是來討債的。現在你要修回去你的涅槃清淨的境界。祂講,看起來身與涅槃是兩回事,有分別,但是這種觀念是不對的。

  身即是身滅,事實上,受報身跟涅槃是一件事,並不是兩件事。為什麼呢?因為見身實相者,一個開悟的人,看到身的真實相是空,在空當中忽然生出來,意思是母體本無胎兒,忽然有一天有胎兒從母體中出來,這就是無中生有,是一種因緣降生出來的。所以你把它想成回去也是無,是空的,只是一種因緣的假象。

  因此祂講身體的實相是一種無相,是空的。但是當你明白這個空時,就又會產生生滅見,想不要這個身體,甚至要把身體燒掉,自殺、跳河來滅掉這個身體。這就是存著生見的邪見。祂說,你對於涅槃也不要去執著,涅槃也是一種空,也是無性的。涅槃之所以有涅槃,是相對於生才講涅槃,沒有生,何來涅槃?因此,生是沒有,涅槃也是沒有,是因為要教導你,讓你能夠對自己的身體不要執著,才有涅槃這兩件事情出來。事實上佛陀拈花,大迦葉微笑,即是此意。佛陀知道大迦葉明白佛陀講經四十九年所講的,都是「空」「無」,都是權宜。要度眾生,要讓眾生明白,不得不一層一層地教,一點一點地灌輸思想,讓眾生能夠棄惡向善,雖然善與惡也是空,也是無分別。但是到最後要圓滿時,一定要契入不二法門,才能進入大圓滿的境界。

  大圓滿根本無陰陽相對,完全沒有二的才叫圓滿。白天黑夜統統一樣,不起身見與身滅見,才進入無分別,無分別才不驚不懼。因為眾生都是會害怕的,當眾生沒有攀緣時,就會害怕,所以才會想要留一處房子做退路。眾生的習性是要依止,沒有依止就會害怕。也就是說,眾生不能生活在什麼都沒有當中,眾生怕的就是這個。中陰身也是如此,人死後,因為中陰身什麼都沒有,所以中陰身出來軀體就開始害怕。活著害怕,死後還是害怕,這就是眾生的悲哀。事實上當這些真正打破時,你什麼都不需要,你要修到不害怕,雖然你知道這個道理,但是要如何不驚不懼,還是要去實證。例如要你遁入空門,你就會害怕,你會找很多理由:我還有很多願望未完成,還沒有環遊世界,還要等孩子長大,還有的說,我要把所有的教派研究透之後,我才決定要怎樣做。這些都是一種迷失的現象,是不能開悟的。

  真正的開悟,要像六祖惠能那樣「三心不可得」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過去的豐功偉業、榮華富貴,過去的種種都是空。現在正在受的苦,正在掙扎不出來的,也是空。未來要做什麼,會變成什麼,將要去哪裡,還是空。所以師尊講前空後空,中間也要空,你做了,但不要去想什麼,就是空。譬如你去當義工,校對《真佛報》的文章,找到了錯字,你就非常高興:蓮慈上師校對的稿子我都能抓出錯字!我是不是比她還高?這就是不空。如果你抓到錯字,然後只是當成一件事的完結,不去想,繼續下一件事,這樣你才能夠無分別。否則,下次你看到蓮慈上師時,你的心中會想,自己比上師還好,本來是覺得很好的,但是有這樣的念頭之後,你就沒有辦法繼續跟上師學習。天下無完人,所有的有為法都是有漏的,如果用這樣的心態去修行,三、兩天就會淘汰一個人,甚至是自己的師父,因為你的眼中,總是可以看到別人不如自己的地方,最後你就會說:真佛宗都沒有人可以教我,這個教派不好。

  所以說,人在做事當中不要有妄念生出,當下即空,做完即空。這個方法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,運用這個方法才叫作實修。你沒有用此方法在日常的大小事情上,就是在浪費時間。因為你做的與學的是兩回事,理論與實踐是矛盾的,做出來的行為就會很離譜。一方面學佛念經拜懺,另一方面繼續照世俗的方式任性做事,這是死讀書、讀死書的現象,是沒有實修的結果。

  所以說,眾生要自己想辦法去應用這些道理,「三心不可得」是成就的祕方,這樣去做的時候,每一個時刻都是黃金時刻,每一個時刻也都是開悟的當下。還有什麼煩惱,還需要幾個房子,都是因為「有」而生出這許多煩惱,其實,該來的就來,不該你的就沒有,不要想太多,一切讓佛菩薩安排,日子就會很好過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