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間有情,菩薩有情。眾生有心,菩薩一定在。無心則無力,當然轉不動法輪。眾生來道場,不要以為只是一個普通人,每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小法輪,因為本具佛性故。

所以,如果無特別原因沒有親自來參加禮敬這一壇法事的主尊和上師三寶,法輪就有缺失,犯輕忽罪。藐視上師三寶,等於是負加上負,變成越來越鬆散,越來越輕忽,越來越不恭敬,所造的惡業越來越多,隨著時間年紀越來越大,每況愈下,所欠的越多,背的業債就越沉重。

        年輕時還可以有體力撐自己的業障,但是一旦過了四十歲開始走下坡,五十歲、六十歲……,身體越來越弱,就會像土石流一樣,到最後沒得救了。在人生最後時刻,是承受病業最痛苦的時期。無論年輕時多麼偉大,多麼鮮亮,多麼成功,到老業報現前時,業債仍在,就拖著走不了。既使到命終那一刻,油盡燈枯,再也亮不起來了,但這並不表示業障已還清,還是隨著業力再發落輪迴。

        師尊給大家很多機會,道場也給大家很多機會,讓大家回來一起做佛事,一起修法, 在有生之年藉上師三寶之力,幫助自己把過去的業障多消一些,減輕現在因無知而犯下的業,和未來即將要品償的重業。學佛的人必須要認知這一點,才會願意發出殷重心來懺罪消業。不但要來佛堂修,回到家裡還要盡自己的心力繼續修,自力他力全部發出來,將來的路才會好走。

       故學佛第一要有殷重心,一定要重法。雖然我皈依師佛已經三十五年,出家三十年,也發心護持真佛宗的菩提事業,現在仍在主理小小的一方道場。但是最近我覺得自己還有待改善,做得還不夠,殷重心還差得很遠。因為我現在學習的對象並不是人間的,我學習的是經典中的釋迦牟尼佛、觀世音菩薩和所有的菩薩摩訶薩、大阿羅漢護法諸尊。每次念經都覺得衪們的虔誠,衪們的依教奉行,衪們的發心懺悔,我覺得人間的人與經典中佛菩薩諸尊相比實在差得太遠。衪們一旦許下承諾,護持釋迦牟尼佛,護持佛法,護持佛陀的咐囑,發願將來要度化眾生,把佛法傳給所有的眾生。衪們的誓願,在二千六百年前發的願,甚至多劫以前發的願,衪們每一尊到現在還在奉行,生生世世都在奉行。而我們人間的人也常常發願,但堅固力卻差得很遠,發的願只是曇花一現,一個意念,一個靈感,一個觸動之下,發了願,但是下一秒還是恢復自己本來的我行我素,做回自己本來的樣子。這是眾生的願力,像水泡,一下子就沒有了。

        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,我現在看的師尊就是佛,就是聖賢僧,我修到這麼老才會看。所以我現在開始還要從頭修起,要加重我的恭敬心,加重我的殷重心,加重自己實修的心態。怎麼加重呢?一方面我在壇城面前,對著眾生懺悔,快一點多消一些餘生的業障。另一方面,我要多一些機會去向師尊學習。

        自從師佛要講「大佛頂首楞嚴經」,我禮拜六、禮拜天都去護持,這是我三十幾年來沒有的現象。為什麼我會下決心這樣做?這一本經我在幾十年前就請了,那時候對於這本經我覺得很深,每次翻一翻,看到那些推理的內容,就開始頭昏腦脹,於是又把它蓋起來放回去,很多次都不成功,就一直放在桌上。這次師佛闡釋「維摩詰經」結束,問大家下一本要講什麼經,我回來剛好桌上有這本經,就又拿起來看,這本經是我一直想要搞懂的,心想師尊會不會講這本經啊?讓我多年的願望可以達成。沒想到兩天以後,宗委會公佈師佛要講「大佛頂首楞嚴經」的通知。哇!中獎了!心想事成!

        雖然周六去西城,但對於自己該做的法務我仍然沒停,我是在周六上午做完同修或法會,完成接引眾生的任務後才去的。在法面前,我覺得應該要有取捨,一方面要圓滿眾生,一方面佛法最珍貴,要以法第一,尊重佛法,善待自己的開悟。如果本身不能修到圓滿,教法不圓融,智慧不足,方便不足,教出來的人程度最多跟自己差不多,或者更差,所以,我自己理該多去向師佛學習。

        我以前問事都是在周六下午,為的是方便大家,能夠多幫助一些人撥運轉命,已經做了三十年。現在改在禮拜五傍晚問事,教導眾生的殷重心仍一樣未減。因為如果你們真的有問題,怎麼樣也會撥一點時間過來,不會流於輕忽跟草率。靈不靈在於求的人有沒有心,求的人很殷重,佛菩薩必然大力加持,殷重心的多和少,決定了加持的力量輕重之別,這也是我問事多年的經驗。

        譬如我向師尊問事,師尊說要這樣,我說別人要我那樣,師尊說,你就聽菩薩的。師尊以大白蓮花童子,以佛的身份,祈請金母的靈力問事,聽衪的就沒錯。有人問我,問事時師尊講這個,但是結果怎麼不是這樣呢?就我瞭解的師尊,衪非常非常慈悲,衪不喜歡,而且也不願意傷眾生的心。所以問師尊重大的事情,到最後跟衪講的結果不一樣,一定有衪的原因。因為衪知道眾生的心,知道你絕對接受不了這個事實,衪會婉轉表達,給你希望,讓你能夠好好有盼頭地生活。結果如果不是這樣的話,那就是佛菩薩另有安排,因為天機有時候不可以泄露。尤其是生死大事,佛菩薩絕對不會告訴你,讓你絕望。衪就是婉轉的告訴你,讓你能夠有一個希望,然後衪再加持看看,如果終究逃不過生死關的時候,那就是命中的劫數。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,運程如何變化,都是師佛的慈悲,一定是為我們好,這是我對自己師父的認知。

        有一天,我排了一些名字給師尊挑,問師尊哪一個較有緣?師佛當然知道我喜歡誰不喜歡誰,於是挑了一個將來比較不會出大麻煩的。師尊慈悲,你不喜歡的,衪不會挑給你。但是衪挑的那個,將來不行,也不能怪衪。譬如你只給衪一分到五分的人,衪挑的當然是五分,但很可能五分的人還是有障礙的,將來還是不如意,這就不能怪師尊,因為你只給衪這麼小的選擇,那註定是你的命格。故殷重心不能因為靈與不靈,搖擺不定,動搖自己信佛向佛成佛的心。因小失大,豈不太得不償失了!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