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於寂滅  亦不永滅

<蓮慈金剛上師2007年4月21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83講講經開示>

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,頂禮南無地藏王菩薩及壇城諸尊,各位法師,各位同門、師兄姐,大家午安。

  我們今天還要跟各位研究一下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十二品「見阿閦佛品」第126頁。這是釋迦牟尼佛問維摩詰居士,要如何才能夠見到如來。維摩詰居士把祂的領悟講出來,講「是」,講「非」,講「有」,也講「空」,都是排除對立的。要證入佛性,要明心見性,也要由領悟這一章來達到。這跟師尊幾次開示的內容,不謀而合。所以,這一章講的是真正的證悟之道,不是次第,是圓滿。可見,師尊的新書講禪宗的公案,跟顯教的經典《維摩詰所說經》見如來法性,內容、方法一致,也就是說禪宗修到最後是得成就、解脫;密宗修到最後,也是以這種智慧的方法,進入圓滿。

  以前講過的「不二法門」,有類似的地方。不二,既不限於有,也不限於空,也不在中間,完全是究竟的法性,要以我們的悟性去參。所以,到這一品的時候,已經沒有次第可尋。如果你還在次第修當中,還沒有見到本性,還沒有明心。你能夠進入圓滿境界,這個時候你就一切圓滿,沒有矛盾存在,一切都是絕對的。

  師尊在《密宗道次第廣論》提到這樣的一個論點,祂說宗喀巴祖師講,你要進入圓滿次第,一定要修生起次第修得非常的堅固。有了祖師這樣的教導,我們就不用著急,不能說今天犯了錯,就著急,甚至逃避,覺得修行很麻煩、很困難,怎麼修都修不出來。事實上,你還在生起次第當中,基礎還差得很遠,當然沒辦法突破。你還是要在實修上不斷地下功夫,才能夠走到圓滿的地步,不是一蹴可就的。

  我想起以前一些學佛的同門,還有我們宗派的同門,他們在修了一陣子真佛密法以後,覺得沒有什麼長進,看不到他們想要的速成的成就,例如,馬上三頭六臂,馬上無量大神通,馬上見神見鬼,馬上可以吞雲吐霧,他們沒有修到這個程度,就退了道心,轉而去尋求其他教派的學說。說什麼一個月他就可以下地獄去看鬼眾,三個月所有的脈輪都打通,得大神通,已經開悟成佛。我們聽了當然不會受他的影響,普通的弟子則會受到誤導。

  回想從古至今所有的成就者,祂的修行過程,是多麼的辛苦。像宗喀巴祖師,從小出家,年紀很大了還要到處去參訪學習,還要苦修。最後蒙人家指點,叫祂去修密,祂才從顯教轉為學密教,從而找到祂自己的本尊,繞了一大圈以後,最後開悟。祂的頓悟是因為祂在看書,突然看到一些迷迷糊糊的道理,又是「有」,又是「空」,又是「是」,又是「非」,搞不清楚。忽然兩隻蒼蠅從祂前面飛過去,祂就開悟了,是這樣子開悟的。

  所以,我們要真正的明心見性,是要有一段很艱苦的過程。師尊自己說,祂也是普通根器,從年輕開始修,修了十多年了才開悟,明心見性。我們知道,事實上師尊的根器很大,祂是蓮花童子,是阿彌陀佛的來歷,都要修得這麼苦,才能明心見性,相較於我們更不用說了。所以,每一個人都要安下心來準備一個蒲團,這個蒲團,這輩子就是供你坐的,你坐爛它都無妨。你要有這一生就耗在這上面的準備,直到有一天花開見佛。

  現在聽法師開示,等於說自我檢舉,自我剖白,講的很悲慘,有的痛哭流涕;其實沒那麼嚴重。我們只是研究一點成佛的方法,把它當做一場互相交流,互相切磋,不需要講得太恐怖,嚇壞所有的人。因為修行是終生的事情,要慢慢耗,有時候磨到你油盡燈枯,都還不見得能夠成道。因為個人業障的關係,我們也不要把學佛想得太辛苦,就讓它自然一點比較好,太苦是會斷的,太鬆又會懶散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。所以,修行的鬆緊要調得剛剛好,這樣會比較愉快,比較自然。

  接下來維摩詰居士就講,如何得見如來,「觀於寂滅。亦不永滅。」我們知道學佛一定要守五戒、行十善,還要行六度萬行。再上去要禪定功深,要出離,斷離一切的惡行,變成什麼都沒有了,最後就進入寂滅。因為一切的「有」都斷掉了,老婆也休了,兒子也不要了,名位也丟了,金錢也不要了,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統統止住了,生、老、病、死也沒有那麼一回事了,四大皆空,一切都滅了。所以說是「寂滅」。但是你要見如來,不能停留在寂滅當中。祂說「亦不永滅」,還是有那麼一些東西,你才能夠跟如來在一起,要不然你就進入真空狀態。寂滅就是真空狀態。入佛性不是在寂滅當中,寂滅就是涅槃;不取涅槃,就是「不永滅」。

  「不此不彼。不以此。不以彼。」「此」就是我,「彼」就是人跟法。寂滅的境界沒有我,也沒有人,也沒有法,什麼都沒有。「不以此。不以彼。」就是不執著於我,不執著於人,不執著於一切法;不執著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這四相。祂講,連這個分別都沒有了。「不可以智知。不可以識識。」也就是你沒有辦法用你的頭腦去想,我現在是對還是錯。智知就是去認知、去分別,當你還在分別的時候,就沒有到究竟。剛剛有法師開示講很傷腦筋,這樣子也是錯,那樣子也是錯,說話也錯,不說話也錯,選擇性的說話還是錯。這是因為你在「智知」,你用你的認知去分別,而這些認知是分別見的認知,所以永遠錯。你從過去世收藏的一些錯誤的觀念,用這些觀念試著把自己放東邊,放西邊,放中間,擺來擺去,還是你的我見而已。

  另外,不可以用你有限的智慧去分別一切,去認知如來。你說,我現在不左、不右、不中間,一定就是聖人了,其實大錯特錯,這就是「不可以識識」。識就是識別,用你的八識去識別。第二個「識」字,是分別的意思,你不可以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這八識田,去分別一切的事物。

  儘管你分別了一切,也不過還是無明的、很虛妄的我執我見,世智辯聰而已,要見佛性,是不可用這些的。你能完全清淨,把八識田弄清楚了,才能見到真正的佛性。要見性,當然要離開我執我見,離開此跟彼,才能得到真實見。佛的出生不是在寂滅當中,佛性會顯出來是有某一種特殊的因緣。沒有眾生就沒有佛,佛跟眾生是無二無別的。要在眾生當中,才能顯出你的佛性,「不能永滅」是這個意思。

  現在講「無晦無明」。這裡所說的佛,不是說你一切黑暗都去除了,或者是一切都光明了。你不能在這種執著當中,去爭取你的佛性顯現。因為無論黑暗或光明,都是一種執著,都是著相。你的如來法性,是要破除任何相的,「有」的相要破除,「無」的相也要破除,沒有暗沒有明。「無名無相。無強無弱。」無名無相就是沒有名相。名相包括嘴巴說話的言語相,用字表達的文字相,還有用你的六根─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去顯示一些東西,這都叫作名相,是一種外相,都不是真實的。所以你也要放下這些名相執著。

  有人說,我學佛學得很差,人家開示講得頭頭是道,我口才不好,一定不能修成功,那你就著了言語相。有人說,我最大的本事就是寫文章,你對我不好,我這隻筆射出去,包你名聲掃地,一輩子抬不起頭來。依仗文字來達到成就,這就落入了文字相。有的人寫佛法寫得很好,我們《真佛報》很多文章寫的很好,講很多道理。但是你想一想,你文章寫的再好,你是佛嗎?文章寫的好只是文字的專家,你的佛是透過文字才寫出來的,你還是在文字相中,不能見如來。

  開示開得好的,也會有天魔附身。天魔很會講佛理,祂也學佛的,也知道要成佛。祂說,我三個月就成佛,我的脈輪都打通了。法門祂懂,道理講得很好,有這個外魔來附身,不用修也可以像開悟者一樣統統會講。現在世間上有很多善知識,是落入語言魔,進入了這個境界,講得非常的好,口若懸河,但是他沒有實修,所以不能得見如來的真實性。還有的人的書寫很多佛法,仁、義、禮、智寫的很好,在文字上當聖人可以,事實上也不能證得如來。

  底下又講:「無強無弱。」這個強弱,是在講一種相,你有相才會有分別,有分別才會說「你的根性很強」、「我的根性很弱」、「我修的很強」、「你修的很弱」、「我的智慧很強」、「你的智慧很弱」。這個強弱分別相一出來,就不能見到真實相了。強跟弱事實上是落入了「有」,一旦有「有」,就是有比較了,一定是小有、大有、中有。比較就是分別見,分別見就是在生住異滅當中,它會敗壞的。有生的時候,有住的時候,有變的時候,最後一定是滅亡的。因為它不是永恆的,不是真理了。你在有裡,迷戀執著,時喜時憂,就是生住異滅,就是輪迴。你要進入佛性當中,想辦法圓融這一切,不能執著於清淨,也不能執著於污穢,這一切都不是真實相,「非淨非穢。」不要去執著於淨相或是不淨相。執著「淨」或是「穢」,會煩惱的,還是著相。

  接下來,「不在方。不離方。」方就是方寸、規矩,就是一個道。諸法其實沒有它的方,也是不離道。既不在方,又不離方,這是一種模稜兩可的說法。也就是說你不能執著規矩,但還要不離這個規矩,就是既有規矩又不執著規矩。師尊的開示,也是在講維摩詰居士講的這個道理,祂說所謂見性就是「不是用的用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不是去用,但是你還是要用,不離用,也就是不在方但不離方。

  「非有為。非無為。」就是「不是做的做」。師尊講的白話很清楚的,無為事實上就是無為的為,有為但事實上是非有為,不是做的做。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《金剛經》裡的這句話,可以解釋這些。非有為、非無為,也就是說你的心是無為的,但是你身要去做,無住而生起心。在「有為」跟「無為」當中去調,把心解脫,心一解脫,你做什麼都解脫,你不會住在上頭,所以這是修心。對一切的相,你不住相生心,你就不會有分別了,不會到處去爭取,患得患失。所以,不在方不離方,非有為非無為。

  「無示無說。」沒有什麼表示,也沒有什麼可說,說的做的全部是假的。既知道我們所說所做的都是假的,就不要去執著,不要跟人爭,跟人鬥,遠離無聊人、無聊事,專一將心修得清淨自如,永遠在佛的光明法身境界裡面。什麼六根、八識,一切的世間標準,統統都不能影響你,這就是最高境界。今天談到這裡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