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爾時世尊問維摩詰。汝欲見如來。為以何等觀如來乎。維摩詰言。如自觀身實相。觀佛亦然。我觀如來前際不來。後際不去。今則不住。」
如自觀身實相 觀佛亦然
<蓮慈金剛上師2007年4月14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81講講經開示>
各位法師、善信同門,大家好!
今天繼續講《維摩詰所說經》「見阿閦佛品第十二」第125頁的經文,這一部分講的較深較難懂。
在「菩薩行品第十一」,菩薩隨時省察自己,在一日六時當中,隨時在調自己的定跟慧,菩薩因為已經修證很久遠,所以祂們已經達到某種程度的堅固,所以才叫作菩薩果位的得證,已經是四聖界裡頭的不退轉果位。所以祂們做起來,就不會像我們凡夫,這樣戰戰兢兢,這麼辛苦。凡夫時常帶著世俗的煩惱,所有的智慧都被煩惱障、所知障掩蓋住了。
上一品「菩薩品」已經講了很久,講到菩薩如何在有為法與無為法當中,達到一個內外平衡的功夫。接下來香積佛國的菩薩,在聽到佛陀有為法與無為法的開示,非常高興,一剎那之間回到祂們的佛國。
接下來第十二品「見阿閦佛品」。阿閦佛就是維摩詰居士的來歷,祂就是阿閦佛國來的大菩薩,所以見阿閦佛,就是要見那一尊佛國淨土的實現。這一品很高妙,藉由佛陀與維摩詰之間的對話,及維摩詰示現神通,當場把阿閦佛國的佛土顯現給在場的佛弟子、天眾都能看到。
這一品講的都是第一義諦。俗諦是講世間的方便法;聖諦講第一義諦,就是最高的般若境界。所以這一品講的,都是了義的第一義諦,講的是真實相、究竟,講的是法性、法身,而不是世俗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完全要超出在五蘊八識之外。盧師尊書上現在講的就是真如,師尊講,人生第一大事業,就是真如的事業,教人家如何找到真如,這就是法界的實相。脫離這個再也沒有;實相之外,都是非相,都是虛幻。
第125頁經文:「爾時世尊問維摩詰。汝欲見如來。為以何等觀如來乎。維摩詰言。如自觀身實相。觀佛亦然。我觀如來前際不來。後際不去。今則不住。不觀色。不觀色如。不觀色性。不觀受想行識。不觀識如。不觀識性。非四大起。同於虛空。六入無積。眼耳鼻舌身心已過。不在三界。三垢己離。順三脫門。具足三明。與無明等。不一相。不異相。不自相。不他相。非無相。非取相。不此岸。不彼岸。不中流。而化眾生。觀於寂滅。亦不永滅。不此不彼。不以此。不以彼。不可以智知。不可以識識。無晦無明。無名無相。無強無弱。非淨非穢。不在方。不離方。非有為。非無為。無示無說。不施不慳。不戒不犯。不忍不恚。不進不怠。不定不亂。」
「如自觀身實相」,如觀自身的實相,我怎麼觀,就以這個樣子來觀佛。這個答案很直接。每一個人自身跟佛,地位是一樣的,如果能看到自身的實相,就能看到佛的實相。你自己看不到自身的實相,你就不能看佛,因為你不懂這個方法。這就是說眾生跟佛實相無二,沒有分別的。
底下祂解釋了一大篇,講了兩、三頁,怎麼樣去觀如來的實相。什麼是實相呢?凡是有相皆妄,可以說真實相是無相之相;以理論講出來的,就有一個相,但是這個相你也要否決掉。這就是學佛的難處,明明有相如何把它變成無相;而無相之中,又如何去看到相呢?
「我觀如來前際不來。後際不去。」佛經裡常常講前後,講時間的過去、現在跟未來,「前際」是這一刻鐘之前,當下之後叫作「後際」。這一秒鐘之前面是前際,這一秒鐘之後面是後際。「前際不來」,我沒有看到如來從哪裡來,也不是從現在,要離開到另一個世界去。也就是沒有過去跟未來。「前際不來。後際不去。」又怎麼會有如來?這就是如來不是從哪裡產生的,也不是將會從這裡消失掉。也就是不生不滅,沒有來去。就好像你如何看你的根本上師蓮生活佛呢?你如何觀祂呢?前際不來,後際不去,無來無去,才叫作「如來」。沒有從哪裡來,也不會這一刻從哪裡離開。為什麼會有來去?這是眾生的觀念。但是在佛的境界,是沒有來沒有去,已經打破時間的障礙,真正解脫自在的佛,是不來不去的。有這樣的觀念,比較不會患得患失。
如果你想,佛從來也沒有離開,也沒有從哪裡來,這個真理可以解脫你患得患失的煩惱。像盧師尊最近要在台灣主持大威德金剛護摩,但是祂的法身是沒有時空的限制,師尊永遠在你周圍,不生不滅,無來無去的。如果你一天不領悟這個道理,你是不能見如來的。最終究的實相,法身沒有來去,根本佛在宇宙當中是如如,你不能說祂不在,也不能說祂一定在,全憑你自己的領悟、悟性。開悟的人一定要有悟性。基本上,法身是不生不滅,沒有生起,也沒有滅。
前際、後際指過去、未來,下一句「今則不住。不觀色。不觀色如。不觀色性。」現在祂也不是停留、住在這裡。法性是無相的。法相無前後,無現在,不來不去,不住。這完全是解脫的法身,才能夠說的。「不觀色。不觀色如。不觀色性。」我不用色去看佛的實相,也不去看色性。你用眼根去看,看出來都是色。你不用色相去看;即使更高超的智慧,不去分別了,也不是用「色如」去看,也就是全部看成一樣;那麼我用「色性空」去想如來,也不可以。因為色性空,也等於入於一個分別相。這樣想,還是不能開悟。觀色、觀色如、觀色性,這一切都是進入執著分別相;這就是教我們如何找到真如。
「不觀受想行識。不觀識如。不觀識性。」不去觀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要解脫出來,自然就見到佛了。這些你想不清楚,想不明白,就還看不到如來,看不到實相。五蘊就是輪迴之網,你還是作繭自縛。你一定要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全部放掉,不要去理它。最後你的佛性、法性就現出來。你能夠看到自己的法性,如來你一定可以看得到,因為你本身就是如來。如來都是不分別的。一定要用真實的法身見法身。所以,你不可有現在、過去、未來的觀念,不可以有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的觀念。
「非四大起。同於虛空。」佛也不是從地、水、火、風生起。人的身體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風生成的;宇宙也是地、水、火、風生出來的。三界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;三界有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;三界有地、水、火、風;祂就是藉由三界你知道的概念,慢慢抽絲剝繭來讓你明白。
「六入無積。眼耳鼻舌身心已過。不在三界。法垢已離。」「六入」就是我們六個窗戶,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你要見如來,完全要超脫這些;你如果在三界之中,沒有超脫,是看不到如來的。你一定要超越三界,才能見到如來。還有,你有貪、瞋、癡三垢,你要見如來,也是辦不到的。意思是你要清淨,而且你的境界等如虛空。你也不會用眼耳鼻舌身意,也不用會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你完全是空、清淨,這個時候,自然而然就是見如來。
所以修行要有次第,「順三脫門」,你隨順三解脫門,自然而然,你也就進入如來的境界。這三解脫門,一個是「空」,一個是「無相」,一個是「無作」,用無為之法,才能進入如來的境界。
所以,你菩薩道修到最後,還是要去執著,才能見如來。所以要達到如如不動,無為而為,不住色、不住相、不住心,這種無來無去的境界,真的是要發很大的努力,不斷地琢磨,不斷地修,不斷地改,才能達成的。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一件大事。解脫的實相,最後是一樣的,但是中間所走的路,大家是不一樣的。
基本上,在密法上,你要解脫,都有祂的次第,第一個你要修專一、「專一瑜伽」,你要花十年、八年去修,甚至更久,等到你很輕易可以專一於一件事情時,第二個你要修「離戲瑜伽」,離開戲論,戲論就是「不正見」,所有不正見是「戲論」。所有不正見的智慧,你要丟掉,更不要跟隨。第三個階段時時與你的本尊合一,叫「一味瑜伽」,這就是密教訓練你如何進入實相。第四個「無修瑜伽」,一切很自然就是成就,因為已經是如來了,不用再修了。師尊說《維摩詰所說經》這一本經是修禪定的經,一定要修禪定,才能進入實相成就。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