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彼諸菩薩。聞說是已。皆曰未曾有也。如世尊釋迦牟尼佛。隱其無量自在之力。乃以貧所樂法。度脫眾生。斯諸菩薩。亦能勞謙。以無量大悲。生是佛土。」

佛陀以貧所樂法  度脫眾生

<蓮慈金剛上師2005年9月17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71講講經開示>

 首先頂禮壇城根本上師蓮生活佛,頂禮南摩觀世音菩薩及壇城諸尊。各位法師,各位同門師兄姐,大家午安。

  第十品「香積佛品」,我們講了很久,就是藉由維摩詰居士的神通力,讓在場的所有的菩薩、聲聞、緣覺及善信,能夠見識到香積佛國;而且攝召彼國的大菩薩來到祂這邊造訪,展開了彼此之間法門的修行的論道。

  這一品談到第113頁。現下我們進行到釋迦牟尼佛說,施給娑婆世界的教化,祂是以剛強的眾生為度化的對象,所以祂談到用的是剛強法。

  於是,「彼諸菩薩。聞說是已。皆曰未曾有也。如世尊釋迦牟尼佛。隱其無量自在之力。乃以貧所樂法。度脫眾生。斯諸菩薩。亦能勞謙。以無量大悲。生是佛土。」

  香積佛國的菩薩聽到這樣子的辛苦的教導,非常的讚嘆說,大開眼界!我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子的事情。祂們的佛土是非常的清淨,這些菩薩都是自然地就能夠進入梵行,都不需要花這麼大的功夫去得到教化。而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,居然要用這麼多的剛強的方法來教導弟子。所以祂們讚嘆說,這個佛土的導師釋迦牟尼佛,祂能夠慈悲,把祂自己的無邊無量的大自在力、大神通力隱藏起來,而能夠示現祂這一生的降世,苦行,成道,轉法輪,真的是用的方法,就是娑婆世間眾生,他們所能夠接受跟喜歡的方法。

  因為一尊佛祂是有極大的力量的,祂可以不需要這麼辛苦地來跟眾生這樣子的周旋,一步一腳印地陪他們;從無知到有智慧,到去除他們見聞覺知的障礙。像彼佛的眾生,就是說香積佛的國土。香積佛只是給祂們一缽飯,祂們吃了都OK了;只是讓祂們每一個人去坐在香樹下,然後祂們聞到香就證悟了,就可以禪定了。

  那釋迦牟尼佛沒有這樣的力量嗎?有的。釋迦牟尼佛也有這種力量。但是因為這一個佛土的眾生根基不同,因緣不同,他們的法財貧窮;他們的智力、資質跟智慧很貧窮,所以是赤貧。這貧窮的眾生他們能夠接受的,樂意跟隨的這些很小的法,祂就給他們這些法,希望能夠一點一點地把他們度脫,解脫他們。

  香積佛的菩薩讚嘆佛陀,能夠隱藏祂無邊的力量,這樣子辛苦地度著這些小根小器的眾生;也讚嘆這個佛土的菩薩也能夠勞謙,就是也能夠吃苦耐勞,很謙下、謙卑地護持著釋迦牟尼佛,在這個佛土化現祂們無量的大悲心,所以祂們能夠成就佛智,然後重新的再扛起眾生在祂們的肩膀上。為了眾生忍受種種的痛苦,為了眾生很低下地陪著他們,走這個輪迴的辛苦的路,實在是非常的了不起。

  「維摩詰言。此土菩薩於諸眾生大悲堅固。誠如所言。」祂說,這個世界的菩薩們真的是像您所說的,對於眾生的大悲願實在是非常的堅強,實在是堅固又堅固,沒有人可以比擬的。

  「然其一世饒益眾生。多於彼國百千劫行。」 但是要知道,祂這菩薩來到這一個娑婆世界,光是祂這一世所做的度眾的利益眾生的功德,就多過你們其他的佛國的菩薩們,百千劫的菩薩行。祂這樣講,是因為娑婆世界太艱難,行道太困苦。所以,祂只要在這一世度眾生一次,這一世就超過其他的這些清涼的佛土的菩薩們,百千劫道行。苦是苦,是有很大的非凡的這種成就跟價值在這裡。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鼓勵,要不然真的是沒有一點價值感,這個苦不堪言。

  最近師尊的新文章又來了。祂說,「只因一棵大樹」的題目。師尊在禪定當中,去到了一個境界。這個境界有一尊很古、很古的佛。這一尊佛是在太虛境界裡頭,從來沒有出世的,沒有出世的佛。師尊禪定境界之高,真是不知道高到什麼地步,祂可以見到這尊在祂自己佛土裡頭隱蔽、隱居的這一尊佛。

  師尊問祂,我這一世這麼努力地修行,這麼努力地去度眾生,為什麼遭受這麼大的誹謗?佛就說,只因你是一棵大樹。因為祂是一棵大樹,這棵大樹長得美、長得好,引人注意,人家就要砍樹。這棵大樹它的木材品質好,人家也要砍樹。你好,人家要砍;你漂亮,人家也要砍。所以因為是一棵太耀眼的大樹,所以有這麼多的困難。所以你看,佛倒裝下生真的是很苦;修成了更苦,要轉法輪這麼苦。所以說,這一世利益眾生的功德是多麼的大,在辛苦度生當中一步一步地走,功德是多麼的大。

  那麼這些菩薩能夠不畏艱難地來護持佛,很辛勞地、很謙卑地,在這裡跟祂發無量的悲心,應化身在這個佛土也是很了不起,功德超過其他佛土的百千劫行。

  這一世師尊來,大蓮花、中蓮花、小蓮花很天真地跟著來,來了以後就哭就流眼淚,護持這個法輪真辛苦,是不是?

  我每次遇到有發心的同門,我都鼓勵他去開道場,去開同修會。他們發起菩提心回去了沒多久,一定是哭著回來的。沒有一個例外。每次回來報告就是說,怎麼困難,怎麼挨罵,怎麼被人家排擠,怎麼樣被眾生氣得半死。我說:「是啊!都是一樣的。」度眾生哪有那麼簡單。師尊也是一面度一面哭的,那上師也是哭了很多次的。你們沒有被氣得吐血已經很不錯了。但是我說,還是要做,還是很有意義的。就是難中還要去行。所以,菩薩行這麼有價值就是在這裡,因為它難。就是因為它難,所以這一世可以成佛,原因就是在這裡。每一世都那麼輕鬆,不容易成就的,因為功德太小了。

  「所以者何。此娑婆世界。有十事善法。」為什麼這個菩薩在這一世,能夠利益這麼多眾生,達到這麼大的功德?因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傳下來有十種善法,讓他們去做。

  「諸餘淨土之所無有。」其他的佛國淨土是沒有這種善法的,沒有介紹這種法門出來。娑婆世界有十種善法。

  「何等為十。以布施攝貧窮。以淨戒攝毀禁。以忍辱攝瞋恚。以精進攝懈怠。以禪定攝亂意。以智慧攝愚癡。說除難法度八難者。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。以諸善根濟無德者。常以四攝成就眾生。是為十。」

  十種善法是我們平常知道的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這六種加上除難法、大乘法、啟發善根還有四攝法,以這十種善法來教導眾生。

  布施,就是要取代貧窮,攝貧窮。對於很貧,很不懂得施捨的窮酸的人,就是要攝召他,改變習性,讓他懂得布施。清淨的戒律,就是要攝受這些喜歡毀禁的人,喜歡破壞條例的人。以忍辱行來取代瞋恨心重的人,要懂得忍辱。以精進來攝懈怠,用很精進不懈的去修行,來攝召攝受喜歡偷懶的,懶惰的這些人。以禪定攝亂意。以定的力量去讓自己混亂的意念,能夠攝下來,讓它定下來。所以說意念亂的人,他是要修禪定的。懶惰的人是要用精進的,譬如說我們常常有精進班、密法營,這個就是要攝召大家,然後讓你們精進。這就是精進攝懈怠的方便方法之一。所以說,種種的禪定、智慧,都是要對治娑婆世間眾生的混亂的思想,還有他們的愚癡、邪見、不正確的見解,全部要對峙的。

  這世間有八種難,就是說殘障、盲聾啞、殘缺的人是難成佛的。佛菩薩也是不捨他們,也是跟他們講一些,去除他們所遭受的困難的一些方法,用一些方便跟智慧的方法,來教他們如何超脫他們的境界。還有,雖然有一些修佛法的,但是他們是小乘的佛法,他們是只修自己的清淨,罔顧他人的。佛菩薩用大乘的方法,希望能夠轉化他們的執著。

  對於無德的,就是說沒有一些道德理念的,品德比較差的人,你就用一些善良的方法,來啟發他們的善根。有品德的人、有福德的人來學佛,因為他的根基比較上等一點,是根基好。他本身已經知道守人的品德,做人的美德。他知道什麼是善的,什麼是道德,什麼是不道德,他本身已經有這樣的基礎。他再繼續來修這個大法的時候,可以很順利地修行修正自己的德性。但是對於那些沒有這些基本的品德、道德理念,還有善根沒有扎得很好的,這些小根、劣根的眾生,你要讓他學大法他就很困難。所以你就要慢慢地栽種善根給他,你就要教他不要太貪,不要太瞋,不要太癡;你就要一點一點地種下這些福德跟善根給他。

  所以,為什麼有的人學佛這麼輕鬆,這麼快,這麼快樂,沒有什麼障礙。為什麼自己學佛這麼痛苦,這麼黑暗。所以說,根器很重要。釋迦牟尼佛跟菩薩們這麼辛苦,九類的眾生祂都要去度化。人已經這麼難度,畜牲不是更難度嗎?畜牲道祂也要度,地獄道更要度,餓鬼道祂也要度。

  娑婆世間的佛菩薩,還用四攝法來成就眾生,四攝法就是給他好處,施恩給他,布施給他,給他愛,講他喜歡聽的話,讓他知道你愛他。還有利行,利益對方,給他很多好處。還有同事,你化作他的同伴,去跟他一起共事。佛菩薩用這四攝法來接近眾生,然後讓眾生接受你的引導而去進入佛門,去修學佛法。這個就是四攝法。你要去除你自己的喜歡、不喜歡,你都要去做,哪有選擇。所以說彼佛的菩薩是功德很大的,原因就是在這裡。

  「彼菩薩曰。菩薩成就幾法。於此世界行無瘡疣。生於淨土。維摩詰言。菩薩成就八法。於此世界行無瘡疣。生於淨土。」

  香積佛的菩薩又問,這邊的菩薩是用幾種方法來成就的,然後在這個世間去行度眾生的法門。而度眾生的方法是無瘡疣,就是沒有病的,是正的,無垢的。用最正的最清淨的方法去度眾生,祂們是去成就哪幾種法?維摩詰居士說是用八種成就法。這個世間的,菩薩有八法來成就祂的一切功德。

  「何等為八。饒益眾生而不望報。」第一種,饒益眾生就是利益眾生。祂用種種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剛剛前頭講的這種法門來利益眾生以後,祂並不期望眾生來回報祂。這就是祂的成就之一。饒益眾生,而不望報,這種就叫作三輪體空的這種布施方法。祂真正能夠空掉自己,所以祂雖然給眾生很多的利益,祂並沒有存著說眾生欠我的。然後祂一再地去布施,而不會厭倦的,不會有怨言。

  「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。所作功德盡以施之。等心眾生。謙下無礙。」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,就是替代眾生受苦。這一項就是眾生有苦,菩薩去扛。

  菩薩有功德的,祂有功德力量。祂用這功德力,盡祂的所能所有。等心眾生,平等地善待眾生,一樣的去平等地布施,非常的謙下無礙。謙下無礙,就是心很謙卑很低下。祂不會說,我是高高在上的,大神通力的大佛大菩薩,你現下有求於我,那祂的眼睛就這樣看。祂是很謙卑的。十萬眾生來求祂,祂的心都不會高起來,都是一樣的平等慈悲的,來滿祂的願來盡力地去布施。

  菩薩祂是心裡坦蕩蕩的,不管來者是三惡道的,畜牲道的,九類的眾生,祂就是平等心,去依照各人的需要去救度眾生。這是這一個菩薩的八大成就之一,平等布施,代眾生受苦惱,利益眾生不望回報,完全不要有任何的回報到祂的身上。

  「於諸菩薩視之如佛。」因為祂的謙下的心,謙虛的心,所以祂對於任何一個菩薩,祂都對待祂們好像佛一樣。就是說每一個眾生祂都視之如佛。真正的菩薩視眾生都像佛,祂心是不會有傲慢,不會有上下。對同輩的菩薩,祂也是看祂們像佛的。

  另外一個祂的成就就是,「所未聞經聞之不疑。」菩薩也有沒有聽過的經,祂對於沒有聽過的經,一聽祂不會產生疑念。祂一聽真正的經,祂馬上生起敬心,馬上歡喜信受。祂不會懷疑。眾生會懷疑,因為智慧、根器差,他聽到真正的經,他不要的。你拿什麼佛經給你的朋友,很難的,他不要的。你拿佛報給他,他也不要的。為什麼?他有疑念。這不好,他喜歡外頭的財經版。

  還有一個成就,「不與聲聞而相違背。」就是說對於小乘的行者,祂不會跟他有所沖剋的。相違背就是背道,祂能夠接受小乘行者的,祂不會瞧不起他。就是說修的法門是不同,層次也不同,但是祂不會去跟他對抗。

  「不嫉彼供。」祂對於彼供,就是說他人有的供養,祂不去嫉妒。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說這個很重要。眾生是有嫉妒心的。五毒裡頭是有一個嫉妒,每一個人都會嫉妒,所以你要克服你的嫉妒心。別人有好處,你不生嫉妒,這個就是成就。

  還有,「不高己利。而於其中調伏其心。」是說,對於自己的利益祂不會刻意去提升自己的利益。就是說不要求高一點的利益,就是隨順,沒有什麼分別。祂不貪求的,不自高,不貪求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