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其有恐懼眾。居前而慰安。先施以無畏。後令發道心。」菩薩是因眾生之求而示現,眾生有所祈求,菩薩聞聲度化。

先施以無畏  後令發道心

<蓮慈金剛上師2004年1月11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37講講經開示>

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師兄姐大家午安!

  今天我們繼續講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94頁倒數第二行,維摩詰居士讚嘆大菩薩摩訶薩的德行,「其有恐懼眾。居前而慰安。先施以無畏。後令發道心。」菩薩是因眾生之求而示現,眾生有所祈求,菩薩聞聲度化。也就是說,因為有眾生,才會有菩薩,沒有眾生自然就沒有菩薩。這裡講的恐懼眾,是恐慌害怕的眾生。

  眾生為什麼會恐懼?因為眾生有生老病死以及缺乏的種種痛苦,對自己的生命從降臨到結束這一過程的害怕,以及對滋養這個生命所需要的資糧的匱乏,缺少眾生想要擁有的願望不能實現的害怕。而菩薩是一個覺者,是一個覺悟的人,明白世間眾生的種種病相,所以一旦眾生有害怕,菩薩覺知道了,就會現前來安撫。菩薩如何安撫眾生呢?首先是布施給眾生,讓眾生沒有害怕,等他的心能夠安定下來以後,才啟發他向道的心。當一個人在恐懼害怕的時候,如果沒有方法去安撫他,要讓他向佛向道是很困難的。譬如一個人生了急病,如果你去安慰他,讓他來跟你修法、念佛,這個時候他是不會跟你做的。因為太痛苦,沒有辦法安下心來跟你做這些事情。所以首先要想辦法解除他的病痛,他才會跟你。大菩薩就是有這樣的力量,只要手指一伸出去,如針刺一樣的痛忽然消失了,這個時候,你叫他不看你,他一定是瞪著你看,你開口講話,他一定把你每一句話都聽進去。因為你讓這個眾生沒有了畏懼,沒有了痛苦。所以說,安撫眾生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在眾生危急的時候,最快速地幫助他,眾生才會對你很佩服,非常想知道你有什麼力量,可以當下解除他的痛苦。這個時候,你對他說:你來跟著我做,我做什麼你跟我做什麼,我唸什麼你就跟我唸什麼,我修什麼你也跟我修什麼,將來你也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。這時,他一定會願意跟你,這就是發道心。

  譬如,正在受飢餓恐懼的人,如果叫他來唸佛經,不知道要唸多少年才可以解除他的腹飢之苦,所以,菩薩一定是先給他飲食,他吃飽後心生感激,你講的話他就願意聽,這就是對症下藥。譬如我頭痛,你說我是上師不應該頭痛的,但是我有肉體,也會痛啊,所以菩薩就要醫好我的頭痛,我才會說,菩薩好靈啊!

  「或現離淫欲。為五通仙人。開導諸群生。令住戒忍慈。」菩薩度眾生,要示現非常清淨的、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相,人們看了才會非常歡喜。仙人是如何修成的呢?首先就是修戒和忍。仙人不是生下來就是仙人,有一個卡通片,講一個天神生了一個兒子,正在慶生的時候,被巫婆偷去送到人間的一對老夫婦的門口,這對老夫婦非常高興,於是收留下來,餵他人奶和牛奶,在人間落地生根。這個天神的兒子長成一個粗壯的小孩,但是已經失去了天上的神力。後來這個孩子去尋根,遇到高人指點,教他去做很多救人布施的英勇事跡,最後終於恢復天上神格的慧命,回到他的源頭當一個神仙。所以說,即使是天上的仙人的後代,生在人間,也會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也會長皺紋,也會有老人癡呆,吃多了也會胖,也是要修忍辱守戒才能再回到天上。

  釋迦牟尼佛修成佛果之前,也是當了五百世的忍辱仙人,然後繼續努力修才進入了佛道。所以仙人要度眾生,就要顯出仙人相,讓你跟祂一樣斷離淫欲,斷離五欲,離開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的欲望,才能夠證得仙人的果位。

  修仙不但要修戒和忍,還要布施、慈、悲、喜、捨。布施分為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教眾生法,解救眾生免除恐懼,教眾生無畏之道,可以說,布施是成仙成佛的一個基礎。做菩薩除了慈悲喜捨的度生法門之外,也要示現仙人的神通。例如,我現在要出去弘法,邀請道場提出一個問題,眾生喜歡關於宿命的問題,想要知道前世今生其間的因緣,如果自己沒有修到通,如何能夠開導群迷?如果你碰到的是假仙,幾百個人滿腔熱情地坐在下面瞪著他看,他只是問候一下大家,然後講一些類似「這裡的交通很擁擠」、「車子很多」、「現在是不是在選總統啊」一類的話,一個鐘頭過去,午飯時間到了,吃完了再講,這種就是混的仙人。聽講的人被他講的迷迷糊糊,出來後互相問:到底他講的是什麼啊?最後的結論是:這是個高人,他講的我們統統都聽不懂。眾生能否碰到真正的仙人,也是要前世修出來的福分而定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