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修行,就是要盡量讓自己在反覆中,頻率不要那麼大,不會好與壞相差很遠,相對比較平衡,起落時間的距離,盡量拉長。

圓滿眾生願  再令入佛智

<蓮慈金剛上師2003年10月9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30講講經開示>

  各位法師、同門師兄姐,大家晚安!

  今天我們繼續研究《維摩詰所說經》,第92頁倒數第四行。

  「或現劫盡燒。天地皆洞然。眾人有常想。照令知無常。」菩薩為了度眾生,會示現種種需要,應機度化。「劫盡燒」是指一劫快要結束的時候,會產生非常大的火災,能夠燃燒到天上地下一片火光的現象,在火光的照耀下,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可見這火之大,是燒天燒地的。據說劫末的大火,可以從無間地獄一直燒到初禪天。因為末劫快要盡了的時候,一定會示現某一種現象才會結束,這個現象就是火燒。從黑暗的無間地獄到色界的初禪天,全部逃不掉大火的劫難。而菩薩有這樣的法力和力量,示現天地間大變動的火燒現象,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、人道、阿修羅、天界的眾生都能領悟「無常」。「照令知無常」,就是用火來照眾生,讓眾生看到大火的恐怖,從而知道無常的現象。「眾人有常想」是指法界所有眾生都很執著,他們執著於「有」跟「常」。對於他們身邊的一切,所看到的色聲香味都很執著。他們認為這是擁有的東西,這種想法就是輪迴的根本。眾生認為他們所擁有的,都是永遠存在的,他們覺得世界的一切現象,都是不會變的。因為有這種錯誤的想法,所以眾生不知出離。因此需要菩薩示現這種很恐怖的大災難,日日夜夜燒天燒地,就是要讓眾生知道這是無常,一剎那之間就燒盡一切所擁有的。

  執著,是眾生根深蒂固的毛病,想要修出無常的觀念,也是不容易的。通常眾生在平安的時期,是不會想到有不平安的現象出現。當眾生擁有的時候,不會想到沒有,所以常常好逸惡勞,總覺得應該永遠是安樂的。只有在遭受非常大的打擊時,才會領悟無常的道理。譬如,每個有家庭的人,都會覺得父母、兄弟、姐妹永遠相伴在一起,不會想到某一天竟然會離開、會死亡、會有變故,一定要無常發生的時候,才會斷腸,才能真正體悟這一切的無常現象。可見,太舒服和享樂,是沒有辦法開悟的。之所以有一部分眾生沒有辦法學佛,與佛無緣,皆因福分大之故,所以他們不會有這種出離的心。天界更是如此,天界的福分更大,整天都非常快樂,妙樂無窮,他們不會想,這一切有一天也會不見的。所以說,福分大的眾生,福分也是一種障礙。他們從年輕到老,什麼都不缺乏,沒有痛苦的觀念,很難相應和領悟。所以菩薩示現出這些災難,讓眾生去恐怖,去體驗無常,然後再轉回去走向悟道的路。

  當年佛陀也是福分很大,在皇宮裡每天過著享樂的生活,父皇為了要祂繼承皇位,為祂找老婆、妃子,所有的娛樂唱歌、跳舞一樣都不少,就是讓祂在快樂當中做國王,不要去想其他的事情。直到有一天,佛陀看到城外生老病死的現象,看到出生的痛苦、年老的痛苦、死人的屍體被人抬著的現象,才會想到,為什麼人不是永遠的快樂呢?還會有這些生病死亡的凄慘的事情,祂看到這些災難,才悟到要去學佛。佛陀的年代是這樣的。今天,我們現代人看一看自己身邊,也在發生著很多苦惱不幸的事情,很多不如意、痛苦的事情,這何嘗不是幫助我們尋找生命的真理呢?今天如果不是活得很不耐煩、很無聊、很悲慘,也不會想到要出離。有些人是夫婦相處不成功,很痛苦,逼得他要走出離的路,靠修行來解脫自己的痛苦。有的人事業一敗塗地,才會想到要看破金錢,走出離的路。都是受到重大的打擊,才會覺悟。很少有人是甘願去做清淨的修行人,一定都是去追求五欲,而且是很執著地一直追下去。但是如果追得很失敗,這時候,他們就會轉向尋求寧靜的解脫之路。所以,菩薩要現出無常的現象,去粉碎眾生「常」跟「執著」的美夢,就是這個原因。

  但是,即使我們走向修行的路,我們的夢想仍然沒有完結,總是藕斷絲連。在這個世界,要想完全跟人不一樣,可以說是很難的。除非只有你一個人,而且在衣食住行方面完全放棄,不去得到任何一種享受。譬如說,看到美色,你就要認為這是讓我墮落恐怖的毒藥,而拒絕去碰她。明白所有令自己產生心動的東西、令自己產生愛染執著的東西,都是修行的障礙。可見,要真正的知道無常,而且還能出離,是須要很努力的去把持,否則,一不小心就會忘記,又回到平常的想法,進入執著當中。就像眾生每天都在醒與睡當中一樣,一會清醒,一會昏迷,一直是在掙扎當中。其實修行的人就是一直在與自己的業力掙扎,不掙扎的時候,就是昏迷的時候。有些人做了錯事,別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的時候?通常都會回答:我也不知道那個時候會這麼做,好像頭昏昏的,這就是昏迷的現象。當你的意志力在清醒的狀態,你的智慧就可以照出正反兩面,能夠依照正的一面去做;但是當你的智慧昏暗的時候,你做出來的事情就是離譜的事。這就是為什麼平時看起來很聰明,說起道理也很好,但有時候卻會做出讓人不敢領教的事情的原因。因為沒有大徹大悟,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時時保持自己清醒的智慧,所以才會時好時壞,出現反覆的現象。區別修行功夫深淺的差別,就是以能夠把持自己清淨的正念的時間長短為標準,維持越久,超出一般的標準,就是修得較好,低於一般標準,就是修得較差,是以程度不同來比較。只有完全不退轉的四聖界以上的菩薩,才會永遠沒有上上下下、起起落落的現象,永遠保持高水準的表現。

  我們修行,就是要盡量讓自己在反覆中,頻率不要那麼大,不會好與壞相差很遠,相對比較平衡,起落時間的距離,盡量拉長。比如以前一天當中情緒不穩定的次數為二十次,現在學佛修行,修到一定程度,不穩定的次數要盡量減半,然後再繼續修,次數越來越少,這就表示你的修行是在進步當中,最後修到像菩薩一樣,永遠都是清淨的,你的心靈的定力、慧力,永遠都保持在聖人的境界。

  「無數億眾生。俱來請菩薩。一時到其舍。化令向佛道。」因為菩薩示現劫末的大火災,眾生在這種無常的大動亂中,性命受到危脅,因為非常驚恐害怕的原因,億億萬萬數不清的眾生,都會湧到菩薩的道場,去祈請菩薩救助,這時候眾生才會轉向佛道。

  俗話說「平時不燒香,臨時抱佛腳」「無事不登三寶殿」,指的是平常不燒香的人,在危急的時候,也會去佛堂燒香拜佛。所謂病急亂投醫,醫生也沒有辦法的時候,就會跑到廟裡來求佛菩薩,看看能否出現奇蹟。有一句話說:「不見棺材不落淚」,沒有看到棺材搬到自己面前,是不會覺悟的。越是亂世,信仰宗教的人才會越多。前段時間SARS傳播時,很多的佛堂都不向公眾開放,但是,我們這個佛堂越是在這樣的時候,越是開放來接引眾生。在眾生很害怕的時候,提供給眾生一個心靈安慰的地方,越是災難,越需要請佛菩薩來加持眾生、幫助眾生化解災難。所以,在SARS流行期間,我們一樣照開法會,即使不能來佛堂的眾生,也可以因報名而得到佛菩薩的加持。在眾生有需要的時候,能夠得到佛菩薩的救助,佛菩薩與眾生的緣分就會結得很深。

  「經書禁咒術。工巧諸技藝。盡現行此事。饒益諸群生。」當眾生來求菩薩幫助度過困境的時候,菩薩就會利用各種法門去利益他們。有的人的智慧可以接受經書,菩薩就給他經書,有的人需要給他一種感應,就用咒術、法術。所以我們的宗派,師尊就有各種各樣道家的法術,也有各種各樣的咒語,甚至還有風水、問事、通靈等等,都是為了要度化眾生的方便法。在用這些眾生喜歡的方便法接近眾生的過程中,慢慢引導走向佛道,這就是菩薩在做的事情。

  但是,社會上有許多正統的佛教,認為這些方法是外道。但是,佛陀講,「法本無性」,主要是看做事的人本身的出發點是什麼。固然有個別人是藉這些法術來迷惑人心、沽名釣譽,用魔力來欺騙眾生,令眾生的智慧得不到開啟,反而更加迷失;但是如果是得證的菩薩使用這些法術,用意則是「先以欲勾之,而後令入佛智」,菩薩是讓眾生喜歡去做,然後再引入佛道。師尊就是用經書、法術的方法,「工巧諸技藝」,一一教給眾生,讓眾生樂意去學習、接近。比如看風水地理、畫畫、刻佛像、打拳、金剛歌、金剛舞等。「盡現行此事。饒益諸群生。」就是佛菩薩能夠用這些事情讓眾生去學習,並產生很大的利益。可見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,同樣做一件事情,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不是真正的在傳佛教,但事實上,像《維摩詰經》裡,大菩薩並不一定都是一味的道貌岸然,並不是一開口都講佛、五戒十善,也不是完全斷得乾乾淨淨、四大皆空。因為眾生不是每個人都有大根器,能夠一聽就悟道,普通的小根小器的人,聽到講這些他會沒有興趣。但是,如果你對一個快要死的人,你告訴他,給你一個咒語,你去唸就有轉的機會,他就會去嘗試。對於求財的人,你給他一種術,快速賺錢的方法,譬如有搖錢樹法,或財神法,這些都是解決當時困難的方法,對他那一刻沒有幫助的東西,等於是給錯了藥,對他的痛不能馬上起作用,他是不會接受的。他要健康,你就教他治療的方法;他要找伴侶,你教他敬愛法;對症下藥,他們才會願意來跟你學佛修法。修到後來,他的智慧就會慢慢清醒過來。所以說,菩薩度眾還是要有方法的。好像釣魚一樣,當魚看到魚餌時,一定會游過去,釣魚的人就慢慢地拉線,魚就跟著釣越來越近。眾生來求財時,也是一樣,讓他唸三十萬遍咒,唸完還沒有賺到錢,再給他三十萬遍,等到菩薩給他感應,讓他唸出法味、欲罷不能時,就會自己一直唸下去,對於當初的欲求,早就看開忘記了。眾生的智慧,是需要經過某一個階段,自己才能領悟這個道理出來。

  雖然眾生開悟的時候是一樣的,但是開悟的時間和過程卻不相同,完全看個人的因緣。有時候一塊大石頭砸在某個人的腳上,當他痛得受不了時,他就開悟了。但是同樣一塊大石頭砸到另一個人的腳上,他也痛,但他還是不開悟,他需要砸幾次,而且是越來越大的石頭,只要他堅持不放棄,總有一次也會開悟。每個人學佛的過程是不一樣的,同時學,同時起步,但是什麼時候成熟是不一定的,無論是一世、二世、三世,只要有長遠心,繼續走下去,總有一世會成就。

  菩薩很辛苦的用種種的方法投眾生所好,然後再教眾生種種的智慧,導入佛智。就像我們的師尊,雖然受到外界的批評,但是,師尊傳出來的法,教出來的弟子,很多人相應得成就,這就證明,我們的師父是真正的明師。相反的,那些佛教界很有名的,他們教出來的弟子,只會東家的米搬西家,南家的米搬北家,搬來搬去都是世間這些有形的東西,只能做些表相的功德。譬如蓋大廟,做大慈善,完全是一種佛教事業。所以說,只是表相,來決定是好與不好,是不正確的。真正教人如何在行住坐臥當中去成佛,這才是佛智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