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。菩薩云何通達佛道。」一位大菩薩是如何通過生死的考驗而通達佛果呢?「維摩詰言。若菩薩行於非道。是為通達佛道。」

菩薩行於非道  為通達佛道

<蓮慈金剛上師2003年5月22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10講講經開示>

 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師兄姐,各位晚安!

  今天要開始《維摩詰所說經》新的一品:第85頁「佛道品第八」。

  《維摩詰所說經》都是在講大乘菩薩道,菩薩如何成道,就是菩薩要如何通過生死達到涅槃、最寂靜的境界,就是不生不滅的佛境。

  這一品中,維摩詰居士藉著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來研討,當一位菩薩修行到很高的境界的時候,再如何做,最後才能夠得證佛道。「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。菩薩云何通達佛道。」文殊師利一開始就發問:維摩詰啊!一位大菩薩是如何通過生死的考驗而通達佛果呢?「維摩詰言。若菩薩行於非道。是為通達佛道。」維摩詰居士很簡單回答一句話,祂說,如果一位菩薩能夠「行於」,「行於」就是說在行道當中;「非道」意思是跟佛道相反的,還未有到佛道的這個境界。一般來講,不正的、污染的都叫「非道」。四聖界以下的,就是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這六道,祂們的定力跟智慧力都不夠,都會產生動搖的,這是狹義的非道的總稱。菩薩在這六道當中,是可以通達佛道的。

  文殊師利又問,「云何菩薩行於非道。」這種境界不好,祂又如何去得證佛道呢?「答曰。若菩薩行五無間。而無惱恚。」祂說如果一位菩薩身處於五無間地獄而心中沒有惱怒、瞋恨,祂就是通達佛道。五無間是最不好的地獄,環境最惡劣的地獄。無間是講苦難沒有間斷,在這個地方你所受的苦根本沒停止的時候;還有一種講法是在一日一夜當中萬死萬生,死去一萬次活起來一萬次,一直重複受生跟死的痛苦,是為「無間地獄」。我們的生命從出生到死亡,一般正常都是幾十年的,而一天之內你要死一萬次,多恐怖啊!要好死,是要做很多善事的人才可以好死。那這個萬死是凶死、惡死,是最淒慘的死法,不是被蟲咬死,被打成肉醬,被鐵狗追殺,或者是種種的刑罰讓你慘叫而死,死萬萬次,這叫「無間地獄」。還有說是,這個地獄沒有空間,受苦的時間沒有終止,受苦的刑罰沒有止盡,這也是一種無間。空間的無間,時間的無間,刑罰的無限次,這就是最悲慘的地獄啊!菩薩在這種無間地獄裡行道,不像其他的人,祂沒有瞋恨心,真的是很了不起的。在五無間的地獄,祂都可以沒有瞋恨心,就是菩薩行於非道,通達佛道。

  「至於地獄。無諸罪垢。」再來就是比五無間好一點的地方,那就是地獄了。菩薩在這個地獄當中都不會染上罪惡污垢,不會犯十惡業的。十惡業就是「身」的三種業、「口」的四種業與「意」的三種業。犯十惡業的人,罪重才進地獄,而到了地獄以後,他還在造這個惡業,因為他們的罪已經黑到極點,所以繼續在裡頭造業。

  「至於畜生。無有無明憍慢等過。」菩薩如果進入畜生道,也比地獄好一點點。地獄是暗不見天的,畜生還可以看到天日,但它是披毛戴角的。即使菩薩示現在畜生道,祂的內在是沒有貪、瞋、癡這些無明的。「憍慢」是貢高我慢,再延伸就是說:於長輩、於父母不孝,對朋友不義,對尊長不恭敬。不孝、不義、不敬,以自己為最高,從上到下完全不隨、不敬的人,會落入畜生道。

  由此來看,你就可以明白,怎麼樣的過錯犯太多會進去哪一個道。瞋恨心太重,重到不可理喻的時候,會進五無間,最深最黑的地獄;十業犯得太多,污染太重,就進黑暗的地獄。如果太過於執著、愚癡、傲慢,將來就是畜生。你以為高高在上,事實上是畜生。菩薩已經清淨了,沒有這些罪業。所以,不管什麼樣的惡道,對祂是不影響的,照樣成道。

  「至於餓鬼。而具足功德。」即使祂行在餓鬼道。餓鬼本身是不修功德的,在生的時候不做任何利益他人的事情,自私自利,貪得無厭,吝嗇到極點,極度刻薄的。投生在餓鬼道,祂變成什麼也沒有,吃也沒得吃,睡也沒得睡,水也沒得喝。菩薩生在餓鬼道,祂本身還是功德圓滿的,祂跟他們完全不同。所以,祂能行於這種非道而通達佛道,證得涅槃。

  再來就是上界一點的,就是「行色無色界道。不以為勝。」即使祂長期在色界、無色界當中也「不以為勝」,不會自滿,不會自高,還會繼續去修的。在色界的人以色界為最勝,對這裡的妙色、清涼、法喜、妙樂,樂在其中生生世世享清福。祂以為這裡是全宇宙中最好的境界,不作他想。無色界的人耽於禪定,拋棄了色界的色跟樂,最後進去什麼都沒有的空定的境界,認為那裡是最安靜的、最殊勝的,一進去就不出來了!菩薩「不以為勝」,絕對不會沉迷於這些境界──色界禪定中最高的四禪境界及無色界四空定境界。祂還要再超脫,直通到佛道去的。

  「示行貪欲。離諸染著。」祂表現出好像是走在貪欲的道路上。貪欲是成佛的障礙。但菩薩在這個貪欲的環境當中,可以「離諸染著」,脫離貪欲道的污染。也就是所謂「萬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。」很奇妙的!這就是菩薩的定力夠,慧力足。所以,菩薩能夠通過貪欲的境界,沒有一點點的污染。這就是功夫。菩薩能夠做到這地步,普通人是不行的。成就菩薩必須把清淨法身修出來,法身一修出來,肉身去做普通人的事情,法性是不會再受到污染的。這個「離諸染著」是說祂的法性。法性是清淨無染的,但是肉身就是走在世俗貪欲的道路上。

  「示行瞋恚。於諸眾生無有恚礙。」菩薩也會發怒的,有時候好像瞋恨心很重,言語上、行動上也有這樣的表示。事實上祂對於一切眾生,是沒有恚礙的,內在是沒有真正的恨、怒跟障礙的,因為佛性永遠是清淨無礙的。

  「示現愚癡。而以智慧調伏其心。」有時候你看到一個菩薩的行為好像很執著,很愚笨,沒有智慧,但事實上,祂是運用很微妙的智慧,在暗中調伏眾生的心。祂現的是愚相,其實很有智慧的。所以說,菩薩在三惡道祂就像在三惡道的眾生;在人間,祂有貪、瞋、癡、疑、慢,看來看去沒什麼特別。但事實上,祂的內在是不同的。祂是外現瞋怒,內在清涼;外現愚癡,內在有妙智慧;外現貪欲,而不被污染。

  「示行慳貪。而捨內外所有。不惜身命。」祂示現出來很斤斤計較,好像算盤打得很精,很吝嗇,小氣又貪心。但事實上真正需要去做布施的時候,祂可以不惜「內外所有」。「內」就是祂的身內、身體裡頭,「外」就是身體外頭的;一切祂「所有」的,也就是身心跟祂的所有的身家財產、生命都可以捨出去,這是菩薩的平凡當中的不平凡。

  還有,「示行毀禁。而安住淨戒。乃至小罪猶懷大懼。」「毀禁」就是毀壞禁戒,人家「禁」,祂去破壞它。表現出來好像犯戒,但事實上祂內心是守戒的,祂守最清淨的戒律,一直安安心心的守住心戒。

  「毀禁」是不能犯的,但是,祂這裡講的是菩薩已經開悟解脫了,於生死中做任何事情有祂的理由,有祂的因緣。菩薩可以示現三十二相,廣度眾生。

  「示現瞋恚。而常慈忍。」祂也示現生氣相,事實上祂的內心是柔軟的,很慈愛的,有能夠忍任何事情的最大忍耐力。「慈忍」就是又慈悲又有耐心。這就是菩薩現出來的外相,跟祂內在是不同的。

  「示現懈怠。而勤修功德。」祂示現很懶散,不是很精進的樣子,事實上祂內在是很精進地在修成佛的功德。這都是很高勝的。

  底下,「示行亂意。而常念定。」就是禪定功深。祂示現出來好像行為亂亂的,事實上祂內在是安定的。「行亂意」就是說祂忙亂像普通人一樣,做很多事情。事實上,祂的意念是時時安定的,心是不亂的,不受五毒干擾。

  這個就是六度萬行、菩薩的行道;祂一定要進入三界,才能修出最高的佛果。一定要進貪、瞋、癡、疑、慢,才能轉化貪、瞋、癡、疑、慢。所以,菩薩不入這個世間非道很難成道,祂一定要在這當中去證悟,磨出祂的道果。所以,菩薩的六度萬行,是進入非道去成就出來的。今天就談到這裡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