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哥華華光功德會在每年的慈善活動,吸引許多社會各界人士和慈善團體來參與,尤其近年來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。
幾天前,剛接到加拿大BC省政府電話,邀請我去省督府接受社區成就獎頒獎典禮。這個獎是溫哥華華光功德會推動慈善事業服務社區24年,得到政府的讚揚和認可的成績。因為受到外界注意,所以就有社會人士問了一個問題:「出家人不是應該遠離紅塵去精進修行嗎?為什麼還要到社會上做慈善事業?」
佛教的宗旨是「諸惡莫做、眾善奉行、自淨其意、是諸佛教」。只要能利益他人,我們都要去做,不會因為善小而不為,助人才是快樂之本。佛陀時代,出家人剃度後,是避居樹林、山洞、塚間,禪修和參悟解脫的道理。不做世俗的事情,穿的是糞掃衣,吃的是化緣的食物,不做世間利生的事,專修自己心靈的清淨。這是佛陀傳小乘阿羅漢解脫的法門。後來,佛陀又傳了大乘和金剛乘的菩薩道,以六度波羅蜜: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」為修持法門。其中布施在六度中排第一位。布施分財施、法施和無畏施三種。
又依因果而言,布施行善種善因,將來得善果福報。《佛說阿彌陀經》云: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」可見,福因行善而來,德由修心生慧,福慧雙修,將來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國。所以說,修行修到最後,形諸於外,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善人。
故修大乘佛教的行者,皆須從慈悲行善開始起修,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,義不容辭伸出援手,這樣才能成就一位菩薩。大乘以助人為本,度人為本,以善行接觸眾生,眾生才會對佛教產生良好印象,樂意接受,從而受感化,即是弘揚佛法,就是「法布施」。
溫哥華華光功德會每月布施流浪漢的熱食活動,既是財施,也是法施。義工們因為發出愛心而心胸打開,看到接受布施的窮人露出快樂感激的笑容,感同身受,施者與受者同樣快樂,正是佛陀教導的「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」的實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