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的成就,卓彌譯師都得到,這是比較不簡單的。一般來講,得到人間不一定得到天上;得到天上不一定得到人間。但是他卻在人間圓滿,在天上也圓滿。
卓彌譯師 獲「生圓二次第」成就
<蓮生法王盧勝彥2016年7月10日美國彩虹雷藏寺週日「瑤池金母護摩大法會」《道果》第11講開示>
我們首先敬禮傳承祖師,敬禮了鳴和尚,敬禮薩迦證空上師,敬禮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,敬禮吐登達爾吉上師,敬禮壇城三寶,敬禮今天的護摩主尊「瑤池金母大天尊」以及「東嶽大帝赦罪真君」、「三元三品三官大帝」,敬禮所有的星宿。
今天是瑤池金母和東嶽大帝一起的護摩。大家都知道瑤池金母,而東嶽大帝比較少人知道,在整個中國有五嶽,東嶽、西嶽、南嶽、北嶽跟中嶽。古人講過:「登泰山而小天下」,泰山很高的意思,東嶽就是泰山。在整個中國的宗教裡面,東嶽大帝,祂屬於是比一般山神還高的天,天子祭天都是在東嶽泰山。
東嶽大帝又叫做「赦罪真君」,祂的神格地位在十殿閻王之上,比陰間所有的神有更高的神格,祂有赦罪的法。這裡放著一支筆,東嶽大帝有時拿著一支筆,將你的罪「唰」的削掉,將功補罪;也就是你在陽間做了很大的功德,你本來有業障的,祂就拿這枝筆將業障劃掉將功補罪。所以叫做「赦罪真君」。
祂手上拿著一個山,山表示是泰山。中國泰山不是西方人的泰山(Tarzan),演電影的泰山。
有一個笑話,有一次西方人的泰山去游泳,上岸之後,所有森林裡面的猴子都在笑他,都在跳,泰山自己也莫名其妙。有人寫答案,猴子從來沒看過尾巴長在前面,而且尾巴很短,這是西方人泰山的笑話。我們的泰山神君是屬於超高級的山神,祂能赦罪,祂是陽間的陰神,大部分的靈魂都到泰山神君那裡報到的。
這裡有寫重點,泰山神君又叫做「泰山府君」,祂的形相很像人間的玉皇大帝,只是祂手上的奏牌上有一個山的記號,種子字是黑色的「阿」字,咒語是:「嗡。別炸。嘟魯。達都。阿吽。梭哈。」手印是金剛手印。三山印跟金剛手印都可以。
因為是泰山,金剛手印也是可以,泰山府君有金剛手印,這兩個手印都可以。祂主管善惡,人間的善惡屬於祂管的。所以這次護摩來的有瑤池金母、泰山神君,還有三元三品三官大帝,就是天官、地官跟水官這三個大帝都跟隨到來,還有二十八星宿全部都跟隨著祂來。所以東嶽大帝一個是很大神格,專門主掌人間善惡的一個神君,祂也能幫你赦罪。這枝筆很奇妙,祂就是一筆勾銷的意思。為甚麼呢?因為你做了很大的功德,所以將你的罪業一筆勾銷,是這個意思。
中國有五嶽,泰山、華山、恆山、嵩山、衡山,剛好是五嶽。風水地理很奇怪,你看,喜馬拉雅山和崑崙山,這兩個主要的山,在中國稱為崑崙山,在印度就叫做喜馬拉雅山。這兩個山都是很高很高的山。中國所有的龍脈全部從崑崙山下來,好像手掌一樣,五個手指頭這樣伸出來,而且差不多是屬於西北方吧?將近從西北方的地方一直走。台灣主要的山脈,台灣的玉山,是其中起來的一個山脈,所以台灣能夠這樣,台灣的玉山比日本的富士山還要高,因此以前日本人佔領台灣的時候,它不叫玉山,叫做「新高山」,因為比富士山還要高。台灣每一次颱風,只要從東部這邊過來,都被玉山擋住,然後強烈颱風就變成中度颱風,中度颱風就變成颱風,颱風碰到它就變成熱氣流,就沒有了,消失掉了,都會減低。所以台灣人稱玉山為護國神山。像這一次颱風,引起爭議的就是因為東部損傷嚴重,只保護西部沒有保護東部,台東、花蓮等是屬於東部,因為只保護西部沒有保護東部,所以有人就取名為「半護國神山」,東部的人不服。講起來應該要公平,因為山實在是太高了,就因為玉山山高,而颱風比玉山還低啊!如果讓颱風碰到這個屏障,力量就不能發揮出來;如果在平原,就發揮得很厲害,整個台灣全部都完了,還好有玉山、中央山脈在,剛好擋住。所以山是很重要的。
在西藏,在藏地,所有很高的山都叫做神山,像青康藏高原的唐古喇山也是神山,他們經常繞著山這樣走,認為可以赦罪;他們繞山做大禮拜,或者是繞聖湖,拉姆拉措湖是聖湖,羊卓雍錯也是聖湖,有湖水都是聖湖,很高的山都叫做聖山,聖山的山神威力都很大。像長壽五仙女,屬於岡底斯山的五個仙女,岡底斯山、唐古喇山都是很有名的神山。中國的五嶽都是神山,尤其是泰山,所以泰山那麼的尊貴。
今天再講《道果》,卓彌譯師最後獲得「生圓二次第的成就」。甚麼叫做「生圓二次第」?一個是「生起次第」,一個叫做「圓滿次第」,這叫做「生圓二次第」。密教注重這兩個次第──「生起次第」跟「圓滿次第」。圓滿次第是屬於聖諦,神聖的;生起次第是屬於俗諦,就是在人間,你能夠息災、增益、降伏、敬愛都能圓滿,就是「生起次第」圓滿;你的法力非常高強,也就是你的「生起次第」圓滿,你能夠幫人家息災,息滅災難,增加利益,降伏敵人跟獲得敬愛圓滿,這是人間的「生起次第」。「圓滿次第」就表示你的氣通了,脈通了,明點非常的充沛,在你的身上非常的充沛;而且因為你能夠有氣、脈、明點的修行而得到心的光明,然後以心的光明化為彩虹,融入宇宙之間而成就,這就是「圓滿次第」。
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的成就,卓彌譯師都得到,這是比較不簡單的。一般來講,得到人間不一定得到天上;得到天上不一定得到人間。但是他卻在人間圓滿,在天上也圓滿。
「能以風息之力跏趺於空中。」哇!這就更厲害了,這就是能夠用風。曾經有一個上師問我:「人真的可以浮在空中嗎?我們修行的人,真的可以浮起來,浮在虛空之中嗎?」我跟他回答:「可以的,只要你的功夫到,你一定可以浮在空中。」但是不能顯異惑眾,像賓頭盧白眉尊者,祂就是顯異惑眾。
當時釋迦牟尼佛的竹林精舍有一棵大樹,有一些在家居士或是一般人,就將一個東西吊在樹的最高點,然後跟所有的阿羅漢講:「你們說有神通,你們就飛上去將我那個包裹拿下來。」沒有一個阿羅漢敢做,大家都坐在那裡,不敢動。只有白眉尊者,就是賓頭盧,祂身體一站起來,一舉身,就像鳥一樣飛上去,飛到樹的頂端將包袱拿下來。賓頭盧是我的好朋友,因為祂的修行的岩洞跟我當時修行的岩洞是差不多的,很接近的。所以賓頭盧跟我很熟。這事情讓釋迦牟尼佛知道了之後,釋迦牟尼佛將賓頭盧叫進去:「你顯異惑眾,你顯神通,迷惑眾生,所有的阿羅漢都可以到四聖界,只有你一個人留在人間,留在娑婆,罰你留在娑婆永永遠遠。」所以我們供僧的時候,一定留一個位子給賓頭盧,就是這個道理。因為只有這個阿羅漢沒有到阿羅漢的境界,祂留在人間,在我們的山莊有供奉一尊賓頭盧。我到日本東大寺,看到賓頭盧坐在那裡,我走了過去,看到賓頭盧的眼睛看著我,我看著他,祂的眼睛還轉了幾下。
我說:「賓頭盧在這裡啦!你們趕快,你有頭痛就摸祂的頭,腳痛摸祂的腳,肚子痛摸祂的肚子,胃痛摸祂的胃,哪裡痛就摸祂哪裡,反正你摸了就對了,摸了就會好。」宗委會法律顧問馬來西亞的羅日良律師,他的胃從小就不好,臉頰凹陷,吃甚麼東西胃就不行,刺激的東西也不行,經常胃痛、胃病,長久醫治,甚麼醫生都看過,都治不好。他一聽我這麼說,馬上上去,因為我說:「賓頭盧在喔!你趕快摸祂的胃。」他就摸祂的胃,下來之後,他說:「欸?好像不一樣了。」從那一次跟我去日本旅行回來到現在,他的胃都是好的,他最喜歡吃鳳梨,但是他一口鳳梨都不敢吃;現在他可以吃一顆鳳梨。
這是羅日良律師,很好的證明。賓頭盧剛好在,因為我看祂眼睛在動。祂一看到我來,很興奮啊!因為我們在好多世以前,祂修行的岩洞就在我旁邊,就是這樣。所以一下子,羅日良律師一摸,很多東西以前不可以吃的,下來就開始可以吃了;他以前臉色蒼白的,現在的臉色非常的紅潤,健步如飛啊!大家知道嗎?知道這件事的人舉手,很多人知道,他的胃就這樣好了。
「風息之力跏趺於空中」,能夠打坐飛在空中。告訴大家原因,其實這裡已經講明了,風息之力。甚麼東西可以飛在空中?氣球,氣球可以飛在空中,氣球是靠甚麼力量飛在空中?就是靠風息之力,靠空氣啊!氣進去了,就能夠昇起來飛空中,它的力量大過於地心引力,你就可以浮在空中。那位上師問我,我就跟這位上師講:「你的風息之力大過於地球的吸引力的時候,你就可以浮在空中。」卓彌譯師能夠用風息之力浮在空中,表示他的氣修的非常好,他身體的皮膚當成氣球的表面,裡面是空的,他吸進了氣,將整個氣充滿他的身體,超過地心的吸引力的時候,就慢慢浮昇在空中,他就有這種力量。密勒日巴也可以,祂也可以飛行在空中。
一般來講,在佛寺是喝斥這種神通的,魔術也能浮在空中,但是他這不是魔術,隨便哪個地方都能夠浮起來浮在空中;魔術是一定要有表演的魔術台才可浮在空中,離開那個台就會跌下來。而卓彌譯師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浮在空中,這就是風息之力,你吸進來的氣,像氣球裡面的氣,將身體充滿,然後再將身體浮起來,就是這種力量。
「曾預示以死而轉道用,不捨肉身成佛果。」他曾經這樣講,他的肉身都可以成為佛果。一般人是這樣講,像基督教,牧師、神父在墳場做儀式,都這樣講:「靈歸靈,土歸土。」靈魂歸靈魂上昇,土歸土,就是你的肉身,就歸到土地上,以肉身成佛的很少有的。釋迦牟尼佛用金棺旋轉浮在空中;就是在祂臨終的時候,人家將祂入了金棺,然後金棺可以浮起來在空中旋轉。「然臨終時,因諸弟子淨治遺體,緣起略有不合,而只能於中有中獲大手印成就。」當卓彌譯師離開人間的時候,他的弟子用人間的葬法安葬他,但是洗乾淨他的遺體跟做了某一些法以後,「緣起略有不合」。
密教注重緣起,甚麼叫做緣起?我有一次去拜訪一個上師,那時候他還不是上師,他是法師,但是他已經有建了一個很大的佛堂。我去到他那裡的時候,是第一次跟他見面,這是一個法師蓋了一個堂,我去到那哩,他泡茶請我喝茶,他坐在泡茶的位子上,我必須坐在他的對面,他在那邊弄茶,泡完茶,拿給師尊,第一次見面,他泡茶給我喝。他說:「師尊,我泡茶給您喝。」他泡茶的椅子很高,像我坐這樣,他就坐在泡茶的椅子上,很高,底下擺幾個小凳子,也就是他泡好茶,然後就遞給前面的,我就坐在那個小凳子上。第一次見面就是「緣起」,我也是坐下來,他的座位比我還高。密教很注重緣起的,像是你剛皈依,皈依不久,我第一次去拜訪你的堂,你坐在高位,然後泡茶給師尊喝,因為這個緣起,雖然他最後當了上師,我也知道他會離開我。我那時候心裡想:「唉!這個堂不會是真佛宗的,早晚他會離開真佛宗。」這就是注重緣起,這就叫做「緣起不合」。
我再講一個吧!我去拜訪吐登達爾吉上師。吐登達爾吉上師說:「師尊啊!你就坐在這個位子上。」我就坐在這個位子上,祂叫我坐這個位子,我就坐這個位子。然後師父就跟我聊天,跟我講話,講完了,我就回去。後來,又有一個人,是我們的上師也去拜訪吐登達爾吉上師,吐登達爾吉上師就跟這個上師講:「上一回,你師尊來,就是坐在這個位子跟我聊,你要坐這個位子嗎?」那上師馬上一屁股就坐在那個位子上。當時吐登達爾吉上師也沒講甚麼。等到下一次,我去見吐登達爾吉上師的時候,吐登達爾吉上師跟我講:「祢的上師坐上祢的位子,將來一定叛離祢,一定會離開祢。」告訴你,這就是「緣起不合」。
吐登達爾吉上師跟我講,祂說師尊坐過的位子,一般上師是不可以坐的,祂說:「我叫他坐,他馬上就坐,表示他不敬師,不懂得密教,將來一定會背叛祢的。」卓彌譯師圓寂以後,弟子對師父用不合的緣起弄他的遺體,所以他沒辦法用遺體飛昇,只能在「中有」之中,就是中陰的時候,在靈魂的時候,獲得大手印成就,不能即體飛昇。平時,他可以即體飛昇的,連肉身都可以成佛,就因為弟子本身「緣起不合」,讓他的肉身不能飛昇,肉身不能飛昇的話,只能在靈魂的時候獲得大手印成就,以靈魂認證淨光,融入淨光,而得到大手印成就。「因諸弟子淨治遺體,緣起略有不合,而只能於中有中獲大手印成就。」「中有」,也就是在中陰靈魂的時候獲大手印成就。這就是講卓彌譯師。
師尊有時候在看弟子的時候,「哎呀!剛剛緣起不合啊!」密教是看緣起的,「將來一定要離開我的。」但是,我不會馬上講:「喔!你將來一定要叛變。」「你將來一定要出走。」「將來將我的雷藏寺吞了。」真佛宗大家出錢出力,我將龍袍賣了,錢都給他了,對不對?為他出錢出力蓋雷藏寺,所有同門的投資全部報銷泡湯了,要告嗎?哎呀!出家人告甚麼?真的是沒意思。講到告,真的是沒意思,那是世俗人才用告的。算了,要就給他吧!雷藏寺要就給他吧!等下輩子,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如果不修行,披毛戴角還。你將來就全身是毛,兩隻角,變成我的羊肉湯,這樣就不太好了,對不對?所以密教的根本上師很重要,真的是很重要。因此,傳承真的很重要。看到緣起,我就一個字一個字講,「緣起略有不合」,你們不知道甚麼叫做緣起,就是第一次見面。
還有一次,我到一個上師的堂,他沒有叫我直接去堂,他叫我去他家,我一進去他的家,他說:「師尊,那些椅子您隨便坐。」我一看,只有一條椅子,那椅子上面睡著他的小孩,剩下一個空位,我就坐在那小孩旁邊,那小孩在我旁邊睡覺,那小孩也不小了,差不多有十幾歲了吧!他小孩在睡午覺,他帶我到他的客廳,我就坐在那小孩旁邊,這就是緣起。我第一次去你的堂,你卻先帶我到你的客廳,請我坐在你小孩睡覺的旁邊,我想:「完了,我看這上師也差不多了丁丁了。」吐登達爾吉上師最喜歡講丁丁,台灣有一個藥局叫做「丁丁藥局。」吐登達爾吉上師的丁丁就是完蛋了。這緣起就不合了。果然,一個雷藏寺又被他eat up,temple被他吃掉了。像是第一次去拜訪人家的時候,人家對待你的那個緣起就知道合不合,密教很重視緣起。「中有」就是中陰。中有、中陰、靈魂是同一個東西,卓彌譯師只能在變成靈魂的時候,看到淨光,再融入淨光裡面獲得大手印成就。
講一個笑話,一個秘書叫住老闆,不安的講:「董事長,我猜這是你的電話。」董事長就罵:「電話是我的就是我的,妳還猜甚麼?對不對?」秘書就結結巴巴的講:「來電話的人講,請那個老糊塗來聽電話。」如果講:「請董事長來接電話」,或者是「拜託妳請董事長來接電話。」這當然就都是董事長的電話,秘書接了電話,「請那個老糊塗來聽電話。」這緣起就不太合,這一定是比他大的人,或者是他的老婆。
一般講起來,根本上師就是根本上師,上師就是上師,上師如果凌駕在根本上師之上,就是緣起不合,將來一定會離開根本上師。如果你的修持很有成就,根本上師也會知道你真的很有成就,根本上師也會尊敬你,對不對?但是如果不是成就呢?一定是緣起不合。
有一個老頭退休以後,很無聊,每天教鸚鵡說話,每天早上教牠說「早上好」,可是幾個月以後,鸚鵡都不開口,這老頭子非常的氣餒,說這鸚鵡不可教,每次教牠說「早上好」,都不講話。教了幾個月以後,他就不再教了。這時候,只聽到鸚鵡對著老頭喊:「老頭啊!你今天怎麼不跟我問好啊?」每天教牠說「早上好」,牠都不答話,有一天不教了,因為鸚鵡不講話,但是鸚鵡卻說:你今天怎麼沒有跟我問好啊?」鸚鵡變成是根本上師。所以這緣起也是不合嘛!一個醫學系的學生問教授:「中醫跟西醫有甚麼差別?」教授回答:「西醫是治標,中醫是治本。」學生問:「中醫、西醫結合呢?」教授回答:「中、西醫結合就製成標本。」這教授也真是的,其實,他只要回答:「中、西醫結合相得益彰」就可以了,怎麼說「製成標本」?所以這也是不合的。今天就講到這裡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文/杏子恭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