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不夠的人,即使正在造業,也是迷迷糊糊的,而認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對的。所以,要能分辨善、惡,就要修「四正勤」。要不然,會認惡為善,然後,作惡多端,最後就會進入三惡道裡頭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十三(佛說聖者說)
菩薩行 定慧雙修
<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10月3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七十六講講經開示>
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,大家晚安,今天我們繼續講《維摩詰經》的第63頁,這最後一行,維摩詰居士談到菩薩行,在這裡就是菩薩所做的道業。菩薩不斷精進修行三十七道品,如果你能將這三十七道品都一一修足,你就能得到很大的成就。
首先維摩詰居士講到「雖行四正勤。而不捨身心精進。是菩薩行。」菩薩祂就是終身修行「四正勤」,而下半句講的是菩薩除精進自修之外,還要有眾生的德行。前頭是自修,後面是度他。這「正勤」去惡積善,增加自我的智慧,是以修智慧為目的。如果一個人的智慧不夠,就無法分辨什麼是惡,什麼是善。所以智慧不夠的人,即使正在造業,也是迷迷糊糊的,而認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對的。所以,要能分辨善、惡,就要修「四正勤」。要不然,會認惡為善,然後,作惡多端,最後就會進入三惡道裡頭。我們看到很多人的所做所為,即使正在殺人放火,或者正在做欺負、欺騙他人的事情,壞事做得很絕,仍然認為自己是好人,就連做邪淫、操淫業的人,也認為自己是好人,沒有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壞人的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十三(佛說聖者說)
這就是因為智慧的差別。智慧不夠可以讓你的生活和方式,與別人相差十萬八千里。這「四正勤」就是你在修行的過程中,注意到讓沒有生出的善心生出來,就是增加善業;已經生出來的善,讓它更加的增長。同時,讓還沒有生出來的惡,不要生出來;已經生出來的惡,讓它斷掉,所以這就要智慧。智慧一出,好像你手上握著上方寶劍,所有妖魔鬼怪馬上俯首稱臣,馬上能夠斷惡修善。所以我們講「慧劍」,就是智慧之劍。像今天修法的主尊虛空藏菩薩,祂手上不正是有一把寶劍,那就是祂的法器,是智慧本尊的法器,這寶劍代表著智慧之劍,非常的鋒利,可以當下斷惡積善。所以一個菩薩,祂第一項功課就是要讓已經生出來的惡,馬上斷掉,讓善生出來;還沒有生出來的惡,祂也有慧力讓它不要生出來;還沒有生出來的善,祂讓它盡量的生出來,這就是菩薩很大很大的智慧。所以不要小看四正勤,要用你的智慧去分辨。
一般人的迷惑就是迷惑在這一點。一般人的墮落也是墮落在這一點。所以,它可以說是一個善跟惡的分辨與分別的慧力。你一定要修「四正勤」,讓它不斷的增加。當你在煩惱的時候,沒有分辨力,你就淪落在煩惱的大海裡面,不能解脫。當你在三毒熾盛的時候,你沒有力量,你也沒有辦法斷它。所以菩薩修「四正勤」,修行的人修「四正勤」,可以得到很大的解脫力。而一個小乘的人,當他把善跟惡完全分辦清楚的時候,完全能夠掌握的時候,他就去涅槃,處在一個安靜的境界裡面。什麼也干擾不了他,什麼也不管了,他再也不用來受苦了,因為他已經修成了這個「四正勤」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十三(佛說聖者說)
而菩薩因為慈悲的關係,雖然祂可以自身保自身的清淨,不受到污染,但是祂還是「不捨身心精進」,就是祂不能夠捨棄用祂的身體和心力,很努力地繼續陪眾生精進的意思,也就是度眾生。這就是菩薩的「四正勤」和小乘的「四正勤」不同。小乘「四正勤」,他修到完全惡的不生了,那麼他就OK,不做了。菩薩呢!祂以這「四正勤」再更努力地回返娑婆,繼續修下去,因為跟著眾生的關係,祂自己要不斷地做下去,永無終止的意思,這「四正勤」是沒有止境一直修下去。因為有眾生的地方,必然有很多的惡事,所以祂需要這個四正勤,陪著眾生走去惡向善的路,這就是菩薩的慈悲。
「雖行四如意足。而得自在神通。是菩薩行。」這「四如意足」和「四正勤」有差別,「四正勤」是能夠修出慧來的,而「四如意足」是修定的,所以這二者是定慧雙修的法門。所謂「四如意足」就是「欲如意足」、「精進如意足」、「心如意足」、「觀如意足」。「欲」就是自己所想的,所有的欲望能如意,也能夠很自在地精進,心能夠自在,觀力也能夠自在,所以一切都得到自在,達到神通,這就是如意足。如意就是你想怎麼做都如你的意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十三(佛說聖者說)
一個人怎麼可能什麼都如意呢?我們知道世間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。中到彩票、官位亨通,得到所有人的敬愛,得到嬌妻美眷,這也是一種妄想。所以世間事情是很難掌握的,完全不能如意。但是你修行能夠修出四種如意,「欲能夠如意」、「精進能夠如意」、「你的心能夠如意」、「你的觀力能夠如意」,你想看什麼,你想領悟什麼,你都可以。這就是自在的大神通力,而這種神通,是要透過禪定得到。
菩薩是修禪定的,凡是修禪定的人,修到禪定功深,他的神通自然就出來了。像我們的師尊,祂就有神通力,祂自在神通,就是祂禪定的功夫深厚!祂可以在禪定當中,一下子到欲界天中,一下子又可以到瑤池金母的境界去,對祂來說,是家常便飯,對我們來說,好像是天方夜譚,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是因為祂每次元神出遊的時候,就是在祂禪定最深的時候,祂是在禪定的境界做到的。你不禪定,你就是普通人的肉體,哪裡可以飛來飛去的?我們的師尊有這個如意足,所以祂可以隨心所欲,可以到任何的地方。師尊不但可以上達天際,也能在世界各地遊覽,看看祂的弟子。祂書中說,有次感應到一個弟子在唸師尊心咒,祂趕到一看,原來祂求師尊賜他號碼為中獎,師尊敲祂腦袋讓祂莫財迷心竅。有時在禪定中,祂也去真佛密苑逛逛,看看弟子們在幹什麼,這就是「如意足」,這就是「禪定」,不管多遠多近,一下子就到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十三(佛說聖者說)
所以,這個「如意足」是很有意思的,你修禪定才可能達到。就是你想要怎麼樣,想要看什麼,就能看到。想要快樂解脫,你也能夠快樂解脫,就是「心如意」。你希望能夠永遠的「精進如意」,你也能夠。真的哦!但現在即使你想精進,你也不會如意的,因為你還沒有修出這個境界,會有很多干擾的。就像你現在在禪定,你可以保證你坐的五分鐘的禪定當中,都能夠精進嗎?沒有啊!因為五分鐘裡頭,可能你已經睡了四分鐘,或者是五分鐘裡頭,你想很多心事,沒有精進如意。這個都是很簡單的例子。
再譬如說,你今天來跟佛菩薩約會,要聽上師講經,說不定在這場講經裡頭,你就能夠開悟,所以你不要錯過這個機會。但是,為什麼你聽了半個鐘頭都不知道聽了什麼,這也是精進沒有如意。還有呢!你雖然很注意在聽,但是你聽得一知半解,這個就是你觀不如意,觀這個智慧,你沒有辦法分辨,他在講什麼?一知半解,這就是智慧不能如意。四如意,是跟一般眾生的如意想法不同。一般眾生都在想欲望的滿足,但是修行人的「如意」,是和修行有關係,這個「心如意」就是煩惱解脫,他要的是這種心的解脫,不是「我現在要追求愛人,我要如意」。「觀如意」,就是智慧,觀察力很好,你能夠分辨這個法的正邪、善惡。你「欲如意」,就是你希望修到某一個程度,今天想要修到天界,你就能夠到天界,今天想要達到四聖界,你就能夠達到四聖界。這個欲望不是普通的欲望,是超脫的欲望,最大的如意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十三(佛說聖者說)
世間的名、利、財、位的如意是叫作小case,根本沒有劃為聖人的「四如意」裡頭。你要財,想要中獎號碼,不用修禪定,賭博不用修禪定,這是浪費,不對路!所以,這個「四如意足」是更高的層次,是一種心靈上的不斷提昇,提升到一種超凡入聖的如意,這才叫作「自在神通」。有很多的金錢讓你用,這不叫自在。當然,你在花錢的時候,是很不錯的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十三(佛說聖者說)
菩薩就是藉這「四如意足」來修出祂的神通自在。講到禪定,確實是很妙的,禪定是要依你的訣竅,你的毅力,每天每天在那裡苦坐,要很長很長的時間。你聽上師說修禪定,就會有神通,那你就會問我要修多久才會有神通。我告訴你,每一個人不同。這沒有保證,有的人一坐十年、二十年也沒有神通力。師尊說,祂一禪定,就進入一個聖殿,不是妄想,而是祂的禪定到了一定的境界。修行人到了某個境界,他在那個境界,也會攝召一批眷屬的,所以,你在人間有眷屬,你在天上也有國土,也有宮殿,也有眷屬。你禪定的境界不同,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,你所居住的天也不同,看到的天人也是不同的。在人間,你看到的不是很好看的,都是鬼眾,你要趕祂們。你一定要不斷地精進,超過祂們,祂們就不能干擾你了。所以,這個禪定的境界可以不斷地提升,到最後,你想要看什麼,就可以觀,這「觀如意」就是你今天想要看瑤池金母的瑤池仙境,像師尊,祂一下子就可以看到了,這就是如意啊!
人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,用佛法創造它、啟發它,時間就束縛不了它,空間也束縛不了它,完全是自在如意的,這就是菩薩做的事情。還有為什麼講菩薩有大神通呢?因為度眾生一定要進入生死之界。進入生死界而不染生死,這就是菩薩的大自在神通。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