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也分為有疾菩薩、無疾菩薩。菩薩的法性是不會生病的,菩薩之所以生病,是因為眾生的病沒有止境,所以菩薩慈悲,眾生有病,菩薩也就示現有病。事實上,菩薩如果能斷除一切的客塵煩惱,去除了自己的愛見,祂就不再會有這些束縛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六(變幻的秋)
有慧方便解
<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8月15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六十九講講經開示>
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師兄姐,大家晚安!
今天我們拜《梁皇寶懺》第七卷。我們今天繼續講《維摩詰所說經》。這個經內容非常的豐富,而且是修菩薩道行者的一個寶典,所以我們是逐字逐句地反覆的去品味它其中的般若智慧。能夠啟發我們很多平常在實修當中,缺乏的一些佛理智慧。所以修密的人,也不能忽略這個經典之浩義。
因為這個經典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實修實證之後,得到的宇宙空性智慧的結晶,用口說出來,並訴之於文字,然後傳給後人。記載在文字當中,已經傳了二千五百多年,所以你想要早一點證得佛果,必須要悟得經中的智慧。
我們今天拜的《梁皇寶懺》,講的是因果,梁皇寶懺是一個初機。普羅大眾首先應該明白因果,種惡因得惡果的因果觀念,阻止眾生,因為無知,繼續做錯事,其患無窮,而且這個惡因,就是將來輪迴三界的禍首。
那麼,《維摩詰經》是更為廣深的,你要證得菩薩的果位,須要依它的道理來參悟。我們這堂要講的是60頁的倒數第四行。
「文殊師利菩薩問疾品」講文殊師利菩薩向維摩詰問病的因緣,談起病的所在,病的原因,病的根本,及如何斷除病因。
菩薩也分為有疾菩薩、無疾菩薩。菩薩的法性是不會生病的,菩薩之所以生病,是因為眾生的病沒有止境,所以菩薩慈悲,眾生有病,菩薩也就示現有病。事實上,菩薩如果能斷除一切的客塵煩惱,去除了自己的愛見,祂就不再會有這些束縛。因為度眾生太辛苦,眾生會惹起菩薩清淨的聖人煩惱,如果菩薩在度眾當中,起煩惱心,也會產生束縛,被眾生的業力所綁,就沒有辦法清淨解脫。
這是有道理的。你說要度眾生,自己還在受輪迴束縛之苦,而且脫不出來,如何能夠教導他人,超拔他人,使他人得到徹底的解脫呢?
確實,這個在道理上是說不通的,所以祂說菩薩最好,要去除種種愛見的煩惱,再也沒有我見,著相不正確的邪見,這樣子祂才能夠清淨無染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六(變幻的秋)
下面祂繼續講,「是故菩薩不應起縛。何為縛。何為解。」仔細地解說,所謂菩薩的縛,菩薩的解又是什麼呢?
祂講得很多,而且非常的奧妙。「貪著禪味。是菩薩縛。」跟我們想的不大一樣。我們說,你當菩薩得菩薩道,一定要發「六度萬行之波羅蜜」,而這波羅蜜當中,有一個就是禪定,是不是?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般若禪定」,這是六度萬行之波羅蜜菩薩要修的,有修「六度萬行」,祂才能成就菩薩果位。
在這裡維摩詰講了,菩薩怕受到貪著禪味這一味的束縛了。那如何去解脫這一束縛呢?「以方便生。是菩薩解。」就要用方便來解脫。把一切的束縛,轉成方便正道,救度眾生,正是方便的方法。
講到方便,是一種因緣法,依因緣而生,應機而生的法門,就叫作方便法。菩薩把祂所修的法,都當作是方便,依方便生的法,祂不會抱著不放,因為因緣一完,這個方便法就沒用了。方便法是依因緣而生,依因緣而滅,因緣到,祂會禪定,等禪定的因緣一過了,祂就不需要禪定,就能夠把縛轉化,變成解了。
還有一個就是「又無方便慧縛。有方便慧解。」祂把智慧法門,分為有方便跟無方便的智慧。沒有方便智慧的人,還是有束縛的;你有了方便的智慧,能夠因機、因緣,使用這個方便的智慧,以達解脫。
接著祂講到「無慧方便縛。有慧方便解。」所謂沒有方便的智慧,會引領你到一個束縛的困境。
「何謂無方便慧縛。」「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。成就眾生。於空無相無作法中。而自調伏。是名無方便慧解。」這個就是「無方便慧縛」。所謂「莊嚴佛土」就是菩薩的「報身佛土」,是祂度眾因緣成就的一方佛土。一個菩薩如果沒有在度眾生,就不會有佛土的。為什麼有佛土?因為要接引眾生,到祂的地方上來,被祂化現出來的,就是這個菩薩很莊嚴的佛土,那麼,有緣的眾生,就會來皈依祂,到祂這個佛土來。
所以祂說菩薩雖然有這麼大的功德,能夠成就眾生,成就莊嚴佛土,但是如果祂是「無方便慧縛」的話,那祂就會受到束縛了。祂會在佛土當中受到束縛,沒有辦法解脫。因為這位菩薩是以「愛見心」來成就佛土的,愛心太重之故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六(變幻的秋)
雖然菩薩發大菩提心,不斷地做功德,不斷地度眾生,攝召很多眾生來祂的地方。但是如果這個愛見之心,一天不清淨,不去除,就一天被攝召來的眾生所束縛,變成生也在一起,老也在一起,死也在一起,永遠不能夠真正的各自解脫。這菩薩是不懂「空」、「無相」、「無作」三三昧法門者。
那麼何謂「有方便慧解」?「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。成就眾生。於空無相無作法中。以自調伏而不疲厭。是名有方便慧解。」正相反,「有方便慧解」跟剛剛那個菩薩的方法不同,祂無愛見心,清淨無染,無色相,以無為法成就眾生莊嚴佛土,不斷地去演練這個方法,不會產生疲勞和厭倦,這個方法就叫作「有方便慧解」。二句前後是對照,你只要明白前句,後句就很容易明白,所以說菩薩在修行當中,雖然成就的功德很大,果位也很高,但是也要修到了義的究竟,才能真正解脫。我們知道顯教,菩薩地分為十地的,十個階層,越高地的菩薩,越懂得有方便慧解,不會受到污染跟留戀客塵。
低地的菩薩,已是道心堅固,也不輪迴,但還是有「客塵」煩惱,塵埃一樣,微細的煩惱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個種子沒有清洗得很乾淨,還是有些愛見在那裡,有時還會有一點點的我執、法執,所以就會有束縛。
譬如說師尊,叫這個菩薩去成就一方大道場,那他真的就去成就,雖然將來這個大道場出現,莊嚴巍巍,氣派雄偉,但是如果他沒有把他的愛見心修除,果位也不高,成就也不大,還是有污染,有束縛,沒有辦法達到等覺、妙覺這個次第的菩薩果位。經典裡是不是講得很好,一再告訴你,即便你是菩薩摩訶薩,還是要修。才能夠達到佛果。
「何謂無慧方便縛。」祂把方便跟慧又轉了一轉,剛才講的是「無方便慧縛」,這裡講「無慧方便縛。」就是說無智慧,光行方便法門。這是稍微有差別的。「謂菩薩住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。而殖眾德本。是名無慧方便縛。」菩薩如果貪念、欲望強,瞋恚、煩惱重,有邪見,住在五毒這裡頭,不思脫離,而來殖眾德本,一直在做功德,一直在布施,一直在行善。這種情況就叫作「無慧方便縛」。智慧不夠,反受方便法的束縛。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六(變幻的秋)
「何謂有慧方便解」呢?「謂離諸貪欲瞋恚邪見諸煩惱。而殖眾德本。」把祂自己的貪欲、邪見、瞋恨,不好的三毒,統統斷離,同時一直在種福田,修出祂的德行。「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祂還懂得把所做的功德,所修行的福慧資糧,不執以為足,而迴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。「是名有慧方便解。」這個菩薩是有智慧有方便的解脫菩薩。
以上這四種你自己到底是屬於哪一種:一、無方便慧縛。二、有方便慧解。三、無慧方便縛。四、有慧方便解。大家也要依此常常檢查自己,測驗自己。
也許你會說,哇!我現在已經參加華光功德會,每年都捐白米,捐了多少千包,我又捐了多少錢,每一件善事我都奉行。也做義工,我的功德做的很多。你現在測測自己的層次,回頭看看自己,不管是「無慧方便縛」,還是「無方便慧縛」,還是縛,即便功德做的很大很大,還是沒有解脫。
師尊在祂的書裡提到,有一天祂出元神到陰間去,看到一個很出名的大善人,祂在世的時候,是人人知道的大施主,做善事做的名聲很大,怎麼也在陰間,就跑去問他,唉!你不是XXX嗎?祂說:「對啊!」「你怎麼沒昇天?做善事做的那麼出名,一定昇天的,你怎麼會到這裡呢?」真是跌破專家眼鏡。
祂老實地跟師尊講:「不瞞你說,我在世的時候,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,我善事做的很大,但都是叫我的徒弟去做的。」原來都是他徒弟代做善事,祂自己沒有真的去做,而浪得這個名聲。又因做的方法不好,就落入了這個貪、瞋、癡的三毒當中。所以,修行分「了義」與「不了義」,「了義」是佛解脫實智,「不了義」是方便權智。二者要運用得當,才圓滿。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