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-12-08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四(幸福的生日餐

我及涅槃此二皆空

<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8月1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六十七講講經開示>

 各位同修大家晚安。今天我們要講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58頁,最後二行。

  「云何平等。」文殊師利菩薩與維摩詰一直在談論病的源起和如何去除病患。在這裡祂提到平等這個觀念,「我等涅槃等。」我和涅槃統統都是平等的,我相與涅槃相沒有分別。文殊師利問為什麼呢?「所以者何。」維摩詰說:「我及涅槃此二皆空。」因為我和涅槃這二個相統統都是空,凡有相皆是空的意思。所以有相也是空,涅槃這個無相、清淨相也是空。「以何為空。」文殊師利問,那麼用什麼來表達這個空呢?維摩詰說:「但以名字故空。」事實上,這個我和涅槃,也是一種名相,是我們給它的一個名字,它本身當然也是空。「如此二法。無決定性。得是平等。無有餘病。」如果以這個道理來看,內也是空,外也是空。有相也是空,無相也是空。這樣看來,這個二法就是內外諸法,就沒有決定性,沒有自性,統統是空。這樣分析出來你就知道,內法、外法根本就沒有什麼,都是空的,在空當中有跟無就是平等了。病是空,沒有病也是空,還是平等,所以「唯有空病。」那你真要講什麼病呢?那就是空的病呀!「空病亦空」。有病跟沒病是平等的,統統都是空。病本身無自性,有病也無性,無病也無性,這個叫作平等。

  以空的觀念來講,苦也是你給它的名字。什麼叫作苦,苦這個事情根本就沒有。所以「是有疾菩薩。以無所受而受諸受。」有病的菩薩,事實上,根本就沒有受到病的糾纏,因為病本身是不存在的。祂無所受,但還是示現有疾,這是過去世所造的業在祂這個肉身上產生業果,讓祂受苦。但是過去的一切是空,病現出來也是一種空,因此祂會受,這就是菩薩對於疾病的觀念。

  你在受苦,沒錯,但是,事實上你沒有受苦,這種觀念你要自己去領悟,有受,沒有受,病對你就不會產生禍害,你在生病中還能夠快樂,像維摩詰一樣。

  維摩詰在那裡生病,還可以跟人家辯這個道理,意思是這個病對祂沒有產生障礙,因為祂無所受,但是,祂又要受諸受,所以有人來了,祂快點裝出一個病的樣子,沒有人來呢,祂在禪定當中,享受祂的法樂,即使祂的身體在受苦,祂還是可以快樂,已經證到疾病對祂不產生障礙。所以,祂能夠受諸苦。這就是一個大修行人的力量,祂的理念、智慧,跟祂的定力,能夠超脫一切三界的苦惱。所以學佛法,學佛修行,確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,明明你受苦,你還夠泰然處之,說沒有事情,明明所有的人都在欺壓你,你還能夠無所謂,就是「無所受而受諸受。」

n-5-06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四(幸福的生日餐

  像我們師尊,祂是在忍受眾生對祂的迫害。但是,在祂本身來說,祂已經證悟了。所以祂無所受,祂說祂無所謂,確實是無所謂,並不是裝的。普通人常常口是心非,你得罪祂,祂說無所謂了,沒事,但是事實上祂是有事的,祂是把那筆帳放在心裡。所以說聖人跟凡夫的差別是,祂已經證悟到凡有所受,祂都是無所受,但是,祂還是要去受這些,為什麼?因為,這就是一些眾生的業,祂要扛,祂要受這些業。

  「未具佛法。亦不滅受而取證也。」對一個菩薩來說,已經是沒有佛法可以講了,一個開悟的聖人也不需要這個佛法的,因為祂已經沒有什麼污染,也沒有生老病死這些苦,所以「未具佛法」,對祂來說佛法是不存在的。但是,祂「亦不滅受而取證也。」還是受到一些東西,受到八苦,祂沒有去滅它,照樣去品嘗。祂不需要佛法,但是沒有滅苦,祂要去修佛法取證悟。

  像我們師尊祂已經開悟了,開悟的人是不需要佛法的了,但是師尊還是在修,還是在寫書,寫一些祂的覺受,祂為了要教導眾生,祂要現出證悟之道,祂有修有證,所以菩薩的慈悲就在這裡。前一頁講過了,因為眾生有病,菩薩才有病,這是祂的慈悲。

  「設身有苦。念惡趣眾生。起大悲心。我既調伏。亦當調伏一切眾生。但除其病。而不除法。為斷病本而教導之。」假設菩薩祂身體有病,這個肉體有一種苦產生,祂不會想到自己,祂會設身處地替眾生想,想到病這麼苦,而眾生都在惡趣當中造業,他們的苦果更是不得了了。菩薩很清淨,還會有疾的現象,想想下三道的眾生更是痛苦啊!他們的苦說不出來的。祂一想到眾生的苦的恐怖,就發起了大慈悲,就不能安息,不能放在一邊不管,祂想到既然能調伏我自己的病,讓自己不受病苦,有受等於無受,我也應當來調伏眾生的病。祂就會發這種大悲心出來,調伏眾生的苦。所以祂要幫眾生去除眾生的病而不除法。去除他們的病,但是祂不斷除這個方法,祂要把這個斷病的方法教導給眾生。雖然這個法也是空,祂不把它看成空,祂把這個法拿來教給眾生。像我們師尊祂能夠調伏自己的病,調伏自己的一切,祂也發願度眾生,來幫助眾生調伏,要除掉眾生的病。

n-5-05  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四(幸福的生日餐

菩薩傳給眾生這個法,意思是祂不把這個法斷除。小乘呢!祂病除了以後,連法都斷除,因為祂認為沒有法,祂開悟的時候祂發現哪有什麼法,法也是無性的。所以你開悟以後有二種情況,一種是病跟法統統都除掉。一個就是你知道這個法是空的,但是你不厭惡它,拿它來教導眾生,讓他們用這個法去斷他的病,病斷的時候,眾生自然能夠除去這個法。所以大菩薩的慈悲就是在這裡,祂們絕對不斷滅的,一旦斷滅就是聲聞緣覺,差別就在這裡。祂說不要受還要受,沒有法不除法,就是菩薩道。祂藉有這個法來修出沒有這個法,讓眾生去受用。我們密法也有這個次第,從有讓你去修,有相,有佛相,有真佛密法,有觀想,修到後來等你開悟的時候,自然明白統統沒有。這就是你藉有來修出無,修出涅槃境界。

  因為祂要教導眾生斷他的病本,進一步的分析「何謂病本。」病是如何產生的?怎麼會病呢?

  「謂有攀緣。」是因為,你的心要去依附某一件東西,「攀緣」就是去攀找依附這個緣,抓住它。「從有攀緣。則為病本。」因為有攀緣這個想法意念,所以病從這裡產生了。「何所攀緣。」你要攀緣什麼呢?「謂之三界。」祂說你要攀緣的是這個三界: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就是三有的境界。這三界就是輪迴界,因為它是有欲望的,有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有很大的歡樂,你要去拿這些東西。如果你一味地追求空,不喜歡有,你最後進去無色界,這也是攀緣。凡是你想要的,你就是攀緣,你喜歡熱鬧,你是攀緣熱鬧;你喜歡安靜,你就是攀緣安靜;你喜歡妙色,你就是攀緣妙色;你喜歡妙樂,你就是攀緣妙樂;你喜歡肉體的滿足,那你就攀緣這些。在欲樂當中,你有所依附了,就落入那個界,你一進去你就出不來,為什麼?太快樂了,你怎麼捨得不要呢?

  在人界,一些人都想方設法去達到快樂。你看那震耳的音樂,強烈的肢體扭動,五光十色的燈光,都充滿刺激,使人沉迷於其中,這就是一種欲。我們也喜歡快樂,喜歡舒服、輕柔、安靜的音樂,它具有某種法味。

  色界十八天,天樂處處飄,天人都是跳舞的,祂們走路像跳舞一樣,動不動就是奏樂。你看師尊的書上不是說仙女拜訪祂,就表演很美妙的舞給師尊看,並唱很好聽的歌。師尊很慈悲,祂透露一些很好的東西出來,以前祂不講的。有智慧的人就識寶,一看,開悟了,再看又開悟了,每天看一遍,日久天長,全部都是洞了,到最後就空空,沒有障礙。

n-5-07  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四(幸福的生日餐

        因為要度眾生,你境界很高,與世無爭,修到非常非常的清淨,但是你的清淨跟你的空性可以做什麼呢?師尊講了,祂說祂一般禪定是很高的,祂已經是佛,祂的禪定應該是四禪以上,最多的禪定是四禪。祂說平常祂就是空啊!空的,一個人在那裡空空的什麼都沒有了。但是,祂要度眾生的時候,就讓自己回到初禪和二禪,因為定到很深的時候是什麼都看不見,什麼都聽不見,什麼事情都沒有的,你怎麼去度眾生。

  所以你一定要把你自己回來初禪和二禪,就是在色界天的底層,用種種識去度眾生。祂可以唱歌,可以吃飯,可以走路運動,可以用眾生的語言開示說法,還會示現身體有病,這樣子祂才可以度眾生的。

  「何斷攀緣。以無所得。」你真正要斷除你的病本,一定要跳出三界,不要去攀緣三界,讓自己無所得。攀緣就是要去拿,拿東西變成自己的。「若無所得。則無攀緣。」你如果認知法界統統沒有什麼東西,都是空的,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到的,這樣你就會斷掉攀緣了。你一旦沒有攀緣,你就沒有病了。所以治本之道斷攀緣。「何謂無所得。謂離二見。」什麼東西你無所得,怎麼樣達到無所得,祂說離二種見你就無所得。「何謂二見。謂內見外見。」祂就講什麼叫作二見,你裡頭看的和外頭的這些見統統去除,凡有見你都給它當作是無,那麼無了你就不會想要去拿了。今天很好看的東西,一看著迷,常常是不夠理智的。因為已經著迷了,根本沒有想到這麼多的道理,已經著相了,這是智慧還沒有出來。沒有辦法,佛經唸得不熟,還有功力不夠。你凡有見,你用這個無去對治它,就可以了。

  講到這個無,這個見,哎!上師這幾年都是在修這個東西。怎麼樣去除這個見呢?視而不見,你看了認為沒有看到。凡是看到我一定要告訴自己無,煉這個功夫。我每次要生別人的氣時,我都想,啊呀!太煩惱了,就把這些斷除。你全部把它去除,這樣你不會有病,要不然你會病的很嚴重,甚至精神病。就是什麼?就是著了二見,不知道佛陀的道理。在沒有精神病之前,如果他有佛緣的話,唸佛經可以使他清醒過來。這一世還沒有碰到佛法,唸不懂就已經病掉了,那以後多生多世都會很麻煩的,因為這一世病下一世一定病的。佛陀的道理,是去除眾生病的治本之道,是完全正確無誤。我希望大家知道了以後,就要像菩薩一樣,去體諒眾生,去度化眾生,幫助眾生解脫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n-5-04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四(幸福的生日餐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