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眾魔者樂生死。」所有的魔最喜歡生死之樂,如果沒有生死這些事情,魔不會存在,所以魔和生死是完全分不開的。「菩薩於生死不捨」菩薩是解脫生死者,但因慈悲故,不捨眾生於生死。
蓮慈上師首次學會用手機照像,攝於浩然精舍觀音主題園並美工排版照片集(1)
菩薩於諸見而不動
<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7月11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六十三講講經開示>
各位同門師兄姊,大家晚安!今天我們要繼續講《維摩詰經》的第56頁,第四行。
維摩詰與文殊師利在病房裡頭,就當前的一切情況,提出了問及答。接下來維摩詰要繼續回答文殊師利的問題。
文殊師利問祂:「為什麼居士此時空無侍者,你房間裡頭為什麼沒有一位侍者?」因為祂是一位非常有錢的富豪,家裡一向是徒弟、奴僕如雲,怎麼會沒有一個人呢?維摩詰在這裡就發表了祂的高見:「又仁所問何無侍者。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。」祂說所有的魔跟一切的外道都是我的侍者,怎麼會沒有侍者呢?我的侍者很多的,魔眾、外道都是我的侍者。「所以者何。」為什麼呢?「眾魔者樂生死。菩薩於生死而不捨。」因為所有的魔最喜歡的就是生死之樂,他們落入生死當中,永遠在生生死死的苦海當中翻騰,沒有辦法超度這一切,魔就是藉這些東西而存在,如果沒有生死這些事情,魔不會存在,所以魔和生死是完全分不開的。「菩薩於生死不捨」菩薩是解脫生死者,但因慈悲故,不捨眾生於生死。
底下祂繼續講下去。「外道者樂諸見。」祂說一切的外道之所以稱其為外道,都是因為他們有六十二種邪見,有邪見,所以佛稱它為外道,如果沒有邪見,那就是正道。外道的一切見解都是有漏的,都是落入空有兩邊的,它沒有一種見解是完全合乎於中道之間,這就是外道。「菩薩於諸見而不動。」祂說菩薩對於一切不正的所見,都能夠如如不動,完全不受污染。所以菩薩為了度化魔、度化外道、度化眾生,祂必須要進入生死當中,陪著眾生、陪著魔、陪著外道,在諸見和生死之樂當中。隨緣見諸見,雖然生在生死當中,但是不會受到生死的束縛,也不會受到諸見的干擾。祂能夠不捨,能夠不動,能夠超然於世外,超然於諸見之外,能夠永遠精進解脫。
蓮慈上師首次學會用手機照像,攝於溫哥華伊麗莎白女皇公園並美工排版照片集(2)
像我們如果還沒有證悟到解脫之道的人,看到什麼就認定所見為見,而產生愛和惡這種看法。菩薩就不會了,祂們認為好、壞,根本是一種外相,祂不看這個外相,祂不著諸見的。你如果說我喜歡這個,不喜歡那個,這就是一種邪見。菩薩看到不會產生分別的,那麼侍者,有侍者對祂來說等於沒有侍者,沒有侍者也等於有侍者。因為侍者也是一種幻,侍者既然都是幻,好的侍者、壞的侍者、魔眾、外道的侍者統統沒有分別。所以,這就是一種平等的,無分別心的菩薩的正見。所以維摩詰認為「樂生死」的就是魔,能超脫生死的才是菩薩。「樂諸見」都是外道,菩薩不著於見之相。祂有侍者示現無侍者,就是說,祂不染於世樂,隨緣度化而已。
這樣講,也是告訴我們學佛的人,有一天你達到這種境界,才叫作大菩薩摩訶薩。所以有時候,我們在產生分別心、討厭心、排斥心的時候,唸唸《維摩詰經》是可以當下開悟的。我們在辦事時,會覺得一些人好,一些人不好,產生很多想法的時候,就是魔眾,就是邪見,這種見解是不對的,不應該有這種見解的,應該於諸見而不動,要練這個功夫。
擇善而行,對於諸見完全不動搖,不受影響。因為這些外道的東西,魔事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的,只要眾生一天不開悟,他一天就是外道跟魔眾的,任何一個角落隨便掃一掃都是這些。但是事實上,唯有保持清淨跟正念,保持定力跟智慧,定慧把持住,才能夠超脫生死。有了這個目標,還要有時間,一定要給自己很大很大的耐心,很長很長的時間,不能說三年就要爬到大成就者的位置。這是天長地久的大事。
說生死之樂,包括地上所有的一切,即使在佛教界的名利、財位也是。常常有一種錯覺,就說你為宗派出力,打的旗號為佛堂,為「功德會」,反正是為菩提事業,去爭啊!搶啊!奪啊!從中間撈到一些好處。其實你跟眾生沒有兩樣。不要想在佛門裡頭,你做的、拿的都是清淨的,不是的。因為這個還是眾生的東西,你去貪了,你就是在生死當中造業,這個也就叫作「樂生死」。你的心靈有光明的時候,也有黑暗的時候。這黑暗的時候就是死,光明的時候就是生。佛陀講的,每一瞬間你都有生生死死,就是這個意思,你心靈光明了,這一刻你的佛性出來,你就生。下一刻災難來了,不如意了,煩惱了,你又變黑暗了,這一刻就是死,所以凡夫永遠在生死當中反反覆覆。
要真正超脫生死煩惱,這個就是功夫啊!你要自己一直轉你的心境。凡夫,他的心是被境轉的。聖人呢!他會轉境,察覺到某一件事不開心了,某一個人讓你有不好的念頭,馬上警覺,讓自己轉回來,這個就叫作轉境。這樣就能夠當菩薩。
蓮慈上師首次學會用手機照像,攝於浩然精舍日本花園並美工排版照片集(3)
大菩薩以魔為道、為伴侶,以外道為侍者,永遠跟這些人打交道,在他們旁邊,祂才能夠教化他們,所以說,眾魔和外道是祂的侍者,是很正確的。只要大家有心,知道自己有什麼東西是魔事,知道以後,想辦法警惕自己,犯了,再警惕再改,永遠都要改的。所以師尊文章裡講的很好:「我這一生最大的事情就是我對我自己內在的戰爭。」師尊告訴你,祂這一生所從事的大事就是要把自己內心撫平啊!所謂內在的戰爭,就是內在的衝突。好和壞,感情和理智是內在的戰爭,內在的戰爭會搞到一個人很苦惱,很痛苦。這個就是內在魔性和佛性的戰爭。
這個魔性是怎麼出來的?自己累世累積,一再地犯錯,沾染了不好的習性,它就變成一種魔性。魔性超出佛性,那這樣當然要花很多很多的工夫來修。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