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4558 IMG_4563 IMG_4540 IMG_4544最大的布施  不取也不捨

<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6月20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五十九講講經開示>

大家午安。我們今天談到《維摩詰經》第49頁「菩薩品」,倒數第三行。

  維摩詰居士是佛陀時代一個大善知識,佛陀非常推崇祂,因為祂的修行深不可測,可以說是十地菩薩的果位。十地菩薩就是等同佛的智慧。當年佛陀的阿羅漢弟子修的是小乘法,這小乘法都是利己的,專門修斷除自己煩惱,不理會其他的一切事情,也不去度化眾生。所以,祂們的觀念、智慧會比較偏狹,並不圓滿。

  所以釋迦牟尼佛藉由維摩詰居士生病的因緣,要度化祂的阿羅漢小乘弟子,讓祂們能夠再進一步進入菩薩的法門裡頭。這一次佛陀是請祂的菩薩弟子們去慰問維摩詰居士的病。菩薩的境界已經很高了,但是祂們還是非常的謙虛,一個一個推辭表示不夠資格去慰問。每一個都講出當年跟維摩詰居士辯論輸給維摩詰居士的經過,祂們都一致的推崇維摩詰居士的智慧。

  佛陀這一次是請長者子善德菩薩去慰問,善德菩薩也是推辭,祂告訴佛陀,當年祂有一次在祂父親遺留的房產裡頭,祂發大菩提心,設一個廣大布施的集會,叫作大施會,祂供養所有一切的沙門,就是出家人;也供養印度的婆羅門,就是印度地位最高的種姓;同時祂也供養外道,就是非佛教的祂也供養;還有貧窮的、下賤的或者是孤獨的人或者乞丐,祂全部一律平等供養。這個布施大會做了七天七夜,可以說是發非常大菩提心。

  當布施大會七天圓滿的這一天,維摩詰居士突然地不請自來,跟祂講:「你這個布施是用財來布施,沒有什麼大功德的。」祂說:「想要功德大,你應該做法施,法的布施會。」祂認為用法來布施,功德遠超過財的布施。在這一章裡頭就是在講什麼叫作法的布施。

  講到四十九頁倒數第三行:「知一切法不取不捨。入一相門。起於慧業。」祂說法的布施,是要由智慧來做布施的,慧業,就是用智慧來做菩提事業。在這裡因為是講「布施」,所以「業」必然指的就是白業、善業。

  維摩詰居士說,你行法施一定要起於智慧的善業。什麼是智慧的善業?「知一切法不取不捨。入一相門。」你用法的智慧來布施,你就要明白法有「一相法門」。所謂的「一相法門」,就是一相無相,一相離相,一相的「實相法門」。這實相法門講的就是離相、無相,也就是在布施應用到一相法門的時候,就是實相的布施。所以「一相的布施」就是「離相的布施」,所謂「離相的布施」也就是「無相的布施」。所以法施要有智慧,而這個智慧就是運用在無相、離相當中。

  你布施了,就要離相;你布施不離相,就落入了布施的執著當中,執了布施相。所以,你要以法施,就要知道一切法事實上是不能取,也不能捨的,沒有這一種刻意的得失心的想法在裡頭,就是不取不捨。你布施了你也沒有得到什麼;就是沒有施捨,也沒有獲得什麼,這才是運用佛法的一相法門,不取不捨。

  不管布施做什麼善事,布施財也好,布施法也好,做什麼布施,著什麼相,這是眾生取相的毛病。

  譬如說我今天在講經,因為我知道講經有很大的功德。但是我講了這個經,讓你們明白,我本身就不要著這個講經的功德之相,我只是把功德布施出去。這樣子我才能夠「入一相門」。你做功德利益大家,自己就放掉做功德之念,這才叫作「一相法門」,這才是最有智慧的。最大的善業就是這樣,不取也不捨。

  要知道一切的法是不可以取也不可以捨;無取也無捨。所以,無論你們做什麼,要達到解脫最高的智慧,就是要不取不捨,能如此,你馬上斷除了你的煩惱;要不然布施了,你會有很大煩惱的,你會失望,你會生氣,你會有求不得苦,你會有捨不得的苦。你求不到人家對你的尊敬,求不得就苦啊!你求不到人家對你的回報,求不得你就苦了!這一苦,又墜入了輪迴;又墜入了煩惱的陷阱。

  佛陀教我們,大菩薩是沒有什麼捨不得的,菩薩連身家性命都可以布施的。所以祂教導我們不可以執著有功德,也不能捨不得。

  你太理智了,瞻前顧後,這樣做也不行,那樣做也不行;就是說你執著,就不是以佛陀的大智慧來進入無相的布施。

  所以,凡夫永遠是凡夫,因為凡夫斤斤計較,既不能捨,又要取得最多。所以,佛陀在這裡告訴你一個最大的、最有智慧的善業,就是不管你在布施什麼法,你一定要知道一切的法,不能取也不能捨,沒有取也沒有捨。

  那這一些法是如何產生的?是包括什麼?所有世間的萬法都包括在內,人也是法,物也是法,智慧也是法,種種你在用的、吃的、做的,都叫作法;就是宇宙萬法。

  佛陀講,這些法不是任何人可以製造出來的;這些法也不是永遠都歸屬於你的。因為法無自性,你要明白法本身沒有什麼性質的;它不是實際的,它不是實有的,它沒有自性的。

  法是依照因緣而生的。法產生作用,是因緣而生。要知道,萬法依照因緣而產生,然後依照這個因緣滅了而滅。所以法的生滅完全是依照因緣這兩個字,因緣有了,它就出生;因緣沒有了,它自然就不在。

  譬如我們今天修黑財神法,我們召請黑財神,我們修祂的法,希望祂能夠加持我們。所以今天這個法的因緣就出現了。你講真佛宗有很多很多的法,但沒有用到,法緣即不生。一定要有這個法緣產生了,這個法才出生。所以,法是依這個因緣出生的。

  如果沒有這個因緣,這個法本丟在地上,好幾張紙或一百張紙,這也是空的,沒有什麼作用。那麼我們修了法,法緣生了;今天回家你又把它忘了,這法緣又滅了。所以,不是你修一次法,它永遠跟著你的,天底下就是沒有這麼好的事情。

  今天你沒有求到,那是你的命啊!今天你求到,這是你前世修來的福分啊!所以,對於法,不能取也不能捨,它不歸於你主宰的,因為法本身根本就是沒有自性的,該出來的它就出來;該滅了就都滅了。我常常要講,親情友情也是法,這個人情也是法,要不執著,見相不著相,見相不離相,見法離法,以這樣的心態自處,才能夠清涼自在。

  所以,要有這種不取不捨,知道一切法不可得,無得無失,一切莫非因緣的最大智慧。

  今天你用盡方法,子女念書老是念得不好,很氣很氣,這時候你想到佛陀的道理,智慧生出來了,你知道一切法莫非因緣,父母子女的親情也是因緣;因緣不好,強求不來。好的因緣感謝;壞的因緣也明白。這一世你從惡緣當中悟到這個緣,知道十二因緣觀,你也可以開悟成「獨覺」、「緣覺」啊!你因這個因緣開悟,要感謝的。你這一世有因緣聽到佛陀的教法,才能夠當下解脫,要不然多生多世碰到冤家,每一世都是爭權奪勢,不是你活就是我死,都是這樣的。

  很多父母是為了子女來佛堂,求財神,求觀音,求師尊,求金母,但是到最後本來痛苦的人變成快樂的人,他解脫了。子女不聰明,他變聰明了,他學了很多智慧;子女不開心,他變得開心了。

  所以,佛法完全是用智慧來轉這個環境,入一相法,起於智慧,這樣子你就成就了。所以這是在一念之間,能夠轉境,不被境轉,你就會很flexible自在,很有融通的力量,很能夠隨順。愈能夠隨順的人,愈能生存,是最適合生存的人。

  所以在任何一個環境,能夠隨著境界任運,去轉動,不取不捨,看出一切都是極短暫的因緣,不去執著,有這種智慧跟定力的人,就能在任何環境當中,都得到最大的快樂,最大的解脫。今天就談到這裡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