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師尊文集導讀》
在真佛密法裡,最重要、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,就是入三摩地。入三摩地,需要下很大的功夫,還要掌握竅門,並且要有一定的悟境,才能一層一層地深入和淨化自己。
如果不能成就三摩地,行者不可能真正的得到淨化。所以說,《三摩地的玄機》一書,是真佛弟子難得的寶典,書中的任何一篇文章,都是無價之寶。
今天導讀的這一篇,也是此書最基本的一篇「想一想你自己的人生規劃」。師尊在文中說:「人活在世上,只是短短的百年。時光易逝!年輕時忙於讀書。中年時忙於職場。結婚後忙於家庭。有了小孩忙於養育。老了忙於健康。接著:不能動了!死了!(這幾乎是人的一生,這樣子的人生,如何能逃業報?)所以:你必須在這麼短暫的人生中,及早醒悟,需要禪修,跳出六道輪迴的框框,達到四聖界。……不要迷失在業海之中!不要隨波而行!不要顛倒!你要永遠的心靈平靜。」
這些話過去有些都已經聽過了,有些聽了就忘了。但是現在再看師尊的這些話,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,感覺字字如千斤,特別觸動自己的心。
前幾天,與家人聚餐,信天主教的兒子突然問老爸:「你有沒有想過,將來有一天你會到哪裡去?」我這才驚覺,時間真的過得很快,轉眼當年的小孩,如今已年過四十,也開始思索死了以後要到哪裡去的問題。他的老爸回答:「沒有想過,還不是像睡覺一樣,眼一閉就走了。」兒子說:「上帝說,死了以後,信祂的人就可以上天堂;不信的人,可能會下地獄。」
剛好當時客廳中的電視正在播放一名牧師的演講,他說當年他站在911遇難的大樓對面,親眼目睹慘劇的發生,當時還以為是在演電影,要知道,在那棟大樓裡上班的人,幾乎全都是精英,但是那些人卻無法知道,那一天是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天。他當時的感悟是:「無論是什麼人,都沒有辦法預測自己的未來。」
「死了以後要到哪裡去?」這是一個最嚴肅的課題。基督教因為上帝答應將來帶信徒到天堂,所以因此而信。做為佛教徒,更應該思考將來自己要走哪一條路。佛陀的教化是「寂滅」,即是如何能回到佛子本源的方法。「寂滅」用在任何一世,最終所擁有的,仍然是「寂滅」。自己的肉身終歸寂滅,所有的財物終歸寂滅,我們來自於「寂滅」,我們終歸於「寂滅」。而老子的教化是「無為」,一切所做皆歸於「無」。
記得我剛皈依的時候,遇到很多的考驗,晚上常常睡不著覺,那個時候佛菩薩就教導我用「無」來對治;有煩惱,有貪心,有干擾,有障礙,我就想一切終歸於「無」,於是就可以睡著了。我是這樣被磨了三十年,所以才能身體即使病得四大分散,仍然可以照常做法會,這是師尊佛菩薩的教導,推我上「無為」之道所致。
如果一切都要「有」,如何甘心入「寂滅」?而孔子的「忠恕」思想,正是做人的基本。現代人能夠做到忠貞和寬恕別人,也是不容易。常常看到路上開車稍微慢一點,就被後面的汽車按喇叭,甚至還被罵的現象,可見,原諒別人也是很難。忠恕才能「圓通」。莊子的「逍遙」,是因為看得開,像師尊無論遇到什麼障礙,都無所謂,皆因「明心」之故。孟子的「養氣」,如師尊所說,因為「平等性智」故。
最後師尊點出重點,「不管哪一門派,不管是如何的修行,最重要的方法是:禪定入三摩地了!」因為只有在禪定中,才能明白什麼是「明心見性」,什麼是「本來面目」,而所有這一切,都需要行者做入三摩地的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