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任運慈悲來轉法輪
<蓮慈金剛上師2001年3月15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九講講經開示>
「禪定是菩薩淨土。菩薩成佛時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。」「智慧是菩薩淨土。菩薩成佛時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。」這裡講到禪定和智慧,菩薩所以能達到四聖界的果位,是由於累世累劫修禪定而證得的,智慧也是因為禪定而產生的。所以我們知道「定慧」是菩薩的兩個翅膀,不修禪定,你沒有辦法達到智慧解脫。而這菩薩必然證得了清淨的智慧,所以祂成佛的時候,正定的眾生,自然而然也會受到祂的攝受,來到祂的國土。
「正定」是很高妙的成就,你的心能完全不亂,才能稱其禪定境界叫「正定」。你的心還會動搖,雖然你的身體是在做禪定的功夫,但是你的心還不能完全定住,你的禪定功夫就不叫「正定」。所以正定跟你的心是有關係的。
我們一般初修行的人,雖然也修了不少時間的禪定,但是很少人能夠達到「正定」的成就,因為你的心沒有辦法在一時半刻中不亂動。我們密教也有講「大定」,師尊也有講「大定」,「大定」就是「正定」。「大定」是如何產生?就是在空和樂,這兩端你能夠把它平衡,定在這個境界,這才是「正定」。如果沒有辦法平衡的很好,你這個定還不算好,所以禪定是很深的學問。
最近我比較喜歡用種種的方法,來修禪定。一般是在壇城前面,另外你可以用其它的方法來修禪定,可以用色、可以用聲音,來幫助你禪定;可以用香味、可以用觸受,也可以用你的意識,用你的地水火風四大來修禪定。所以我也是慢慢在這些法門裡鑽研,用各種方式來鍛鍊自己。最近我喜歡到外頭走路,在走的當中,就是一種行禪。所以種種的方法,都可以讓你日夜行禪定的。吃飯,你也可以修禪定;娛樂,你也可以修禪定;講話,也可以修禪定;行住坐臥,都可以讓你達到心的不亂。所以不只在壇城裡有這個學問,壇城之外的學問更大。
禪定到任何的時候都在修持,這個就是密教最高的成就。像密勒日巴,祂修大手印,就是禪定最高的功夫。你能在行住坐臥都達到禪定,你就能成為大成就者。
經典裡有提到,佛陀在圓寂的時候,本來是在四禪天,祂就把自己轉到三禪、二禪,祂就在禪定的境界中這樣調,調到最後,祂在某一個禪定境界中,圓寂入滅。這就是一個修行的人,如果你能達到正定,自然在定境中,還可以調你禪定的境界,你可以自主的。你沒有達真正禪定的成就,這些神通力是沒有辦法任運的。
「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。菩薩成佛時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。」菩薩是因為修禪定而達到成就,所以菩薩是無時無刻都永遠在禪定當中。為甚麼叫菩薩?如果祂永遠在禪定中,而沒有任何的作為,那就是小乘的行者,不叫大慈大悲的菩薩。菩薩雖然禪定功深,但是祂很慈悲,慈悲喜捨給眾生,同情眾生的苦境。所以菩薩成佛以後,自然會任運祂的慈悲心,來轉動度生的法輪,必然能攝受喜歡慈悲跟布施眾生的人,來到祂的國土。
譬如我們華光雷藏寺這個道場,向來都喜歡做善事,我就領導大家做善事;如果你不喜歡布施,也不喜歡管他人閒事,自然你就不喜歡華光雷藏寺,就不會來。如果你很慈悲、很善良,你聽到人家講,要幫助窮人,就想到窮人真的很可憐,那你很容易就會被感召。
像我們華光功德會青年組的年輕人,每個月都去探訪,還去收舊眼鏡,如果他們沒有慈悲心,哪裡會想做這個。年輕人正愛玩,有時間就去看電影、找朋友聊天,哪裡要去收這些破破爛爛的東西,但是我們的青年組,好像做得意猶未盡,很有勁的,這就是性向相投,自然就會產生在一起的因緣。
現在都是在講菩薩開悟以後,菩薩如何轉法輪。前面是講祂如何開悟的,接下來是開悟以後,祂如何轉法輪。一個是用慈悲來轉法輪,一個是用「四攝法」來攝受眾生。四攝法,就是用布施,教人布施,或是布施給他人,菩薩可以給你要的東西,讓你如願。還有菩薩用愛語,很溫和、很可親,讓人很樂意來攝受。菩薩也做利益眾生的行為,有病幫你治好病,有痛苦幫你解除痛苦,用利行來接近你,讓你接受祂。此外,還有化現在你周圍,你有出世的觀念,祂就化現一個比丘或比丘尼在你身邊,你喜歡做推銷員sales man ,祂就化為一個sales man, 做你的朋友,跟你共事來攝受你,這就是菩薩的四攝法。
像你們現在來學佛,每個人有不同的職業,你們回到自己的生活圈,你們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攝眾,那你就是在行菩薩道。你是商人,你就去度商人的朋友。你是家庭主婦,你就可以跟其他的家庭主婦聊天。你是工程師,你就慢慢影響你工程師的朋友。你是數鈔票的、記帳的,你也可以慢慢的攝受他們。
現在講講我自己,我現在多了一個職業,就是當武功(金母功)的師父,這也是我的方法之一,也是一種攝受眾生的方法。他們喜歡的事情,你去教他們,去接近他們,這是對症下藥。就是度化跟你趣味相投的,趣味不投的就不會來,但是至少你用各種方法引導眾生來學佛,這都是方便的方法。
底下就是要說方便法,你不能老古板,只教人念經,不教人其他功夫。為了眾生還是要犧牲,要想盡辦法讓他們開心,讓他們願意來接近你,跟你來學佛。所以當菩薩,有菩薩的苦衷,不能都是道貌岸然,這樣只能度到少部分假道學的人,另外一類的普羅百姓,就很難度到。
所以說「方便是菩薩淨土。菩薩成佛時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。」祂用了各種的方法,小乘的法、大乘的法、世俗的方法,都運用上去,要讓各類的眾生都能接受。
大乘就像大輪船,方便方法越多,容量就越大。像師尊,三教九流的弟子都有,祂的弟子有囚犯、有舞女、妓女。現在師尊退隱了,但祂並沒有休息,祂隨緣度眾生,隨因緣去到那裡,就度那邊的眾生,所以是更加的自由自在,無罣礙的任運。師尊不一定是要穿法王衣、戴法王帽、坐在法王座上才度眾生,真正能夠度眾生的人,不管甚麼相都可以度眾生,不管在甚麼地方都可以度眾生,即使不用肉體,也可以用法身度眾生。祂也不一定要面對著跟你講話,來轉法輪,這就是祂們的方便方法。
這些任運的方便方法,都是很自然的一種反應,真正的菩薩是任運自在的。祂看到甚麼,自然就是用適合他的方法來度。
佛的境界更高,祂根本不覺得祂在度眾生。菩薩還會想要度眾生,佛說:「眾生在哪裡?」有眾生等於沒有眾生,有度等於沒有度。師尊講:「有宗派等於沒有宗派。」佛的境界是不同的。
底下講「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。菩薩成佛時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。」所謂三十七道品,第一個講四道,就是「加行道、無間道、解脫道、勝進道。」加行道,就是你如何打基礎,讓你能力堅固,就是我們在修的加行。無間道,就是你能無怨無悔、孜孜不倦的去做,不間斷。解脫道,就是你能夠真正悟到解脫的真理。勝進道,就是在這三個之外,你更不斷的精進,達到無學的果位,圓滿的往前去。
還有四念處,就是身念處、受念處、心念處、法念處。身念處,是你要觀身不淨。受念處,你要觀察種種的覺受是痛苦的。心念處,你要觀心無常,佛陀講人的心,本來就是無常。法念處,要觀法無我,法是無自性的。
所以四念處,就是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我記得剛開始學佛的時候,整天就在唸這四句,很好用。你愛身體,你就告訴自己,身體不淨,受是苦,心無常,法無我,你念頭要這樣轉,要不然,你沒有辦法超脫。
還有四正勤也是,正勤就是精進,勤精進。已經產生的惡,你覺察到了,要很精進的斷掉。還沒有生出來的惡,不要生出來,這是預防的功夫。一個是補漏,已經造惡了,趕快去懺悔。一個是還沒有生,提醒自己不要去做。還沒有生的善,要催生讓它出來。譬如你本來都不喜歡助人,現在你願意伸出援手去幫助他人,這個也就是勤精進。還有就是已生出來的善,你讓它增長,這也是一種精進。你本來就很愛修法,那你現在想辦法,讓自己修得更多,隨時都在持咒,這個就是增長。
四正勤這樣做的時候,會增加你的福慧,業障會消掉。這個精進三十七道品,一定是學佛的人要督促自己去做的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