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蓮生佛,頂禮歷代祖師,頂禮南無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,壇城上師三寶。
各位法師、助教、同門師兄姐,大家吉祥。今天我們講《金母收圓寶懺》「省過品三」裡面的一段經文:「勵志唯嚴。省過難容昧理。修身勿忽。知非自易明機。畏聖人之三畏。唯善是趨。思君子之九思。當仁不讓。暗室莫欺。思惟慎獨。邪緣勿染。杜漸防微。」
這一段經文講得非常端正,而且很重要。每一句都讓我們不漏失微小的過失;讓我們反省自己的過錯。省過,就是反省自己的過失。勵志唯嚴,勉勵自己,堅強自己的志向要嚴格。勵志是指修行的行者,發了一個向上的志願,唯一的勉勵方法就是要非常嚴格。省過難容昧理,反省過錯絕對不容許違背正理、昧理,「理」是指聖人的道理。反省,要反省的非常徹底,而不是馬馬虎虎、很隨便,要很嚴格地審查自己任何的過錯,有違反正道正理的,我們要一一的把它割除,不可容納和開解自己,容忍自己一再的犯錯。真正要省過的人,是完全要對治自己;而不是對他人很嚴,對自己很寬鬆。 瑤池金母是道教的祖師,最高的神仙,這句話完全在講修道,道德是以最高的標準來衡量。以前的人,人人修,人人得,是因為以前的人修身很嚴,改過非常的徹底;能夠堅持自己的志向,不會見異思遷,畏難而不做。現在的人為什麼修行這麼難,屢修屢敗,十人修,十人敗;萬人修,萬人不成,就是因為對自己太寬容之故。
最近蓮生活佛盧師尊在台灣雷藏寺開示講,師尊最怕的就是弟子,現在的弟子與以前的完全不一樣。弟子要什麼,師父就要答應,予取予求;只要給弟子想要的,弟子才會恭敬和跟隨。如果有一點違背弟子的心意,讓弟子不開心,這個師父就會被弟子拋棄,甚至被弟子陷害。末法的眾生習性很重,是完全不同的風氣。所以,有心要學佛修道的人,這一品省過品,是很重要的,不能怕嚴格,不能怕難;自己要對自己開刀,自己動手鏟除自己的毒瘤,和惡習、惡性。如果有善知識從旁提醒,要能更加歡喜信受,不可懷著仇恨的心,任意反抗,因為這不是修行的態度。
「修身勿忽。知非自易明機。」這也是一句至理名言。修身一定不要輕忽,勿忽,不要馬虎、草率、忽略的意思。這一句是重申上一句的意思,知道自己做錯了,觀念不對,想法、行為不對,自然很容易明機,即辨明真正的智慧。「自易明機」,也就是自己本身的觀察力會出現,洞然顯露本身的智慧。如果完全不懂得觀察自己,做對了還是做錯了,起心動念完全馬馬虎虎,糊里糊塗,從來不去察知的話,本身的智慧絕不會出來;跟著自己累世的無明,永遠在做錯當中;多生多世都是跟著非道在做在想,真理當然不會明。
「畏聖人之三畏。唯善是趨。」「畏」是「敬畏」的意思,不是害怕。敬到極點會產生畏,是尊敬、崇敬的意思。聖人三畏,出自孔子的《論語》:「畏天命、畏大人、畏聖人之言。」聖人才知道天命;聖人已經修到非常的清淨,完全依天理做事,所以知道天所賦給自己的最正的道理。而「大人」,這裡講的不是年紀,不是指時間,而是道德。「大人」就是道德已經修的很高的人,是指修成就的道德之士。「聖人之言」是指聖人交給眾生的修身修心的、教導向善的這些道理。所以,想要修成聖人的話,就要遵從聖人的這三個方式和途徑,永遠遵從天命,永遠修身修心,永遠聽從聖人、善知識的善言善語的教導。「唯善是趨」,趨即遵從,意思是只做善的,只聽從聖人、成就的道德之士的善言善語;聽從上天讓我們做的正理。這就是在反省自己的過錯之後,同時要遵從的至善正理。 「思君子之九思。當仁不讓。」一般人的思想,都是胡思亂想的妄想,修行的人就要想的不一樣,要以君子的想法來想。當仁不讓,即不讓人家,依此去修行。你認為好的想法,就要率先去做,不要隨便地隨順世俗的事情。「君子之九思」,是孔聖人之說。孔子曰:「君子有九思:視思明,聽思聰,色思溫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問,忿思難,見得思義。」這是講我們眼睛所看的,耳朵所聽的,嘴巴所說的,身體所做的九種思維的修行方法。「視思明」,眼睛要看明白,用智慧的觀察力。同樣一件事情,有修行的人與沒有修行的人,所看出來的方式就不一樣。比如師佛所做的,眾生就看不明白。師佛跟小孩子很親密,跟小孩子玩,我們看,與眾生看的就不一樣。我們看師佛,像小童子一樣與小孩子在一起,完全沒有隔閡,正是赤子之情。而眾生看,就會用有色的眼睛去看,是思不明之故。「聽思聰」,聽到一句話,要想得很清楚;同樣一句話,要懂得聽。比如前段時間師佛在西雅圖,中午吃飯的時間,常常聽師佛的開示,有的人就聽不明白。這是因為不同智慧的人,聽出來的層次就不一樣。「色思溫」,是臉色、形像永遠很溫和。「貌思恭」,相貌要恭敬有禮,不要過度的傲慢,不要輕視他人,不要老是要霸凌別人,在學校的霸凌,在公司、在社團、甚至在佛堂,都會有霸凌。這是因為沒有君子九思的「色思溫」、「貌思恭」之故。這一點很重要。修行之人要色溫和,貌恭敬有禮,這樣才是道德之士的作為。否則,即是沒有道德、不是在修身養性的人。「言思忠」,所講的話要忠厚誠懇。「忠」的相反,即「虛假」,要不虛假。「事思敬」,敬是恭敬,做事認真負責任,即是敬。得到一個任務,無論是做義工、還是有酬勞的,都要恭恭敬敬、很認真地去執行,即是君子的修行。不能因為是義務沒有酬勞就不恭敬,敷衍了事。心裡想的是,我又沒拿錢,你應該感謝我的,隨便做做就好,這就是傲慢、不負責任的想法。不是自己的事,是公家的,就亂做,或浪費,這些都是不負責任、懈怠的過失。
「疑思問」,有疑惑一定要去求教別人。做學問不可能不求教他人,學佛更是最大的學問,當然更需要求教。累世的無明如果不虛心地求教,如何能解除自己的疑問?所以,「疑要問」。比如在西雅圖的時候,每次與師尊一起吃飯,這是唯一能夠請教師尊的機會。所以我就儘量把我的疑問問出來,根本不管這個疑問是否高明,也不管是否愚笨,都要問出來。這是求學的精神。反之,大家在佛堂有疑問,也要來問上師。因為金剛上師有代師教導的責任,不能把金剛上師當成是一位,只管柴米油鹽的世間物質的算命師。「忿思難」,生氣的時候要想到有災難。生氣的後果就是災難;「生氣」稱為火燒功德林。所以不要意氣用事,亂發脾氣,否則一發而不可收拾,就會變成災難。對朋友發脾氣,可能從此斷決了好友的感情;對師長發脾氣,業障更大。總之,要「忿思難」。「見得思義」,「得」,可以拿到的;「義」,義理的意思,即看到有利益的東西和事情的時候,要想想我該不該得。不能像一般人一樣,對自己有利的就搶破頭。比如聖誕節到了,每一個都去shopping,有的人會將沒有Sale的標簽與有Sale的標簽對調,這樣就能買到減價的貨;有的人根本就想不勞而獲,所以過節的時候,竊盜最多,就是見到利益的時候,完全不顧義理。有一句話講: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。」以上就是君子的九種想法,是衡量君子與非君子、大人與小人之區別。大家看看自己符合了幾條?符合越多,離君子的距離就越近;如果一條都沒有,那一定是正人君子的相反──小人。人成即佛成,做人要先當一個君子,學佛才有希望。否則,學佛不成,因不如世人故。所以反省自己的思想和過錯,不要推讓,你行你來做,我不行我不做,「當仁不讓」的意思是,你一定要堅持,一定要遵從這些原則,不要謙讓、退縮。 「暗室莫欺。思惟慎獨。」在暗的房間,不要以為沒人看見就可以胡作非為。比如停電的時候,商店就被搶了;燈亮之後,架子上所有東西都被搶光了,暗室很容易就會做出欺騙的行為。這裡說,即使在很黑暗的地方,也不要做昧良心的事情,更不要做欺神騙鬼的事情;不要白天做君子,晚上當小人,還是要唯善是趨,思君子之思。思惟慎獨,慎,是謹慎小心的意思;獨,是一種高超的道德。要很小心的維護自己的道德很深、很高,即使在黑暗的別人看不見的地方,也要一秉初衷,一以貫之,合乎至善、至真、至道,合乎中道之意。
「邪緣勿染。杜漸防微。」人在世間依緣分而生活,緣有善,有邪。邪的緣分不要跟著去受污染,不要隨波遂流的意思。別人去吸毒、去賭博、去騙錢,為了好處去做奸商,比如現在有地溝油、餿水油,這個是不好的,就不要跟著去做。大生意人做大壞事,小生意人不要去幫凶,餿水油已經被禁止了,小生意人覺得有利可圖,還去賣,也有這種趁火打劫,發不義之財的小生意人。還有戰爭的時候,有的人專做這些殺人生命販賣武器的事情,來發戰爭之財,這些就是跟著不好的惡緣去做事,染上之後,將來就會變成惡人。因為習性已經出來,所以要杜漸防微,杜就是防止;漸是一點一點去做;壞事是由小惡一點一點累積,將來就變成大惡。所以即使是最小的惡事,也要把它斷除,這是需要很強的毅力才能做到的。比如偷一點斤兩以為沒什麼,不知不覺習慣了,就會越做越大,最後變成很大的壞事。一世做一點壞事,二世再做一點壞事,三世做更多,越做膽子越大,到有一世時,就會變成殺人放火。所以不要因為惡很小而去做它;不要因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。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
眼睛亂看,耳朵亂聽,嘴巴亂講,看到後來,聽到後來,講到後來,就被污染了。眼耳鼻舌身意六賊全部漏,就墮落了。
《金母收圓寶懺》是瑤池金母講修行的一個基礎方針和方法,一定要這樣遵守,才能夠成為一位正人君子,以這樣的基礎去做,成佛成聖才有希望。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