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梁皇寶懺」卷九懺文是幫所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懺悔,勸請它們回心向善,同時祈請懺文中所有佛菩薩放光加持,讓它們能夠恢復最美好的本性。

第十懺是懺悔自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不執著於六根對出去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迷戀。佛教稱十八界,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和六塵色聲香味觸法,加上六根六塵在最深層裡的六識,由此產生種種世間萬法,加起來就是十八界。現在師佛講的「大佛頂首楞嚴經」,最後就是要清浄我們的六識,把六識浄化,就成就了。我們拜懺,不只是要懺掉身體所造的殺盜淫妄酒的外相惡業,還要懺進裡面的意識,連意識裡的業都要懺掉。所以,第十懺就是讓你做六根六塵懺罪的迴向,這是很深的一種大清浄。

        「梁皇寶懺」好就好在這裡,讓你的十惡業全部懺掉,發起大菩提心,從第五卷開始到第十卷,全部是對症下藥,幫助六道眾生,藉懺文發心讓眾生得到還浄。如果能夠真正進入懺文當中,發起菩提心,祈求所有六道眾生都能夠清浄,這就是在做菩薩行。因為發大菩提心利益六道所有眾生,你本身就是一個大菩薩。「梁皇寶懺」真的是很好的懺本,非常完整。幫助和提醒做人不能太自私,不能只想著自己,自己有就好,自己健康就好,自己美就好,自己富有就好,想不到別人。佛教講的是心心念念都要照顧眾生,是慈悲喜捨的菩薩道。以前拜懺只知道拜得好辛苦,一想到拜懺就望而卻步。聰明的就第一懺和最後一懺來拜,中間不來,表示有始有終,這是投機取巧。好像學校開學第一天去註個冊,中間統統不來上課,最後一天期末考才跳出來,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,沒用的。同樣的,佛法也是這樣,為了自我安慰,有報名,有交錢,但是沒有發心,人不來,抱著僥倖心理,是得不到佛陀教的解脫方法的。佛教是幫助你解脫,最終脫胎換骨,從輪迴變成最清浄永遠不退轉不輪迴的境界,轉凡為聖,靠投機取巧是絕對不可能的。修行一定是按步就班,一步一腳印,苦修苦行,信願行三者不能缺一。相信之後就要發出願力,然後依願力去實修,信願行是這樣去做的。

        有時候,修行的過程中會有神通出現。天眼通,可以看天看地;天耳通,可以聽到法界的聲音;他心通,知道他人的心事;宿命通,知道每一世輪迴的現象;神足通,心念想到哪都可以去。這些能力因人而異,修為不同,層次不同,力量不同,程度也會不同。還有一是漏盡通,煩惱無漏,身體無漏,心無漏,是佛的成就。雖然佛的肉身跟眾生一樣,會病,會死亡,但佛性永在,不會隨著身體而滅掉。師佛曾開示:法眼看因果,慧眼看空幻,佛眼看慈悲。成佛的時候,其實自己是沒有的,只是一個空性,因為眾生的因緣,佛因慈悲眾生而住世。我們本俱佛性,經過多生多世輪迴,佛性被六根六塵六識污染而蒙蔽,充滿無明和貪嗔癡疑慢。因為受身入了母胎,跟父母精血配合產生基因,所以孩子出生即已污染,以為這個身才是真實的自己。但事實上,一切都是因緣的假合,並不是真的自己。二千六百年前,佛陀徹悟本性,傳下佛法的智慧在娑婆世間。我們有幸能夠學佛,不能只學表相皮毛,一定要下功夫深入佛法,去實踐。把自己學到的佛法,應用到社會中的每一件事,實踐佛法。在任何環境任何因緣下,利用所學所悟到的智慧去實踐佛法。社會等於是佛法的實驗室,不用等到成佛後才去利益眾生和自己,隨時都可以應用。

        清晨禪定時,看到一黑衣人雙手打開從懸崖上跳下來。自殺的人以為死了以後就能解脫,其實不是的,自殺等於殺佛,出佛身血是重業,會下很深的地獄。死亡之後,會一再重覆自殺那一刻的痛苦,一次次地自殺,所以千萬不要走絕路。走不通的時候,只要好好去領悟佛陀教的智慧,就能夠自救。我小時候也有很重的憂鬱症,活得不耐煩,覺得生在這個世間很莫名其妙,不習慣。現在知道應該前世是修行人,現在來到世間覺得人生沒什麼意義,負面思想很重。後來吃安眠藥自殺卻沒死成,覺得自殺挺痛苦的,於是開始好好讀書,不再逃避人生。自從皈依佛以後,不但自己快樂,也帶給身邊人快樂。所以,人身寶貴,絕對不要丟棄自己,好好去把自己的念頭轉正,超越自己負面的思想。在痛苦的時候,要觀察自己,到底是在痛苦什麼,想不通,把經書拿起來念一念,讀師佛的書,它會提醒你,隨方解縛。一定要用智慧來超越自己的生老病死種種八萬四千煩惱,讓自己活過來。這個時候,你就會發現,原來外面的空氣這麼好,太陽這麼亮,風吹起來這麼涼,好像忽然從冰天雪地的冬天來到春天一樣,馬上轉化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在信願行的時候,就是讓自己從泥沼裡把頭伸出來,又可以呼吸了。每天都要善用佛法解脫自己的煩惱,不能死念書,沒有那本經就死定了。要活用佛法,就像梁皇寶懺中,每一懺都有一位菩薩,第一懺是一地歡喜地菩薩,第二懺是二地離垢地菩薩,一直到第十懺法雲地菩薩。法雲地菩薩是等覺妙覺菩薩,衪在任何環境中,十法界通行無阻,得妙樂妙喜,永遠快樂,絕對沒有煩惱。不被塵埃沾染,如如不動,平等不二,永遠在空性當中,自由自在。

        昨天碰到一個故人,已經不來道場了,聽說是精神狀況不好,一直住院。我知道他經濟狀況也不好,一個是房子問題,沒錢供房子;另一個是感情問題。我勸他把房子賣了就可以還債了,感情的事看開就好,年紀也沒有多老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,為什麼不爭取時光活得快樂一點?我比他大很多,還每天出去運動,爭取快樂健康過生活,而他出去是在那裡憂愁,不懂得把自己的心態轉一轉。在我們眼中,他年紀輕輕什麼都有,但是在他的眼中,他好像什麼都沒有,一點挫折,就對自己失去信心。要說信心,我五十幾歲的時候,瑤池金母讓我閉關修行,一關就是十六年,等到出來已經是一個老人。最沒信心的應該是我才對,但是今天我跟道伴講,我以前走路身體直不起來,走路東倒西歪。但是現在我走得很直,我就是不要給它老,我要練到有力氣。活一年也要有信心,也要直,活二年,活三年當然更好,我就是要善用每一天。因為我是佛陀的弟子,二千六百年之後,我們還在念佛陀,表示佛陀的精神還在。我們只要精神在,再把精神浄化成佛性,佛性就絕對不會死。所以,我們人走了沒關係,但是精神要在,就是要活到老修到老,千萬不可以失去信心。

        想要與佛陀一樣成佛,精神永在,就一定要慈悲。對自己慈悲,對眾生慈悲,對自己過去世的冤親債主要慈悲,甚至對畜生也要慈悲。釋迦牟尼佛有一個典故,一頭瘋狂的大象沖向佛陀,但到佛陀面前時,忽然靜下來。因為佛陀將大象也看成佛,沒有分別心。被畜生攻擊是因為自己有惡念,用最溫柔的心態從它旁邊靜靜走過去,它感覺不到敵意,保你相安無事。這就是實踐佛法,看到人實踐佛法,看到動物也要實踐佛法,平等愛心,當一個慈悲的菩薩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