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經講繹:《佛遺教經》 文/蓮慈金剛上師

蓮慈金剛上師

 

        今天是我們佛教的教主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涅槃正日,因緣際合,所以我們特別啟修釋迦牟尼佛念誦法,同時也誦了佛陀的「佛遺教經」。「佛遺教經」是佛遺教三經其中的一本,另外還有「八大人覺經」以及「四十二章經」,這三部經共稱為「佛遺教三經」。這本「佛遺教經」非常簡明的摘要佛陀圓寂的那一刻,給予弟子們的最後教導,是一本很珍貴的經典。

        當年,大阿羅漢將佛陀在世時,所說的開示法語集結成冊,才有今天二千五百年之後,尚有經典來流傳佛陀的聖教,這是最殊勝的。沒有文字般若的傳播,今天的佛教就難以流傳一代又一代。在數千年後我們還能夠聆聽、研讀佛陀在經典中的教誨,見字如見佛,如聞佛音,得佛智慧,這是前人留下來的最殊勝的貢獻。

        有經之處必有佛,這句話是真實不虛的,我們對待經典就好像我們聆聽佛的教誨一樣,要產生最殷重最恭敬的心去信受奉行,這是佛教徒應有的基本禮敬。所以,不要隨便撕毀經典,也不要去賤踏,犯不敬罪。凡拿到經書,要奉為最珍貴的禮物,是最珍貴的法寶,供奉在自己家裡壇城,常常勤擦拭拂塵,勤誦念,由經中虛心領受佛陀的教誨。

        在這本「佛遺教經」中,佛陀給予阿羅漢弟子們的最後教導都有哪些呢?其中第一個,佛講的就是「戒律」。我們大家都記得佛陀最有名的教示當中,有一段跟阿難尊者的對話。阿難尊者在佛臨圓寂前的那一刻非常悲戚惶恐,因為他在佛陀身邊服侍了十八年,但是直到佛陀圓寂前他仍沒能開悟,所以他有不安跟惶恐。他問佛陀:「請問佛陀,袮圓寂後,我們該怎麼辦?我們該以什麼為我們的導師?」因為他們一生都是追隨佛陀為師,沒有他人,所以這唯一的大導師佛要走了,那要依持什麼呢?佛陀很安靜的告訴他:你不用擔心,你就「以戒為師」。這是佛陀非常簡明肯定的一句囑咐。

        戒律,是佛陀在遺教三經裡一本初衷的一再強調的。比丘們修行者最重要就是持戒,沒有戒律,不叫做修行。修行一定要管束自己的心,戒是管身管口管意念,最終是管自己的心。在「佛遺教經」裡佛陀講的非常嚴謹,大家可以從經典裡頭看到,這是當時的社會,二千五百年前的社會,跟現在完全不一樣。那時是農業社會,極為貧窮,所以祂要出家人什麼俗事都不要也不可以做,衹全心全意遠離世俗的物質,專心一意修「出離」。所以比丘要到山洞、墳冢、樹邊、水邊,這些荒蕪人跡的地方,好好修行。其他如煮炊、種植、養蠶種種謀生營利,沾染世俗的任何事情都不要去碰。如果依佛陀的教化去修,千人修千人得。當時的比丘們專修清淨行,只有乞討,過午不食,修得很清苦,守戒守得很嚴謹。僧人不煮炊不蓄缽以乞食為生,一日二餐,過午不食。飯缽也不可以挑金銀銅做的,只能用最粗糙最原始的瓦缽。不像現在大家吃飯的道具多講究。衣服也是穿糞掃衣,沒有色澤的。也沒有穿鞋子,赤腳的。頭髪要剃乾淨,不可以留‎鬍鬚,就是一身了無牽掛就對了,不許為物質而煩惱,這是身的守戒。

        那心的守戒是如何呢?佛陀教要「忍辱」。佛陀曾經有五百世做忍辱仙人,既使人家要割解祂的肢體,祂也給的,是這樣子忍辱的苦修。還教導要「精進」,要非常的「精進」,什麼事情都不要亂想,一心求解脫之道,不要想跟修行人沒有關係的世俗風塵事。佛陀說:「知足常樂」,要知足少欲,不要增加欲望。確實,我們如果有一個欲望滿足了,接下來會有第二個欲望產生,再三、再四,源源不絕的欲望會產生出來,所以乾脆不要一味的沉迷於自己欲望的滿足。要知足少欲,滿足於自己的床,不要挑睡覺的地方;滿足於自己的飲食,人家供養的不要挑剔,不能找富貴人家去要飯,也不可以挑食,施主給什麼吃什麼。

        佛陀當年有一個故事,佛陀路過一個小地方,有幾個小孩子在那裡玩耍。他們看到佛陀一行人過來,一時玩性一起,就跑到佛陀面前說:佛陀,我們要供養你。佛陀說:好啊!而他們給佛陀的,竟是一堆石頭,把他們遊戲的石頭去供養佛陀。但是佛陀也不生氣,仍然和氣的接收了小孩子們石頭的供養。所以,人家給什麼都滿足,心中不生嗔怒,這就是阿羅漢的修行功夫。也正是斷除世間的貪嗔癡疑慢、色聲香味觸五欲,才得以修證阿羅漢果。

        佛陀還教導,在精進當中最重要的是修「禪定」。「禪定」會讓你修成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這也就是現在我們常常聽到師尊和善知識教導的「制心一處」這名句的出處。祂說修禪定要修到心能夠安住在一,一點都不會亂動。不見色動,見聲動,見香動,見法動,什麼都不動,就是制心一處。如此一來,一切就解脫了。比丘們唯一想的事情就是求解脫,所以祂強調要修「禪定」,同時要依照佛教的「智慧」做修行的指針,智慧增長,一旦大日的光明出現,就能夠滅除所有黑暗,身中所有生死輪迴的黑業自會全部消除。也就是要有智慧,有定力,才能夠以明滅暗,得到真正的解脫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一個佛陀在這本經裡教導的,要體認「無常」。佛說人的身體都是虛幻的,是無常的,世間的一切有為法都是幻相,都是無常。有會必有離,有聚會有緣起必定有緣滅有分離,所以不要憂傷。世間的一切都是短暫的無常的因緣。如果今天我要離開了,要示寂了,並不是悲哀的事情。祂安慰弟子們,不要因為祂要走了而惶恐、害怕、耽憂,不知所從。祂安慰他們,今天我這個身體已經是非常的年老脆弱,這一個身體是我的牢籠,因為有病,我需要捨棄這個身體,那就當做我捨棄了罪惡的身體,它只是一個假身,沒有用處了,豈不等於我把我身體這個賊人殺死了,得到解脫,從此脫離身體的捆綁,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啊!你們不應該為我這個敗壞的肉身而感到悲痛,應該為我歡喜啊!佛陀這樣安慰他們。

        你們將來只要依照我講的,好好持你該持的戒律,守住你的身口意,不斷的精進,體念無常 ,依「四聖諦法」——阿羅漢修行的方法,那就是「苦集滅道」。你們要想,在人世間是苦苦,八苦,苦不完的。而這個苦集結起來,就會讓你滅頂,求出無期。所以要用智慧的方法、解脫的方法來滅掉集眾苦於一身的這一人生。依四聖諦來修,沒有一個不能解脫的。所以我今天要走了,你們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依教行之。把我所教的應用在你們身上,並教給他人,世世代代的傳下去,就等於我的法身永遠不滅,永遠長存。雖然肉身走了,但是我的法身不滅,法身長存,並沒有真正的離開,這就是佛陀告訴祂的弟子們的。

        最後祂問了三次:你們大家對我所教的還有疑問嗎?佛陀很慈悲,祂問了三次,在場沒有人出聲音,祂的大弟子阿㝹樓駄出來令佛安心:佛所教的我們都已經明白了,我們現在已經沒有疑問了,我們會依照佛陀的教導努力去修,不到解脫我們是不會放棄的。這是佛跟祂的弟子們之間臨終的關懷和囑咐,異常的溫馨感人。佛陀是非常偉大的佛教教主,我們應當以最大的恭敬心,追隨佛陀的教化,時時誦經,時時憶念,時時領悟祂留傳給我們的最珍貴的法寶,直至成佛。

        嗡嗎呢唄咪吽。

     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twelve − nine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