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44講

修行是要從一個口齒伶俐的人,修成木訥笨拙的人;要從一個腦筋一級棒的,變成很單純、很專一的人,把滿腦子的煩惱化為無,這是需要用全部的功夫去修,是不能掉以輕心的。

分別見為二

<蓮慈金剛上師2004年6月20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44講講經開示>

密法是教導我們如何打開我們的心的法門,讓我們的小我與大宇宙接觸,甚至是融合。所以說,打開我們的心就是我們這一生要修行的功夫。

  我在代師接引眾生進入真佛宗的佛門的過程中,自覺責任重大,對自身的慧命來說,是很嚴肅的使命。也讓我生起很大的警惕心,就是如何引導眾生一層層向上,最後到達佛境,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因為自身並未成佛,如何能夠開解眾生進入最後的階段?在大家一起向上奔走的過程中,碰到不同的障礙,又要如何去開解?能夠再一次的引領眾生獲得突破?如果以這種嚴肅的心,來對待這件成佛的大事,我相信弘法者,當然不會把自己的時光與心,在每一次的聚會當中,輕易地草草通過。如果弘法者以引導的身分教導眾生,眾生很努力的修法、聽法、懺悔,但是所呈現出來的卻是毫無戒律的、荒廢無度的、是糜爛的,這就是引導者未做到該做的責任。因此,教與學是彼此之間都要付出很多的心力,教者努力的教,學者能專心一意地學,這才是成功的基礎。把學佛修行當做一件嚴肅、認真的事情,就是對自己今生與來世再作保證的事情。

  這些年師尊的開示與著作裡面,都一再的試著啟發眾生的佛性,其實眾生與佛之間的差別是很微小的。因為佛與眾生本身無分別,唯一的分別還是在「心」。即由凡夫的心轉為佛心,關鍵在轉化,要能把凡夫世俗的心盡量抹平,讓它早日變為佛心。這件事成功你就是佛,這件事不成功,你仍是煩惱的眾生。眾生的特點就是會有許多分別見,分別你我他、人我眾生的差別。有分別見,就會產生種種的邪見,如果能夠把這些統統抹掉,人人都是一尊清淨的佛。

  接下來《維摩詰經》裡面所講的就是這件事情。入不二法門品第97頁第一行。「妙臂菩薩曰。菩薩心聲聞心為二。」一般人的觀念,是認為菩薩的心與聲聞的心,是不同的,二者是有差別的。所謂菩薩心,是已經成就了不退轉的菩薩果位的聖人的心。而聲聞的心,是把自己本身淨化,這個人的心就叫聲聞心。菩薩是在利他的過程當中行菩薩行,證悟得到大乘的果位,聲聞則是自己本身離開世俗,躲進樹林、深山去獨修,不斷地把自身的業障、習性清淨,而得到小乘果位的成就,這樣的聖人叫作小乘聖人。這二顆心看起來是不同的,但是妙臂菩薩說,如果你能夠觀心相空如幻化,把它看成是虛幻的,就不會有菩薩相、聲聞相的分別見。無菩薩心,無聲聞心,是為入不二法門,這就是進入成佛的不二法門。

  心如何「空」?只有理論上先明白,才能懂得如何去修,這是學佛的人要修證的力量,也就是證量。雖然所有的宇宙間的萬法,都有它的相現出來,能夠看到、聽到、觸到、覺受到某一些相的出現,但是,你一定要把這些粗相,粗的外表的覺受,再進一步的進入到微細的智慧觀,用心的力量破除這些相。如果心力不夠堅固銳利,沒有辦法破除著相,心看到什麼就會迷什麼。譬如看到某人心生喜歡,一迷就著相。如果你的心能夠更深入一層的用你的智慧的銳力、智慧力去斷,告訴自己諸相皆妄,佛陀講所有的相都是幻,都是妄想出來的,就不會著相。

  眾生因為迷失了自己清淨的本性,即使過去曾是阿彌陀佛,但是今天在這一段時空裡,佛性完全迷失,所取代的統統是妄想與妄念。而這些妄想、妄念是多生多世熏習出來的。耳濡目染,從書本、從教育、從自己的見識裡產生出種種的觀念。而這些觀念是離佛道很遠的價值觀和智慧觀。以假為真,這就是眾生可悲的現象。認為不好的才是好的,認為假的才是真的,要轉移這種心念,一定要從基本的心的深處去下手,你要認定萬法是由你的心造出來的,而這一切萬相完全都是假的,一切的萬法與萬相都是空的,唯有如此,你才能得到清淨。

  一般學佛修行人,雖然能在理上明白這個道理,但事實上,實修未跟上智慧時,還是不堅固的。只是沙上建出來的一個塔,只要一個測驗,你的塔就崩潰。例如,有人認為自己已經證悟空性無分別,但是只要你行、住、坐、臥任何一個行動、一個言行舉止,當下就可以暴露出你根本沒有證悟不二法門。所以說,不能以為理上了解就是證悟,要事實上實修才能達到。這就是為什麼學佛的人,都認為修行很難,難就難在這裡。師尊也是認為修行很難,師尊在最近的文章裡,講跟不同的佛、菩薩對話,談的都是眾生的大事,關心眾生的慧命,關心度眾的事情,講到自己度眾生幾十年,弟子幾百萬,但是也不知道度到哪裡去了?但是佛告訴祂,你這一生能夠有一、二個真正的徒弟出現,你就偷笑了。意思是有一、二個真正敬師、重法、實修實證的弟子,就已經很不容易了,你還在唉聲嘆氣。

  這就是告訴我們,修行要得大成就,不是件容易的事,不是出名就可以得到的,也不是穿得很莊嚴亮麗可以得到的,更不是相貌美麗可以得到的。你要達到那種境界,是要當一個最笨的人,無分別見,現代人的術語叫作白癡。譬如老師問你這個大還是那個大,你說都一樣,他一定說你有問題,大小都不懂分別,白癡加零分。無分別心並不是指不懂分別美醜、大小、好壞,而是他有能夠看懂你、理解你的智慧,才能真正的無分別。

  修行是要從一個口齒伶俐的人,修成木訥笨拙的人;要從一個腦筋一級棒的,變成很單純、很專一的人,是不容易的。把滿腦子的煩惱化為無更是不容易,這是需要用全部的功夫去修,是不能掉以輕心的。

  所以說,我們在這短短的一生中,要非常珍重,好好修行,時時去修空性,時時參悟我們的心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2 × 4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