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05講

天女散花的典故,花代表了「五欲」的染著的力量,越害怕五欲的污染,他時時刻刻都要有斷污染的心,就表示祂根本的習氣還沒有去除。菩薩因為已經能夠轉化,所以祂在一剎那之間,就很自然的對祂不造成障礙,也就沒有煩惱的意思。

0b7a8202

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

<蓮慈金剛上師2003年4月17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05講講經開示>

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師兄姐,大家晚安!

  今天我們要講這個《維摩詰經》的79頁。我們上一堂開始談關於天女散花的典故。這個花落在聲聞的弟子身上,花就不掉下來,黏在身上。花掉在大菩薩的身上,就一點干擾都沒有,它就自然的掉落。所以維摩詰就藉這個典故來開示這個故事。是講一個已經脫離了五欲習氣的人,跟沒有脫離的人就會有這樣的差別。這個花就代表了「五欲」的染著的力量。所以聲聞因為還有在「斷」的這個階段,所以很害怕五欲的污染。越害怕就表示祂根本的習氣還沒有去除。他時時刻刻都要有斷污染的心,就表示這個根還是沒有完全淨。菩薩因為已經能夠轉化,所以祂在一剎那之間,就很自然的對祂不造成障礙,也就沒有煩惱的意思。這確實是有道理的。我們說修行的好壞,一般是指每一個稍為懂得佛理的人,也都會講經、說法。只要他道理能夠稍為開悟的,也能夠說得頭頭是道,講得很超脫。這個是道理上的開脫,真正呢?你要碰到種種的事情以後,才能夠顯現出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解脫。所以修行人隨時面對任何的一切,都是準備來考試的。像舍利弗,他們平常是修得很好,自己當然也覺得自己斷除五欲的功夫是很到家的。但是在這個考試當中,他們就很驚訝的發覺到,怎麼會有這種事情,居然還是擺脫不了這麼小小的一朵花!所以,這是藉這個故事來啟發我們修行的智慧,並解釋了修行是有很多層次的差別。

  其實,實修也是會因為你工夫下的深淺,而有所差別的。所以才會分為十法界。要不然,這個是很難解說的那你的程度是到那裡。這樣子一做出來的時候,每一場考試你能夠過得了關。過不了關啊!境界就有差別,就不同。這樣話說回來,就是說你修行人隨時隨地都要面臨一種考試,也就是面臨考驗。如果你在每天當中,每一個時刻碰到的每一件事情,遇到的每一個人,所要說的每一句話,所要做的每一件事,你能夠都用這個佛陀的道理,來給自己一種裁判的話,那你就能夠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時刻,都能夠智慧增長。如果不善用每天的種種經驗,來對自己加以考驗跟歷練的話,碰到事情,你就一敗塗地。因為你平常沒有磨練的機會。我們都知道玉愈磨是愈亮。人家說:玉不磨不成器。你一個上好的美玉,如果不時時地給它磨,它是不堪使用的。它等於是有這個美玉,空有美玉的這個「相」而沒有它實際的價值。所以說一個人等於是一塊美玉,你一定要用各種的歷練來磨擦它,讓它能夠愈練愈精,愈練愈細。我記得以前師尊早期的書寫到:哎呀!為什麼開悟這麼麻煩!佛菩薩有這個大的神通力,為什麼不一下子加持眾生!讓人人當下解脫開悟呢?瑤池金母就告訴祂說:「就是讓你們這個法界的眾生啊!藉著每一個因緣,讓你們在每一個事情上能夠增長智慧。」

  四禪八定的修法,完全就在禪定當中,其他的不理。這是不能解脫的。食衣住行就是修行,而我們講這個道理給人家聽,根器好的,他就能夠領悟,一下遲鈍的,他領悟不了。這是我碰到的情況。因為他前世有修的很好,前世有修。所以這一世只要給他一點,他就通了。前世修得不夠、障礙很多的,這一世呢!怎麼講、怎麼漏。怎麼聽、怎麼忘,怎麼教、怎麼不能悟。這是前世的根器差。「食衣住行」、「行住坐臥」都是在修行。這一句話聽起來簡單,但是能夠悟道去奉行的並不多。聽懂的,他七早八早就懂,聽不懂的,打死他他也聽不懂。這是因果。因為他前世的努力少,所以智慧有障礙。如果前世修得已經很有心得,點他一下,他就明白。師尊講過,牛還是牛,牠很難教會的。所以說很多東西是你的業障跟習氣。這個習氣沒有清淨的時候,他是不能徹底的智慧證悟的。像聲聞已經修到這個樣子,他還差這麼一點。釋迦牟尼佛把他們送到這裡來,讓維摩詰居士來教這個專門全天候修行的,就是要開解他最後的一層障礙,讓他能夠馬上跳級。這個是很重要。但是天底下,大根器的人,上根的人是鳳毛麟角;一般的人是中下根器的人很多。所以大道理聽了能終身不忘的,這是很銳利的根器,甚至他能夠奉為日常行為的這種依止,這是大根器的人才做得到,小根小器是要不斷的磨,不斷的講,然後有一天希望他能夠明白,所以這個智慧的灌溉,並不是像吃飯除草這麼簡單,是很困難的,很多障礙力的。所以菩薩都要有這八萬四千法門,要有天大的耐力。祂要修這麼久才能堪為人天的導師。

  舍利弗言:「天下此室,其已久如。」舍利弗看到天女演這個戲,他好奇心就起來,覺得說:哎喲!另眼相看!怎麼一個天女有這種本事啊!能夠灑花下來黏在我們這些大修行人的身上,居然不會掉下去。他覺得有來歷就問祂:「您在這一個房間已經待多久啦!天女回答說:「我止此室。如耆年解脫。」祂說:「我在這個房間,就好像一個耆年的老人呀!」這個「耆年」就是年紀較老的出家人,「解脫」就是修出世法的,就像一個大概至少有五十年以上的這種才叫「耆年」,像這種修解脫法的老比丘啦!他就是在應祂的話。天女就說:「耆年解脫。亦何如久。」天女反問他,祂在這裡房間就像一個專修出世解脫法的人,已經這麼久啦!那麼你修多久啦?你解脫多久啦?舍利弗默然不答。天曰:「如何耆舊。大智而默。」祂說,為什麼你這個修行長老,智慧智力這麼深的,大智慧第一的人,對於我這個問題你答不出來呢?舍利弗說:「解脫者。無所言說。」他說一個解脫的人,是沒有話說的。「不可言說」是不能說的,沒有話說的。「故吾於是不知所云。」所以我對於您的問題,我不知道有什麼話可以回答。因為解脫的話已經沒有話說囉!天曰:「言說文字。皆解脫相。所以者何。」祂說:看起來說話有說話的相,文字有文字相,看起來好像是「著相」。但是事實上你也可以說它本身就是「解脫的相」呀!

  「語言文字皆解脫相」就是語言文字它本身也是「空」啊!「解脫相」就是它本來也是「空」。你說不能講文字語言因為你已經解脫,不能再用言語文字講,一講呢!它意思是會「著相」的。但是,這個天人祂的境界更圓融,祂說:雖然說言語文字是有相,但是真正解脫的話,這個言語文字你也知道它是空的。」「他相而無相,所以者何。」為什麼呢?「解脫者。不內。不外。不在兩間。文字亦不內。不外。不在兩間。」祂說所謂解脫你不能再分「內」或者「外」,是內解脫還是外解脫。解脫有不分「內」「外」之別,也不在這個「有」「無」這兩邊,「兩間」就是內外跟它中間沒有這種邊的分別。文字也是一樣。文字本身它也不能講它是內或者是外,也不在內外這兩邊的中間。因為舍利弗還是有分別心。我們以前講「金剛經」都講「無相」、「空四相」。所以他知道說解脫的人是「無相」可以說的?那麼天人問他的時候,他故意不說,我不能回答!那有什麼好回答,一回答就落入這個「言相」當中。那天人就再給他破解:說話文字雖然是一種你看得見的東西,是有呀!但是你不能說「有」就故意給它去除。這個「有」這個文字本身它就是無性的,它是無相的,你說了又何妨呢?所以你不能選擇的。意思是說:還是要「相而無相」、「無相而相」。看到相你知道它無相,看到無相你知道還可以應用著成為有相,就是「實體」跟「用」的意思。無相的體,有相之用。你要能夠這樣子方便。「相」是方便的,「無相」是一個它的本體,它是無相。所以小乘偏於「空」,一切都不准講,著相、都不著相。他偏於「空」也是進入了「空相」。譬如說他看到一朵花一來,他馬上要去、去、去,因為他一定要「空」,什麼都不可以!他反而執著進入「空」這個執著的相。「是故舍利弗。無離文字說解脫也。」所以祂講:「舍利弗,你不能刻意的要脫離這個文字相,而來解說這個解脫的意義啊!這樣子說不過去的!說不圓融的!故意要離文字相,然後來表達解脫的意思。這也是執著,這不是真正的解脫。」「所以者何。一切諸法是解脫相。」以這個天人的意見,祂說:一切諸法是解脫相。所有世間的萬法,它本身就是解脫相。你不能脫離萬法而說解脫的!「法」本身,每一個法它都具解脫相的。也就是說,你見到「色」,「色」本身就是解脫的,當下不住色相,當下解脫。聽到聲音,你可以聽,但是這個聲音,你也不會住在這個聲上的。你當下能夠斷離這個生死,這個才是真正解脫的。所以祂這個大乘的法,可以說是「圓法」,包容一切。而「法」就是「無法」,「有法」仍然是解脫。萬法本身,就是「空性」的,你不要在「空性」上,還要去斷它而找另外一個「空性」,這個是不知道解脫的人。所以你如何能夠住在萬法上面而能夠超脫呢!這個就是功夫!菩提意思就是證悟解脫──enlightened,煩惱就是菩提樹,煩惱就是解脫,意思就是,一切諸法是解脫。

  所以祂說:「舍利弗不復以離淫怒癡為解脫乎。」祂說不要認為一定要離開淫怒癡,也就是貪淫、瞋怒、癡性。淫怒癡就是貪瞋癡。不要認為只要離開貪瞋癡才是解脫相。天人繼續說:「佛為增上慢人。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。若無增上慢者。佛說淫怒癡性。即是解脫。」祂說:「佛說法有兩種方式的。祂對於增上慢的人,祂就跟他講要離開淫怒癡才叫作解脫。對於沒有增上慢的人,佛跟他講淫怒癡性就是解脫。那增上慢的人就是譬如聲聞乘的人,他是執著於這個「有」的人,他執著於「有法」的,這是增上慢的人。對於這類執著增上慢有法執的人,祂跟他說:你就修出離,脫離淫怒癡、貪瞋癡,這樣你才能解脫。對於無增上慢的人,這個就是最大根器的人,祂就跟他講:沒有淫怒癡要脫離啦!祂講的就是「空性」,這是悟性的道理。淫怒癡本身也是空性,你不需要特別要去對它做什麼,它本身是空的。

  所以根性不同,有的是要慢慢的修,有的是當下即開悟的。聲聞乘一定要藉著脫離淫怒癡這個路線,慢慢的去修這個「斷」,修這個清淨,他才能有把握的。要不然,他會掉下去的。所以修行境界跟悟境有它的差別,一個是更為圓滿的,就是你不理這諸法,你不理貪瞋癡,你當下就可以解脫。理論上你這樣講是可以悟到已經很不錯。你在實際上的修行上頭,你也要在這個理論上不斷的去實驗,你要用各種不同的智慧去開導自己。今天看到「色」,照你的習氣,你的覺習未淨的時候,煩惱習氣還在。你看到「色」你是不自然,不知不覺就「引君入甕」啦!就盡量地避開,因為你自己沒有這個定力啊!你知自己見不得,聽不得,看不得,吃不得啊!你知道馬下你就受污染啦!但是如果你再繼續地修、修、修,修到後來,你這個習氣消除了很多。然後定力再修,智慧再進去的時候,你最後也是會有辦法,你能夠進入這個「色」、「聲」、「香」、「味」、「觸」萬法裡頭。你都是全身而退,進進出出沒有作障。就是你可以出入這個五欲當中而不會有所障礙。

  因為這個東西對你來說完全是空的囉!所以你能夠自在,你能夠穿插於五欲來來回回,能夠自在,方便的應用,而能夠度眾生,不會沉下去,不會墜下去,不會滅頂。這個就是真正證悟空性的解脫者的這種突破,他的成就。大菩薩摩訶薩都是修這種功夫的啦!舍利弗言:「善哉善哉。天女。汝何所得。以何為證。辯乃如是。」舍利弗聽到了天女的高見很佩服。他說:哇!妳是怎麼修的?然後能夠證悟到這個地步。你說話能夠說到這麼辯才無礙啊!講這麼微妙的道理啊!天曰:「我無得無證。故辯如是。」祂說我呢!沒有什麼得耶!也沒有什麼證悟啊!沒有什麼啊!祂否認祂有得到,祂有成就。無得就是成就。我沒有什麼成就的,我也沒有什麼證悟的果證,我沒有的!「所以者何。若有得有證者,則於佛法為增上慢。」祂說:如果一個人說他有成就,有所得,有所證悟,在修佛法上,他是一個增上慢的人。增上慢意思就是有執著的人,他是修這個佛法是修到有執著。他有增上慢。他認為:我有修,我修了有得,有心得,有成就。他認為我有證悟的大道理,你們沒有我有!所以佛陀的增上慢的意思就是還是落入「名相」,執著於「有」。祂說:我不是增上慢的人。一切諸法本身就是解脫相,沒有什麼可以綁你的,它本身就是空的!這樣子沒有什麼不能解脫的事情,也沒有什麼可以得到。它本身都是空的。你還得什麼?你本身就是沒有束縛的人,你證什麼呢?

  因為你本身也是空的。那你還得什麼呢!沒什麼好得,沒什麼好證!你已經是最空的啦!所以呢!我是沒有增上慢的人,我當然無得無證。萬法本空,你有所破,你有所智慧得到,你能拿到什麼大法,什麼解脫大法,你現在已經達到了什麼境界,是笑話!什麼境界也是空的嘛!都不能講的,沒什麼好講的。所以說今天開悟的人無得無證呀!因你只是領悟到:噢!原來我這一生追求的原來是空花雪月,原來是空的!我這一生呢!擱不下,剪不斷的,拚著老命,要死要活的,拚一身的血汗做出來的這一番,原來本來就是沒有的!不過是抓一些空氣而已呀!今天師尊根本自由的、祂是徹底解脫的,誰綁得了祂,沒有人綁得了祂。祂做給你看。哇!我辛辛苦苦三十年的基業,這個宗派,名利財位這麼高!所有人都膜拜祂,靠祂的加持。那今天祂就做給你看,這是什麼?沒有什麼。祂是解脫的人,這些東西只是一時堆積起來的一個空中的樓閣,一個虛幻的夢中的河沙裡頭的一個夢,一個夢幻。祂最喜歡講的「夢詩」。宗派也是一個夢,然後在這一個夢中看誰能夠清醒啊!

  因為整個世界都是夢幻的組合,都是夢幻,什麼地方可以容你呢?你不過是由一個陷阱走到另外一個陷阱,而每一個陷阱都是一個甕──引君入甕。是不是?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陷阱,那裡頭不曉得是什麼東西啊?每一個地方山水不一樣,你要進去看,看山水,進去看啊!那真佛宗也是一個夢幻的組合。這個夢,是什麼?我們想要解脫的夢啊!

  你來度化眾生,告訴眾生,希望拉他們,讓他們能夠醒過來,要不然他們真的整天愁眉苦臉。一下子痛苦,一下子慘叫,一下子就這樣子好像很無助,很惶恐害怕。所以菩薩有這個慈悲,因為祂本身完全看破囉!祂也沒有畏懼。前頭講的因為祂的覺習、習氣、煩惱已經完全清淨,沒什麼害怕的。師尊最近的書講:我這一生啊!我看這些眾生啊!哎喲!他們實在很醜陋。祂到現在還是這樣子講。世間的眾生的面目非常的醜陋,我在這一世受到的破壞最多,這一世受到的傷害最大。但是我已經是開悟的人,我還是發誓,我還要再來,我還要再來度眾生,已沒有害怕的,我寧願回來吃苦,我不捨一個眾生,祂還要救他,這是徹底解脫的人才會講這種話。祂知道如何當下都是解脫的,碰到什麼事情對祂已經見怪不怪,不會影嚮到祂的思考,祂才敢講這個。有這個「無畏」,這就是離怖畏的人。祂五欲已經除,覺習己經淨,祂已經是徹底離畏的人,大無畏的人,祂才能夠說:啊!這一世這麼慘!被陷害到這麼慘。居然還有勇氣說還要再來度眾生,還是生生世世,還要再來被人家害。真正的離畏是不簡單啊!光是第一關你就是這樣能夠深入「空」,融入「空」,你就不會逃。不入空性的他會逃。你逃到那裡找不到你自己解脫的路。這個「空性」的道理你要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不斷的去「悟」,藉日常生活的每一段因緣去悟這個「空」性!每一個人來你也要用「空」性去看,他每一件事情考驗來,你更是要用你的「空」性的智慧去超越它。每一件困難你要去克服它。菩薩道的歷練就是這樣,不斷的,一直走過去,你將來就會變成一個徹底的離畏者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13 − six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