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58講

「若無所得。則無取捨。無取捨者。是為入不二法門。」

入不二法門者  無取捨

<蓮慈金剛上師2005年1月8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58講講經開示>

各位法師,各位同門師兄姐,大家午安!

  今天我們要繼續談「佛道品」101頁,不二法門,就是成佛悟道的不二法門。所謂覺悟就是要覺悟不二法門,由不二法門去覺悟真理,如果沒有由不二法門去悟道,那總是半白半黑,半善半惡,總有對立的兩端。要如何修到沒有善也沒有惡,也就是無分別善惡,這就是不二法門。

  有的人修了很多年,還沒有辦法發覺自己內在邪惡的、無明的存在。能夠感覺到自己內在善跟惡的兩面,這是一種自我修行的觀察力顯現的好現象。

  以前,我一開始修行的時候,馬上就顯現這個現象,那時才知自己的業識裡頭,確實存在很多不好的無明障礙。出現這種現象會讓自己嚇得很厲害,不是別人嚇我們,而是自己嚇到自己。如果還沒有自己嚇到自己的,表示最醜陋的無明業識,還沒有現形。一旦它現形的時候,你就會發覺,怎麼內在會有這種東西存在,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。

  當這最邪惡的出現的時候,你才真正進入實修的階梯。因為沒有自己的無明出現,你就沒有東西要去修行的了,因為太完美了,不需要去對治它。

  你要用你學到種種佛法的智慧跟方便法,去對抗你自己內在現前的無明,才能把你由凡夫改為聖人。在改造當中,你還要進一步地跳入另外一個階段,那就是從有相進入無相;從分別善跟惡、好跟壞,一種智慧的分別力,然後再進一步踏入了無分別。這個階段是一個很大的階段,等於你已跳出了三界的階段,進入不輪迴的階段,也就是證果的階段。

  在這裡德藏菩薩就說,祂自己修行的過程,也是從有相進入無相,「有所得相為二」,為二都是有分別的。「若無所得。則無取捨。無取捨者。是為入不二法門。」你要進入無所得,修自己的智慧,修到真正認同無所得,沒有任何可以得到的,這個時候,你對於六根六塵沒有取捨,去掉了根深蒂固有相的執著,你沒有了取捨以後,你就進入了不二法門。

  根跟塵是怎麼樣執著在一起的?人生下來是沒有根的,六根,在累世累劫的個性,就是要附著六塵的。就像你一看到東西,你就知道這個可以吃,這就是舌根。如果是自己最喜歡的食物,口水就一直流,如果是自己不愛吃的,舌根也會把它捨掉。所以,根跟塵是有多生多世歷來習性的薰陶。

  如果現在是大饑荒、大災難,或是大眾都落難,被困在外島,沒有什麼吃的,只有內臟可以吃的時候,大家就會犧牲這種挑剔的習慣,降低標準,統統吃下去,能吃飽就好了。凡是由根產生出來的,對於外色塵攝受所產生「取跟得」、「捨跟放」的現象,統統都是一種相,一種著相。

  我們修行要能達到:當你的根在某一個時候、某一個境界,碰到色塵的時候,它完全不動,它不會說要不要、喜歡、討厭、善、惡,它不會有這個分別;這個時候,你就修到不二法門。到這種境界時,就算不是聲聞緣覺果,至少也是菩薩果了。因為能夠斷見惑思惑,所見所思都斷掉,這就是有得果的一種現象。

  平時我們以這個道理來行事,朝這個目標去修。有法師說,為什麼有時候看到別人正常,有時候就失常呀!這是很正常的現象,因為定力不夠,慧力不夠,就是還不夠堅固的一種現象。所以,人難免會犯錯,凡人都會有錯。什麼樣的人才不會有失常的錯誤呢?最不會有錯的人就是佛,因為佛是一如的,祂不是在二如當中。當你一如的時候,是不可能有掉下來的時候,永遠都是這麼高、這麼輕、這麼光明,成就的分別就在這裡。

  所以,看人家失常,並不是幸災樂禍的事情,也不要嘲笑,不然你就會自我傲慢,以自己修為好沾沾自喜,你的無明就是你自己的自我,貢高我慢馬上就出來了。菩薩戒裡頭有講,受菩薩戒的菩薩們,不可以嘲笑他人的錯誤。因為你在笑的當中,你也栽下去了,你的無明、你不好的那一面就出來了。

  我們修行人要時時去觀照自己,要看清楚自己,不要只是看別人。看什麼呢?看自己正在想的壞事、鑽不出來的煩惱事,正在肚子裡頭蘊釀的貪、瞋、癡的這些事情。觀照自己非常重要,因為能看到自己邪惡的這些東西,你才會警惕,你才會去對治它。你對治成功了以後,你再碰到這個事情,你不會再用以前的邪思、邪見去處理它,直到你心理上從根改變起,才叫作得道。要不然你只是知道,但是你老是做不到,懺悔用說的,但是不實際去做,這是沒用的。

  我們的道場一直以來,都是讓大家慢慢認識自己的缺點,還有讓大家接受善知識的引導。你要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,不要意氣用事,用坦蕩的心胸去接受善法、善言,然後很誠意地配合去做。師尊一再講,有成就等於沒有成就,有證量等於沒有證量。不要去爭奪,不要去計較,這個就是進入棄執著的不二法門的訓練,而這是非這樣不可的了。

  但是,人很容易被寵壞,很容易忘記好的一種方法,只要另外一種方法上來,你很快又變得執著。人之所以生生世世輪迴,就是這樣由一個執著,跳到另外一個執著。

  舉例說,當大災難發生的時候,難民什麼都沒有,很痛苦,但他們慢慢就有忍耐力出來,他不得已要放棄所有的標準,只求有一個擋風擋雨的地方。但是如果境遇改變,譬如說各國都賑濟了很多糧食,當救濟多的時候,難民就開始有取捨了,他們會想,美國救濟的比較好吃,比較粗糙的食物,不吃。同樣的,他沒有房子的時候,你就算蓋一個草棚給他,他也很高興。等到很多人都去蓋給他的時候,他就想最好有冷氣、冰箱、電爐等設備。

  剛開始,你什麼都沒有,你也是可以早晚同修。但是當慢慢有了資糧以後,你要的設備就多了。現在道場都有座墊坐,等到有一天沒有座墊坐,你會說這個道場不好,這樣也不舒服,那樣也不舒服。然後夏天沒有電風扇也不能修了,冬天沒有暖氣也不能修了。由奢侈進入節儉是很難的,由節儉進入奢侈是很容易的。當你有某些因為你的職位給你的方便,或者是特別的權利,你習慣於這些;有一天權利沒了,特殊的待遇沒了,你整個人都不行了。這就是執著的現象。

  人生本來就是無常,你不可能永遠跟你最喜歡的人在一起,不可能永遠擁有你最想要的物質條件,也不可能擁有你現在最得意的名位,一切都是成、住、壞、空。師尊講成、住、壞、空,你成的時候住在上頭,接著你要準備它要壞了,要沒有了。這就是一種輪迴的定律,沒有一個人可以避開。

  所以我們要認知這一切,不管是成或是敗,有還是無,事實上它只是一種相,因緣之相。你要珍惜你的因緣,但是當因緣真的要走了,你就要放,不要再想。你不要想我有錢的時候是多方便,但是你現在是沒錢嘛!你想你有錢是增加你的痛苦,對不對,求不得苦!都是自尋煩惱。活在過去的陰影,甚至把自己埋葬在自己的過去,而不能超脫。你早一天把你過去的陰影踢掉,你早一天能夠重新再站起來。就像我,蓮慈上師,我現在也在懺悔。人家問我說,「你都沒有半點抱怨?」我有什麼抱怨,我很快樂,我要講的只有感謝師尊的話,我不要想我過去,我想我現在有的就很高興了。快樂的就是在今天,快樂的就是在當下的享受,佛陀就是教我們當下,不是嗎?你就是要活在當下,你就對了。

  師尊給我的,有華光雷藏寺,又有真佛樓,我感恩都來不及了。那你問會不會怨說有人中傷?我告訴你,我是真正在懺悔的,所以我沒有怨什麼。我每天散步時在想,從前我是多麼的愚笨啊!做得多麼差,所以今天才會得罪這麼多人!都是自己的錯,都是自己做得不好!以前比較年輕,沒有經驗,也沒有人在旁邊指導。

  但是修了幾年,多受了一點挫折,知道了,過去硬來的方式真的不是很文明,比較粗糙,所以難怪有人討厭。因為我是過來人,今天我教導法師們,就是出於一種好心的心態,看到法師做的,會跟他們講,不要這樣做,就是想引導他們,往稍微好一點的路去走。這是一種經驗的累積,智慧的累積。但是我們的智慧還是有層次的差別,只有佛的智慧才是最圓滿的。

  智慧要怎麼來?要不斷地去對治自己的陋習,不斷地去看、去觀察,然後不斷地去把它改正。你能夠行正,才能夠得到智慧;不去糾正,不想去改,是無法得到智慧的。佛陀的經典告訴你智慧,他人的善知識告訴你智慧,但是你沒有用上去對治自己,這都是他人的智慧,並非你所擁有。所以,你要真實去做、去改以後,你才有這個智慧。

  我幾年這樣子修過來,一直在發現,一直在改善,一直在對治,所以才有一點點累積,然後回過頭來自覺覺他、自悟悟他。自覺覺他、自悟悟他,還是要由實修實踐做起,要不然只是空話,是「自誤誤他」,沒有用的!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