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12講

菩薩示現在外頭的常常是很平凡的,言語舉止也跟眾生沒有分別,但是事實上內在j 不同的,所以說,凡聖同居的時候,確實要有很大很大的智慧,才能窺探出其中的差別何在。

菩薩示行亂意 而常念定

<蓮慈金剛上師2003年6月5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112講講經開示>

 頂禮壇城諸尊!

 今天我們要講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86頁「佛道品第八」。

  在這一品中,文殊師利菩薩跟維摩詰居士藉著對話研究「菩薩的行道」、「菩薩的境界」、「菩薩如何自度度他」,如何藉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修行法門,來達到圓滿的果地。這就是大乘菩薩的修行過程。我們從這一章前頭可以看到,菩薩示現在外頭的常常是很平凡的,祂在哪一道就融入那一道的眾生,言語舉止也跟那一道的眾生沒有分別,看起來好像都有祂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五毒俱全,但是事實上唯一的不同,就是內在的不同,如果用肉眼來看祂會看不出所以然來,常常會忽略凡聖的差別。所以說,凡聖同居的時候,確實要有很大很大的智慧,才能窺探出其中的差別何在。

  維摩詰居士說,菩薩如何行於非道,而同時又能夠通達佛道,不會墮入淫亂當中。第86頁倒數第五行「示行亂意。而常念定。」菩薩如果在世間行道的話,祂也照樣要做很多事情。做事情的時候,意念看起來也是慌亂的,也是雜亂的,因為這世間的事情,需要花很多精神去做。譬如說,祂種田,也是天不亮就出門、太陽下山才歸,這中間祂也是做得很忙很累,但祂的意念永遠是安定的;祂不會惱怒,不會有混亂,貪、瞋、癡不會在這當中產生。

  如果這個菩薩是做生意的,像維摩詰居士一樣,是大生意人,就要應用很多的機智來獲得利益,能跟人家講如何賺錢的方法,有時候也會做世俗的一些行為,看起來好像也不是很清高的樣子。但事實上,不管維摩詰居士這個大菩薩做什麼,祂永遠都是在禪定境界當中。所謂禪定的境界,就是祂的心念不亂,大菩薩已經修到最高的禪定功夫,而這最高的禪定功夫,一定是在行住坐臥當中都是的,而不是只有在閉關修行的時候才能定的。祂在做生意的時候,心也是定的;祂在做粗重工作時也是定的;祂在做聲色場所的行業時也是定的。所以這個就是不簡單。

  要修禪定不是那麼簡單,尤其是你在做事當中,既要運用你的頭腦去想這個世間法的同時,還要「念」定,這確實是真正證悟到的人,才能夠做得到。我自己個人修行這一段時間,我也是慢慢地,慢慢明白什麼樣叫作行、住、坐、臥都能夠念定。你只有在禪定境界當中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全部遠離的時候,能夠得到那一種安定。但是,一旦出定後,還是凡夫。你還是會犯錯,還是會造很多的業,還是沒有辦法逃脫輪迴的命運。這就是你不能自主。你禪定的時候,可以掌握你的心,但是你出定後不能掌握你的心。所以,你做其他的事情你會亂。菩薩不同,祂也做謀生事情、賺錢、工作、交友、娛樂,無所事事,但是祂是永遠不墮落的,是定的。我們要成就菩薩,就要慢慢研究祂如何修到這個地步。

  底下祂講了:「示行愚癡。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。」「愚癡」就是愚執,看起來是固執愚笨的,但事實上祂心裡明白清楚的。「通達」是完全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這世間的一切,還有出世間的一切,世間法跟出世間的智慧,祂完全都明白。但是祂為什麼會現這種癡呆的樣子呢?這就是祂的一種示現。

  記得以前我去印度的時候,不明白為什麼印度的人過這麼窮苦、痛苦的生活,好黑暗,好恐怖,很可憐!但是在那裡出了很多大智慧的人,出了很多大阿羅漢、聲聞、緣覺。再加上佛陀法身不滅,為什麼會讓祂的子民這樣窮?這一定是要很特殊的智慧才能夠解釋清楚。看起來,佛法在那邊,好像沒有轉很大的法輪,救度好像不夠。但事實上,佛陀就是完全透徹,才會有這樣子的示現。這完全是一種因緣示現。

  像以前布袋和尚、彌勒和尚,也是讓人家看不懂的。但是祂自得其樂,很瀟灑自在,都不在乎的!所以,很多大修行人、大菩薩,看起來好像瘋瘋癲癲,事實上祂有很通達很奇妙的智慧。像我們密教的祖師密勒日巴尊者,很多行為也是很愚癡的,祂不懂穿衣服,不通世俗人情,完全走顛倒的。事實上,祂們的眼睛看到的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道理,祂是悟道的。所以說菩薩:「示行愚癡。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。」

  「示行諂偽。而善方便隨諸經義。」菩薩還示現另外一種外相,看起來好像很虛偽,喜歡去諂媚,做虛假的事情。但事實上,祂是很懂得方便方法的。祂的內心完全「隨諸經義」,就是祂所做的事情完全沒有違背佛法。但是外人看祂不像正直的人,看祂的作為有一點作假。祂講話也不是很實在的,也會說一些好聽的話出來。但事實上,祂內在完全都是照著經典的意義去行。祂這樣子去行善巧方便,無非就是方便引度眾生。在這個世間,如果不稍微隨俗一點,相信是很難度眾生的。跟什麼人在一起講什麼話,這就是菩薩。但是祂在講跟做當中,自己不會墮落。凡夫是什麼?人家喜歡聽好聽的,就專揀好聽的給他聽。這一套是很吃得開的。但是世俗的人心不清淨,是為了某一種利益而採取這些虛假的手段。

  菩薩有時是為了投其所好而做這些俗事,要不然,眾生就討厭你,菩薩確實是在那一行,不得不做那一行的事情。不過祂有辦法能夠出污泥而不染,還是奉行著佛陀經典。

  「示行憍慢。而於眾生猶如橋樑。」「憍慢」就是傲慢,但事實上,祂就好像橋樑,當橋樑給眾生度過去,這就是祂的偉大!祂可以讓眾生通過祂,到達安全的彼岸。

  「示行諸煩惱。而心常清淨。」有時候,祂看起來也一樣有很多的煩惱。修行人在世間,有肉體就會有煩惱。諸如生老病死,種種不如意的人和事。但事實上,菩薩的心是清淨的,祂是很容易超越的,不像眾生的一點煩惱,卻可以煩惱一輩子。

  「示入於魔。而順佛智慧。不隨他教。」「示入於魔」就是說祂做的事情,好像是魔事不是佛事,看起來邪邪的,不是善業,不是正道。但事實上祂是「順佛智慧」,內在的智慧是佛智。祂不隨其他的教導,沒有跟著魔的教導去做。「不隨他教」就是祂的心不隨其他的境界去轉。祂的六識很清淨,很安定,不會隨著周圍的環境而有變化。祂即使去做一些看起來邪邪的,或者是不太正統,甚至違反了正道的事情,還是沒有問題的。我們要知道,這魔本身也是菩薩來的,祂能做很多超乎常人的事情,功力很高的才可以做這種大魔事。祂本身也是菩薩,而一個菩薩去做魔事,卻能夠清淨的時候,祂便是真正的菩薩了。

  所以有些事情你不能以表相去看,要看祂的內在是怎麼樣。菩薩要度十法界眾,要度阿修羅、魔天,一定要進入魔道裡頭。常言道: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。」你要捉老虎,一定要進山穴裡頭的老虎窩,才可以大有收穫。菩薩要去度魔,一定要進入魔界裡頭,做魔事,以身示法,內心清淨自在就可以了!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19 + one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