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九十四講

如果一個菩薩祂看眾生都是如假如幻,那如何生起祂的慈悲心,來行慈悲喜捨的菩薩行呢?

n-17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三十一(童趣)

菩薩行不二慈 根塵不合

<蓮慈金剛上師2003年1月23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九十四講講經開示>

各位法師、各位同門師兄姐:大家晚安!

  我們今天要繼續講《維摩詰經》「觀眾生品第七」第75頁。

  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詰居士:「若菩薩作是觀者。云何行慈。」「如果一個菩薩祂看眾生都是如假如幻,那如何生起祂的慈悲心,來行慈悲喜捨的菩薩行呢?」這是一個很難拿捏的事情。修行,要修出離,就把世間的一切眾生都視成是幻化,不執著於虛假的眾生,這是斷執著的觀念。如果把眾生都看成是假的,那如何會讓祂產生一種很真實的慈悲心懷,去救度這些假的呢?

  「維摩詰言。菩薩作是觀已。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。是即真實慈也。」維摩詰居士說,菩薩既然已經有這樣正確的念頭,就不會執著,也不會落入輪迴的迷惑當中。因為祂看到眾生的幻與假,祂不會真正地掉到裡頭。所以,祂能夠在這個生死輪迴當中,點醒他們的迷津,不再生生世世在幻海當中沉淪。

  底下維摩詰居士說,一個菩薩祂所行的慈悲,是「行寂滅慈」。寂就是寂靜,滅就是滅除煩惱。因為祂認知了「無所生故」。你一定要證悟到無所生,無所生就是世間的一切、人、我與法,都是無生的,完全沒有生滅的現象,這叫作「寂滅慈」。就是說,祂是依照祂的因緣,隨緣去度眾生。而在度眾生的當中,祂不會有生生滅滅的想法:「我現在又度了眾生;我現在度不了眾生;有眾生被我拯救出來;有眾生還沒有被度……」因為祂明白眾生是無生的,祂所做的慈悲是寂滅的,做了也等如無做。所以,祂如果認為祂有做,祂就有生滅的觀念,那祂絕對不能解脫。還有,祂的心願未了,祂就遺憾,很煩惱,這個也不叫作「寂滅慈」。就是說祂在行慈當中,完全脫離生滅,一切本來都是空性,沒有生起跟滅亡。

n-17-01
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三十一(童趣)

  「行不熱慈。無煩惱故。」熱就是心頭發熱、發怒,嚴重的話,全身好像火在燒,一定要跳起來大叫、大鬧。菩薩的慈悲不是這樣,祂不說:「我很慈悲,這一個人明明要掉下去,哇!我要把他救起來,他不聽我的話,我很生氣。」祂的慈悲是清涼、不發熱、不發怒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祂本身的煩惱都已經拔除了。所以,不會產生貪、瞋、癡、疑、慢這些眾生擁有的煩惱障,祂去做慈悲的事情,也是不慍不火,不冷不熱。

  底下講,「行等之慈。等三世故。」「等」就是大家都是一樣的,「等慈」就是平等的慈悲。菩薩是沒有分別心,祂已經認知三世平等。就是說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這三世對祂來說,已經沒有時間劃分,永遠都在行慈。

  「行無諍慈。無所起故。」諍,就是爭論。祂的慈悲是不跟人家在言詞上去爭勝負的。祂不跟人家說,你講是錯誤的,你一定要聽我的才對。祂沒有這樣,祂不跟人家爭論。因為祂明白「無所起」。這個「起」就是「生起」。什麼東西「無所起」呢?祂知道沒有什麼法會生起來的,法性是空的,既然沒有法生起,你去爭論,是做什麼呢?你就是執著於真有這個法,你是執法。

  菩薩已經開悟,祂連法的定義也完全明白,對於法的執著,也完全斷除。所以,祂的慈悲是無條件的慈悲,有理也好,沒有理也好,祂照樣行祂的慈悲,不會說:「有道理的,認同的,我才要度化他。道理跟我不一樣的,這個無緣,不理他。」祂不會這樣,因為祂徹底地明白,世間的法都是幻,沒有它的真實性。所以,在法這一點上,祂不諍的,一律地行慈悲去度化。

  「行不二慈。內外不合故。」菩薩所行的慈悲,是「不二慈」。不二就是一,只是一種慈,沒有第二種的慈悲,這樣講話就會比較圓融一點,不會那樣偏。祂們講的,是一種中道。

n-17-02
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三十一(童趣)

  「行不二慈」,是行什麼不二慈呢?「內外不合故。」這個內,就是你的內在,你內在的根識;外,外是指外在污染的塵埃,外塵。內根外塵不合,就是它們不會合在一起。因為佛陀講,沒有「合」這一回事。因為你一講合,又是執著於有不能空;講不合,是一種比較圓融的說法,就是根與塵兩個不去合在一起。

  你內在的根識,如果跟外在的境一合你心就有染。那麼,你的根不被外面的塵所動,就是不合,這個時候才能保持你佛性的清淨去行慈悲。如果你的根為塵所動,那麼,你去行慈悲的話,就不叫不二慈,是有污染的,不清淨的慈悲。什麼根呢?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體的根,還有意識的根,這六根,你要讓它完全定住不動。在禪定最深的時候,你才能夠煉到這個地步。定功不夠,你的六識,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是會動的。

  舉例說:現在大家在禪定,你認為聽到什麼聲音的時候,你的耳根、耳識已經動了。這樣明白嗎?聲音,你收到了,就是你的耳根、耳識動了,你耳根不動的時候,什麼聲音都聽不到。還有,你的鼻根、鼻識動的時候,就是你聞到味道。這個時候你聞到香,就是你的鼻根在發揮它的功能。它在發揮的時候,它是動的,它是被外面的味道跟它的根合在一起,根塵相合。這個塵就是六塵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六根對六塵,根跟六塵一合作就不行了。但是,我們人是靠合作來生活,不然人家說你不知道冷,也不知道熱,不知道香,也不知道臭,像一個石頭,是活死人。所以,人一定是根與塵很習慣地合在一起,互助合作,難兄難弟。眼睛一定要看東西,耳朵一定要聽聲音,對你的修行來說,反而是一種障礙。你一定要把它分家,塵是塵,根是根,不要讓它去擾亂,這樣你的佛性才能夠保持清淨,要不然它就會被世塵所污染。

  這個要做到的話,是很困難的。所以菩薩才會修那麼久。你要把你的習慣,與生俱來的本能控制住,這個叫作自主。你能夠自主你的根識,是意識跟你的六根,這是不得了的功夫。所以,要生生世世努力地去修,就叫作實修。實修的功夫,理論講是這樣,但是,這個功夫你要操練,不操練,怎麼可能耳朵聽不到聲音?怎麼可能眼睛看了好像沒看一樣?怎麼可能呢?所以,這就是一種修煉的功夫,菩薩已經修成了,祂有辦法內外不合,根與塵不合,祂不受染。所以祂能夠行「不二慈」。祂的慈悲是最清淨的,不落於有為法裡頭。根塵相合是有為法,也就是我們的世間法。出世間呢,就是要超脫這些世俗的習慣,個人的習性,一定要超脫。所以,祂行的「不二慈」,是根與塵不合。

  菩薩的修為不簡單,祂的慈悲即沒有妄念,也沒有邪見,也不會執法為有。所有執著的形相沒有了,也打破了時間的界限,這叫作三世一如。

  「行不壞慈。畢竟盡故。」為什麼祂能夠行「不壞慈」呢?所謂「不壞」,就是會壞的東西,它不會有壞的時候。那什麼東西會壞呢?一定是有為的東西,它才會壞。我們講有實體的東西,有形態的東西,它會壞,因為世間法都是無常。所以,有為法一定會壞,無為法就不會壞。空性的東西它不會壞,你認為有的,統統會壞。「不壞慈」就是菩薩行空性的慈悲,由空出來,進入假有的世界當中去行慈,也能夠在假有的世界中安住於祂的空性當中,任運自由,空有雙運。祂非常的自在,不會掉下去,不會說出出入入當中,糊塗了。為什麼?因為菩薩是「畢竟盡故」,畢竟就是最完全的,最徹底的。盡什麼?盡祂這個執著,一切的有執已經全部去除,我執、人執、法執,完全盡了。所以,不管祂怎麼樣出世入世行慈,祂的慈都不會壞,永遠是清淨的,不會變成壞有,菩薩的行慈就是這麼高明。

  眾生的境界是差很遠,眾生的慈行是熱慈,有煩惱,不能平等,因為還沒有證到三際一如。眾生的慈一定是內外合的,在行慈當中,一定會受到污染。眾生的慈是壞慈。為什麼?因為沒有證到空性,是在有為法裡頭打滾,在做慈善也是會有業障的,所以它會壞。菩薩的慈悲是寂靜的,不生不滅,功德不會生起,善惡業也不生起。這樣才叫作「寂滅慈」。我們眾生行慈,有時善,有時惡,做真的善的時候,會得到善報;不小心做得不好,就有惡報,這善惡之報都在生滅當中,這是眾生的慈悲。

  底下祂繼續講,「行堅固慈。心無毀故。」祂的慈悲非常的堅固,祂的心沒有毀壞。因為祂的心能夠空去一切有毀有壞之相故。只有有的東西會毀滅,沒有的東西,它是不會毀滅。同樣的道理,你認為有毀謗,菩薩不會這樣想,因為這是空的,世間這一切法都是空的。所以,認為有毀,就不堅固。認為有毀壞,是凡夫的心。

  凡夫的心不堅固,海誓山盟也不堅固,每一個眾生的心會毀壞、會變,因為他本身就是幻化出來的,你能夠相信他的心嗎?這個心是有染的心,是被六塵所染的。外面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都會影響到他的心境,會影響他的想法、念頭,意識是瞬息萬變的。所以,這個凡夫心是無常的,身無常,心也無常,佛陀講,這個無常的叫作毀壞。身會毀壞,心也會毀壞,因為他們都是無常。菩薩明白無常的道理,祂要選擇一種永恆的清淨之道,就是佛所走的路,覺者的路。這覺者的路是什麼?不管是第三次世界大戰,或者生物大戰、世界末日,祂都能夠看破。為什麼?祂說,都是幻,這個地球是幻成的,人也是幻成的。你能這樣看透的時候,才能夠安定下來,才不會無事生煩惱。

  說來說去,佛陀教給我們的就是一種智慧。可憐眾生智慧淺薄,人云亦云呀!哪個人講話比較有說服力,有鼓動性,群眾就跟著他。事實上這人的智慧還是眾生的智慧,眼界還是低,他不可能眼界高,如果沒有得到佛法的真正智慧,一定仍是貪、瞋、癡,煩惱一大堆。菩薩的慈悲是真正的慈悲,因為祂已經證空性,已經清淨。所以,祂的慈悲是堅固的,不會有變動。

  聖人跟凡夫經維摩詰居士這樣來分析,我們就知道為什麼菩薩要受到眾生的恭敬、信仰、學習,為什麼我們要膜拜祂。就是因為祂們的修為,祂們的智慧,祂們的行慈是這麼的超凡。所以對菩薩要恭敬,要膜拜,要祈求佛菩薩給你加持。因為祂高大,我們渺小;因為祂光明,我們黑暗。菩薩行菩薩道,修菩提道,累世修,祂有辦法不退轉,出出入入輪迴之路,祂能夠一絲一毫地都不為之所動,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污染。這個就是菩薩值得讚嘆的地方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