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九十二講

維摩詰居士告訴你,眾生是不真實的,都是假的。你能夠這樣子想,就不落入執著,較能夠隨遇而安,能夠隨緣過一生,而不會那麼煩惱痛苦,這真是千古的良方。

n-16-03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二十九(觸動我心的臆想)

眾生如電久住

<蓮慈金剛上師2003年1月19日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第九十二講講經開示>

  今天我們要講74頁《維摩詰所說經》「觀眾生品第七」。「菩薩云何觀眾生。如芭蕉堅。如電久住。如第五大。如第六陰。如第七情。如十三入。如十九界。菩薩觀眾生為若此。」文殊師利問維摩詰居士:一個菩薩如何觀看眾生?在祂的眼中眾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祂是如何觀看不同境界的法界?我們人在這個法界當中,只是其中很渺小的一部分,但是我們卻自認為是最高等的動物。這裡講的眾生是講一切因緣所生的眾生,也就是不僅僅侷限於人,可以講任何在十法界中因緣所生的都是眾生。菩薩是怎麼看的這也是個很有趣的事情。

  維摩詰居士用種種的比喻,有虛幻的,有聖界的,也有比較低下的,世間種種形形色色,祂都拿來比喻。就像是我們一般要講解一個理論,舉越多例子,人家越能夠明白,就是這個意思。否則眾生的智慧不同,當他的智慧沒有見過這種東西時,你講的對他來說沒有啟發作用。

  就像我們的師尊,祂的書能夠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事例,就是因為師尊有那樣的巧妙智慧。祂的智慧廣博,覺悟很深,所以有寫不完的東西,舉不完的例子。《真佛報》現下每週都有一篇師尊傳真來的文章,文章才收到幾篇,整本書就已經印出來了。速度之快是很驚人的,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。好像祂的靈感和智慧是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似的。祂的經歷和體驗是日新月異,是我們聽都沒聽過,看也沒看過的,這就是佛菩薩的境界,深不可測。所以說,菩薩度眾生有千千萬萬的法門,就是這個道理。

n-16-01
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二十九(觸動我心的臆想)

  光是維摩詰居士要回答文殊師利,菩薩是怎麼看眾生的,祂每講一句你就要想半天是什麼意思,有時候還聽不懂。根器好的,修為高的聽得懂。根器較差的,很難聽得懂。境界不同,智慧也是天地之差。祂在這裡說菩薩怎麼看眾生,「如芭蕉堅」,祂看眾生就好像我們在看芭蕉非常堅不可破一樣。但芭蕉本身並不堅固,所以祂講的是不存在的一種事實。所以菩薩看眾生也是一樣,眾生是不真實的,就像是說芭蕉堅實是不成立、不真實的一樣。「如電久住」,眾生如空中的閃電,可以一閃下去就定在空中不消失一樣。久住,就是永遠住在那裡,不會消失。這事情也是不可能的。電是瞬息即過,瞬間就消滅的。所以菩薩看眾生也是一樣,不可能永遠存在,也是一閃就過的。「如第五大」,通常我們講四大是地、水、火、風,第五大就是空。所以菩薩看眾生,就好像我們講的第五大是空的一樣。「如第六陰」,佛家講只有五陰──色受想行識,第六陰表示沒有這個東西。所以說菩薩看眾生,就等於我們說第六陰,事實上是沒有的,是無。「如第七情」,一般世俗是講七情六欲,事實上,佛家講的是沒有七情的。因為六根所對的就是六情:色根、聲根、香根、味根、觸根、意根。人只有六根,六根生六塵,不可能產生第七情出來,第七情意思是「空」 ,是沒有,菩薩看眾生就像不可能的第七情一樣。「如十三入」,同樣的,十三入也是沒有,佛家講只有十二入,即六根六塵,這個十三入也是沒有的。「如十九界」,這個十九界也是沒有的,假造出來的,因為只有到十八界。講眾生就等於你在說還有一個十九界一樣,是沒有的。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」,看眾生就是這麼看的,不是假的,就是空幻的,或者就是像一剎那就不見的東西,祂看眾生是這樣子的。根本就像吹一口氣,一個氣泡,一粒灰塵,都是些不實在不堅固的東西。因為菩薩看眾生是虛幻的,所以,祂當然不會迷惑。

n-16
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二十九(觸動我心的臆想)

  維摩詰接下來講的是更高層次的境界,前面講的是下界眾生的現象,後面講的是上層一點的現象。「如無色界色」,我們知道無色界是在欲界、色界之上。前面講的六陰、七情、十三入、十九界,是用欲界跟色界來比喻。後面講的是進入無色界,祂說好像你看到無色界的色一樣。我們知道無色界是什麼色都沒有,所以叫無色。沒有任何顏色,也沒有國土,沒有形體,沒有顏色,沒有任何欲界或色界有的現象。祂說菩薩看眾生是什麼?如果認為是有眾生,那就等於說無色界中有色一樣的,是硬製造出來的,是不成立的說法。「如燋殼芽」,眾生就好像燒燋的殼子長出來的芽,這也是不對的,燒燋的殼子是不會長芽的。所以講看眾生就好像是燒燋的種子長出芽一樣,這也是天方夜譚,不可能的。再來講更高的,「如須陀洹身見」,這是講小乘證果的人。須陀洹是聲聞乘的初果,證到了初果的人是應該斷除身見,身是身體,見是知見,祂已經斷除了身和見,已經去掉了這方面的習性。但是祂在這裡講須陀洹身見,那又是不可能的,已經沒有身見的人是不可能講祂還有身見。所以菩薩看眾生就是這樣。「如阿那含入胎」,阿那含是聲聞的三果,是不還果。所謂不還就是不來欲界受胎的,這裡祂講阿那含入胎,這也是假的,是沒有道理的。阿那含是不會入胎的,他不再受生到欲界來投胎。菩薩看眾生也是這樣子的。「如阿羅漢三毒」,這是四果阿羅漢,阿羅漢又叫殺賊,是已經斷盡三毒的人。祂殺的賊就是三毒,祂是絕不可能和貪瞋癡並存的。阿羅漢最怕的就是三毒,祂是專門在清除自己的三毒,所以說阿羅漢有三毒也是不可能的。

  「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」,菩薩看眾生就好比說一個得忍菩薩,有貪瞋還有毀壞戒律禁戒的事情一樣,是無稽之談。貪恚毀禁指的是有貪念、瞋怒,毀戒律禁戒等犯戒的事情。得忍菩薩是已經得到無生忍果位的菩薩,沒有任何貪瞋癡的意念,這樣才叫無生忍。因為沒有貪瞋癡,祂對於別人因貪瞋癡而加諸於祂身上的任何事都視而不見,別人貪,別人瞋,別人癡,在祂身上已經不產生回響了。人家說兩個銅板才會響。一個貪瞋癡碰到另一個貪瞋癡才會有火花,有三毒的人跟一個沒有三毒的人碰到一起,就好像打到棉花一樣,根本不用談了。得忍的菩薩一定是清淨的,祂已經不需要特別唸出家戒律,菩薩戒律,來讓自己不犯其中的任何一條。祂不用像念法律系的人,六法全書都要背在腦子裡,每次別人去找律師問這樣做可不可以時,律師就會依照法律第幾章第幾條上面的內容說出來。得忍菩薩本身已經統統清淨,等於是一個空性的人,空性的人怎麼可能會犯戒,所以說得忍的菩薩犯這個戒是不成立的。菩薩看眾生也是這樣。

n-16-02

蓮慈上師生活禪手機美編攝影之二十九(觸動我心的臆想)

  「如佛煩惱習」,這也是很明顯的錯誤。祂說,好像你看到佛有煩惱的習氣。佛一定是去除了煩惱習氣,漏盡了煩惱,漏盡了習氣,才會成為佛。所以說,說佛有煩惱習氣也是不可能的。講到煩惱習氣,習氣就好像空氣一樣,捉摸不定。很容易就很祕密的存在,但是你完全不覺得,所以它叫作氣。有一個分別煩惱和習氣的比喻︰習氣就好像有風吹來,這棵樹就會搖動,這個搖動的動作,我們可以理解的就叫作習氣。還有一種,譬如男女的習氣就很明顯,一看就知道他是男的還是女的,連走路都是不一樣的。以前的男人走路很明顯的要踢外八步。這就是他們練出來的習氣。日本女人走路是世世代代穿窄裙、木屐,像鵝在走路。這就是習氣使然。這個習氣要改要斷是不容易的,等於說要把一個女人變成男人,男人變成女人這麼困難。煩惱呢?煩惱是一種八識田裡頭的一顆種子,這種子深埋在裡頭,你不但要消除這個煩惱,還要消除自己的習氣,兩個一起做,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。你已經生為女人或男人,你要改變斷除它是非常困難的。事實上菩薩已經沒有這些習氣,所以祂是沒有男女相的。如果硬要講什麼性別,祂就是中性。你不能說觀世音菩薩是女的,蓮花童子是男的,祂所以現出這種好像女相或男相,也是為了要度眾生,才因緣化現出來的。斷了煩惱習氣的人,是絕對無相的,所以講如佛煩惱習也是不真實的。

  「如盲者見色」,好像瞎子說他看到顏色一樣,也都是假的。「如入滅盡定出入息」,我們常常看到經典裡面講滅盡定是一種很深很深的禪定的境界。滅什麼盡?就是斷了祂的呼吸,祂已經禪定到沒有出入息,祂一入了滅盡定就會一直定在那裡,不會出來。佛經裡佛陀都是教人家不要入滅盡定,停留在滅盡定的境界,就沒有作為了。所以這裡說入了滅盡定的人,還有出入息,這也是假的現象,是不可能的。「如空中鳥跡」,我們知道在空中你看到很多鳥在飛,但是你有沒有看到過鳥在空中飛過的地方會留有痕跡?是不可能的,所以說空中有鳥的足跡是不成立,是假的。「如石女兒」,我們把不會生孩子的女人叫石女。好像石女生了一個兒子,這也是不可能的。「如化人煩惱」,化人,就是變化出來的假人。祂說變出來這種虛幻的人會生煩惱也是不可能的。就好像現下人會製造的機器人,機器人是沒有煩惱的,除非你的電腦特別裝一個煩惱的程式進去,它才會說我好煩惱。所以說如化人會煩惱也是假的。「如夢所見」好像你夢中所看到的景象,醒過來時什麼都沒有一樣。所以祂的意思就是這樣,夢中所見僅存在於夢中,醒過來之後是沒有的。「如滅度者受身」好像已經得度的人,祂已經滅掉了生死的煩惱,現在祂又來入胎生出煩惱,這是不對的,也是不成立的假的道理。「如無煙之火」,好像講有一個火沒有煙。起火了但沒有煙,這也是不可能,無煙的火是不可能存在的。祂說菩薩看眾生就是這樣看的。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。」菩薩看眾生沒有什麼,都是假的,不實在的,虛幻的。

  維摩詰居士講了這麼多的菩薩如何觀眾生,祂就是要告訴你,眾生是不真實的,都是假的。你能夠這樣子想,就不落入執著,較能夠隨遇而安,能夠隨緣過一生,而不會那麼煩惱痛苦,這真是千古的良方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eleven − eight =